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熬的不是夜,是父母的擔驚受怕
1
在一次投資知識講座上,有人舉手問台上的高級財務顧問:「您覺得21世紀什麼投資風險最大?」
他想都沒想,脫口而出: 「生兒育女。」
台下笑倒一片,我卻陷入沉思中。
用專業一點的語句來講,就是生養孩子,投資與收益不成比例,可預見的收益寥若晨星,精明一點的人可不幹這差事。
況且現在養老保險、福利漸入佳境,養兒防老其實只是自我安慰。
《事林廣記》中有言: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過去,勞動力緊缺,多添一個孩子就是多一份勞動力,多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可現在啃老族興起,就算不啃老,孩子們也自顧不暇,他們沒過多閑置的錢打回家。
《人間有味是清歡》中,丁人間和妻子林月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長,妻子有了更多的慾望:她不喜歡與公公住在一起,想要買一套自己的房子,並以離婚為籌碼要挾丁人間。
對好朋友拋過來的高薪崗位,丁人間拒絕得相當豪爽,因為他認為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堅決不欠下這份人情,多麼有骨氣有志氣!
然而他卻可以為了首付,厚著臉皮跟垂垂老矣的爸爸伸手要錢,被老人一陣痛罵,趕出了房間。
彈幕里,沒有人罵老人自私,即使他有一筆豐厚的養老金。
2
養兒防老這個「功能」已經逐漸弱化,現在孩子對於父母而言,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寄託。
父母希望在耄耋之年,孩子能夠用陪伴進行長情的感恩,僅此而已。
我曾看過一則新聞: 鄭州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在朋友圈徵集一位「女兒」,想讓她陪自己去三亞旅遊,並承諾承擔所有費用,還送上一部蘋果手機。
有人評論不懂得老年人的世界,其實,這種陪游的需求,是孤獨的外在映射。
老人的女兒遠在加拿大,自己實在是孤苦伶仃,才出此對策。
還有很多類似的報道,七旬老人按月支付「工資」,懇請兒女們能回家看看,吃頓普普通通的團圓飯,就像小時候那樣,
陪伴本來就是孩子自發的孝心,現在卻成了明碼標價的交易。
3
我們一路成長,父母一直追趕,但速度終究太懸殊,他們最終遠遠落下。
無數次,都是父母看著子女的背影漸行漸遠,而孩子們用背影無聲表達:不必追。
出嫁也好,遠嫁也罷,搬出去住也行,這輩子,因為那點血緣關係,子女成了父母剪不斷的牽掛、理還亂的擔憂,日日期盼,夜夜念想。
你有你的全世界,而父母的全世界,是你。
一句「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不要這麼啰里啰唆的,我今天去外面吃」就能拒父母於千里之外,從此你不懂他們的欲言又止。
有人曾心酸地感慨:母親養我二十多年,而我能完完整整陪伴她的,只有病危通知書下達後的兩天!
4
如果可以,請盡量常回家看看。再不濟,就好好善待自己,因為你不是一個人,你的身後,站著飽經風霜的父母。
我有一個朋友,他經常打電話回家宣洩負能量,有時候甚至消極怠世,說一些極端的話。
不管是爸爸來接還是媽媽來聽,都會拚命地安慰他:「孩子,爸媽養老不指望你,你給我好好的就行,不要什麼壓力都往身上扛,我們這裡還有點錢,不夠就跟我們說,你一定要好好的,爸媽只有你了……」
朋友覺得自己真是個大混蛋!超級大混蛋!
鄰居小張,工作日加班到深夜,休息天通宵打遊戲瘋玩熬紅了眼睛,身體每況愈下,有一次右手居然沒有力氣抬起來了,他嚇壞了,父母更是連夜送他去醫院。
他第一次看到父母如驚弓之鳥般站在走廊,在檢驗報告出來之前,他們的不安寫滿了整張臉。
幸好不是癌症什麼的,父母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父親由大喜轉大怒:「你可以讓我們忍受孤獨,但千萬不要讓我們擔驚受怕!」
在這股怒氣沖沖里,他分明聽到了一股乞求的語氣。
父母心疼你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在往後的日子裡,他堅持每天去健身。母親捏著他那硬邦邦的肌肉,眼神里溢滿了安全感,逢人便炫耀兒子健壯的體型。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也許是他們對孩子最多的要求了。
有人在網路上戲謔地直播自殺,有人因為失戀、工作不如意就兩手一攤,兩腳一躍,去追尋自己的「極樂世界 」,而收拾爛攤子的,永遠是父母。
5
長大了,該有點分寸了,不該熬的夜別逞強,不該喝的酒別喝,不該拿生命去換的錢堅決不要,別人也許不會心疼,但父母會。別拿生命開玩笑,即使你開得起,父母也承受不住。
父母在,不敢病,更不願病。你活色生香,便是最大的孝順。
所以,別再讓父母擔驚受怕了。
關注勵志一生微信: wwwLZ13cn (長按複製),第一時間獲取最新勵志文章。
TAG:勵志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