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庸》里那些喻世明言,你知道哪些?

《中庸》里那些喻世明言,你知道哪些?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


《中庸》

——子思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譯文:人與生俱來的自然稟賦叫做「天性」,遵循天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別人聽不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秘的事情越是容易顯現,越是細微的事情越是容易顯著。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獨知的時候,更需要謹慎。 喜怒哀樂各種表情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遵循的規律。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的生長就茂盛了。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譯文: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詩經》說:「家庭和睦,就像彈奏琴瑟一樣和諧。兄弟關係融洽,和順又快樂。使你的家庭美滿,使你的妻兒幸福。」 孔子讚歎說:「這樣,父母也就稱心如意了啊!」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擁有,從從容容就能符合中庸之道,這是聖人啊。努力做到真誠的人,就是選擇好善的目標執著追求的人。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真誠而自然明白道理,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後做到真誠,這叫做人為的教育。真誠也就會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後,也就會做到真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譯文:只有修養達到天下至誠的人才能能徹悟天地萬物運行的道理;通達天地至德萬物至理,就能夠極大地發揮人的天性;充分發揮人的天性,就能夠完全合理地發揮和利用萬物的天性而達到物得其育,物盡其用;能夠使天地萬物的天性得其所成,充那麼這種修養是可以得到與天地化育萬物的至德同樣的讚美;能夠得到與天地至德相媲美的讚頌,這種修養的大德是完全可以稱之為與日月同輝、與天地並列為三了。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譯文:一般人致力於某一個善端,致力於某一個善端,也就能做到真誠。做到了真誠就會表現出來,表現出來就會逐漸顯著,顯著了就會發揚光大,發揚光大就會感動他人,感動他人就會引起轉變,引起轉變就能化育萬物。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才能化育萬物。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譯文:真誠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己運行的。真誠是事物的發端和歸宿,沒有真誠就沒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誠為貴。不過,真誠並不是自我完善就夠了,而是還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於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與外物的準則,因此,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心懷以誠就是中道。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

譯文:因此,至誠是沒有止息的。沒有止息就會保持長久,保持長久就會顯現出來。顯現出來就會悠遠長久,悠遠長久就會廣博深厚,廣博深厚就會高大光明。廣博深厚,能以承載萬物;高大光明能以覆蓋萬物;悠遠長久能以生成萬物。廣博深厚可以與地相配,高大光明可以與天相配,悠遠長久則是永無境。達到這樣的境界,不顯示也會明顯,不運動也會自然變化,無所作為也會有所成就。天地的法則,可以用一個「誠」字來囊括:誠本身專一不二,所以生育萬物多得不可估量。天地的法則,就是廣博、深厚、高大、光明、悠遠、長久。今天我們所說的天,從小處看只是由一點一點的光明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無邊無際時,日月星辰都靠它維繫,世界萬物都靠它覆蓋。今天我們所說的地,從小處看只是由一撮土一撮上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廣博深厚時,承載像華山那樣的崇山峻岭也不覺得重,容納那眾多的江河湖海也不會泄漏,世間萬物都由它承載了。今大我們所說的山,從小處看只是由拳頭大的石塊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高大無比時,草木在上面生長,禽獸在上面居住,寶藏在上面儲藏。今天我們所說的水,從小處看只是一勺之多,可等到它浩瀚無涯時,蛟龍魚鱉等都在裡面生長,各種有值價的東西都在裡面繁殖。《詩經》說,「天道運行,多麼肅穆啊,永遠無窮無盡!」這大概就是說的天之所以為天的原因吧。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譯文:偉大啊,聖人的道!浩瀚無邊,生養萬物,與天一樣崇高。多麼平和從容啊!充足的禮儀有三百條,威儀三千條。這些都有待於有德之人來實行。所以說,如果不具備崇高的德行,就不能凝聚崇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養而又追求知識學問;達到廣博境界而又鑽研精微之處;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溫習已有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的知識;以至誠之心崇尚禮儀,行為中矩,符合禮節。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譯文:孔子繼承堯舜,以文王、武王為典範,上遵循天時,下符合地理。   就像天地那樣沒有什麼不承載,沒有什麼不覆蓋。又好像四季的交錯運行,日月交替光明。萬物一起生長而互不妨礙,道路同時並行而互不衝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樣長流不息,大的德行使萬物敦厚純樸。這就是天地的偉大的原因啊!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譯文:唯有天下最聖明的人,才能達到聰明睿智,能居於上位而治理天下;廣大寬舒,溫和柔順,足以包容天下;奮發強勁,剛健堅毅,足以決斷天下大事;整齊莊重,公平正直,足以敬業;條理清晰,詳辨明察,能夠辨別是非。 聖人的道德廣博深厚,隨時會表現於外。 廣闊地如同天空,深厚地如同潭水。美德表現在儀容上,百姓沒有誰不敬佩,表現在言談中,百姓沒有誰不信服。表現在行動上,百姓沒有誰不悅。這樣,美好的名聲廣泛流傳在外,並且傳播到邊遠的地區。凡是車船能到的地方,人力能通的地方,天地覆蓋的地方,日月所照臨的地方,霜露所降臨的地方,沒有不尊重和不親近他們的,所以說聖人的美德能與天相匹配。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譯文:唯有天下的誠,才能成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範,才能樹立天下的根本法則,掌握天地化育萬物的深刻道理,這需要什麼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樣誠摯,他的思慮像潭水那樣幽深,他的美德像蒼天那樣廣闊。如果不真是聰明智慧,通達天賦美德的人,還有誰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誠呢?

《中庸》里的道理:簡言之,就是讓我們順應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把自己調整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同其光的適度、恰當、適宜的至誠至德的狀態。我們要像天空一樣廣博,像大地一樣深厚,像日月星辰、萬事萬物那樣有序地生息發展。每個人在自己所處的位置做好本分之事,修身養德、宜室宜家、安居樂業,進而和諧友愛、國泰民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小文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中的宇宙、人生智慧以及哲學思想,你了解多少?

TAG:文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