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陰雨綿綿氣候多變 踏青「動」宜適度

陰雨綿綿氣候多變 踏青「動」宜適度

編者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我們迎來了清明節氣。清明時值暮春,氣候多變,且常陰雨綿綿,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飲食篇】

清明養生果蔬有哪些?推薦四道食譜

「清明節養生的重點就是養肝舒心。」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指出,清明節處在仲春與暮春之間,溫度上升,雨水逐漸增加。中醫認為春季主肝。清明時節,人們的情緒波動,容易引發肝火上揚、傷肝陰的情況,所以清明節前後養生重點,都應放在平肝氣、養肝陰、去風熱上。

「只要是應季、新鮮的果蔬都可以食用的。蔬菜多半選擇以芽、苗、筍為主,可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菠菜利五臟、山藥健脾補肺、薺菜平肝和中等;湯品調理可多用健脾利濕、養血舒筋的藥材,如薏仁米、黃芪、桑葚等。水果則可以多吃草莓、桑葚、櫻桃、菠蘿、柑橘、芒果等春季水果。」楊力教授表示。

除此之外,楊力教授還推薦了四道適合清明節氣養生的美味菜肴:

韭菜炒雞蛋——適合尿多、腎虛的人群。

薺菜炒豆腐——適合高血壓人群。

山藥燉桑葚——適合脾虛、有火,口腔潰瘍的人群。

生薑燉牛肉——可以補氣散寒。

細數清明節的那些特色美食

▲油綠如玉「青糰子」

在江南一帶,清明時節有吃青糰子的習俗。「青糰子」是一種用江南地區特有的野生植物——「漿麥草」的汁液,拌以糯米粉和勻而做成的一種圓形食品。做青糰子的糯米粉必須是水磨而成,為的是突出一個細膩。青糰子類似包子,所用的餡兒多是糖豆沙。包好後,上鍋蒸熟。出鍋前,每個青糰子上還要塗上一層熟菜油。碼到盤裡的青糰子,青翠如玉,油光可鑒,顏色可人。在江南一帶,每到清明節,幾乎家家都做青糰子,一為開胃嘗鮮,二為祭祖上供。

▲清新可人「菠菠粿」

在福州一帶,清明時節,家家要吃「菠菠粿」這種節令食品。「菠菠粿」又名清明果、蒿菜粑、清明粑,是用福州當地生長的一種名為「菠菠草」的植物汁液,和以糯米溫漿、粳米溫漿作為粿皮,裹以棗泥、豆沙、蘿蔔絲、香菇絲等做成的餡料,包成的一種有餡兒麵食。菠菠粿包好後,要用印模壓出各種動物和壽桃的形狀,然後蒸食。菠菠粿翠綠如老玉,味道綿軟而甜咸。

▲烏黑悠香的「烏稔飯」

在閩東和浙江西南地區,每年清明節期間,畲族村寨都要忙著做一種時令美食——「烏稔飯」。烏稔飯的主料是糯米,畲族婦女背竹簍去寨外,將當地生長的一種烏稔樹的新鮮葉子採摘下來,洗凈後,放在清水中煮。然後用煮出的汁液來泡糯米。浸泡大約9個小時後,撈出糯米,上鍋蒸熟,一鍋烏稔飯就做成了。烏稔飯看似烏黑,但味道獨特,入口綿軟微甜,猶如春風划過舌尖,令人唇齒生香。

▲青碧可口「清明果」

浙南一代,野外長有一種名曰「佛耳草」的中草藥。清明時節,當地人采來這種中草藥,洗凈搗爛後,與糯米攪拌在一起,然後包上用糖豆沙、紅蘿蔔、春筍做成的餡料,上鍋蒸熟,便成了一種形似餃子的「清明果」。清明果碧綠晶瑩,玲瓏剔透,尤其是邊褶,像水波浪一樣,透著精緻;吃到嘴裡,五味俱全,格外讓人喜食。

清明莫忘吃艾 專家教你新鮮艾草的食用方法

材料:新鮮的艾葉。

①用於皮炎、濕疹等皮膚病的治療。現代藥理學研究,艾草中含有一定的揮髮油成分,有抗病毒和殺菌的作用。

做法:取新鮮艾葉30~50克,用湯鍋煮水十分鐘左右,然後用毛巾蘸取艾葉水外敷皮炎濕疹的地方。還可以在澡盆中用沸水泡艾葉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②艾葉和生薑一起煮水,用於緩解疼痛類疾病的治療,例如胃痛、痛經,產後受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乾薑同煎。

做法:取新鮮艾葉30~50克,加入鮮生薑一起煮水,後加入少量紅糖,少量多次飲用。

③艾葉煮雞蛋,主要功效是溫經止痛,散寒止血。艾葉煮雞蛋主要對應的治療的癥狀有胎動不安,腹中冷痛和痛經。

材料:艾葉25克,雞蛋2個,紅糖25克。

做法:將艾葉洗凈,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鐘,停火,過濾,收取藥液備用;紅糖切成屑;雞蛋煮熟、去皮。最後將熟雞蛋放入鍋內,在放入雞蛋之前在鍋里加入艾葉藥液和紅糖,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8分鐘即成。

④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可讓家人幫忙用艾葉煮水洗頭、洗澡,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

清明時節四種降火茶飲喝起來

▲蓮子降心火:蓮子心和綠茶泡水

適宜人群:會因著急、心思過重等原因引發心火,而出現失眠、心煩、舌尖較紅或長口瘡。

▲野菊花降肝火:野菊花泡水

適宜人群:因焦躁情緒、睡眠質量不好等原因引發肝火,導致頭痛頭暈、眼乾、口苦、兩肋脹痛、高血壓、長斑等。

▲綠豆粥降胃火:綠豆煲粥

適宜人群:因過食油甘厚味,或偏愛辣、甜等重口味飲食,引發胃火,導致口臭、口腔潰瘍、反胃、長痘、便秘等。

▲酸梨水降肺火:酸梨水+充足睡眠

適宜人群:因吃得太撐或穿得過暖等,引發肺火。導致咽干疼痛、咳嗽、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口鼻乾燥、發燒、鼻出血等。

【養生篇】

清明時節「潮」來「潮」往 祛除濕氣中醫幫你

進入清明時節雨水豐富,此時氣候潮濕、陰冷、反覆多變,空氣濕度大,身體難逃濕氣的侵害,如昏昏欲睡、頭重如裹、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等等,都是濕氣重的表現。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主任方泓主任醫師表示,氣虛質、陽虛質、痰濕質、特稟質的患者對潮濕的天氣特別敏感,容易外濕與內濕合而發病,導致身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癥狀。

為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泓建議,可以試試山藥芡實薏苡仁粥。山藥、薏米、芡實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各有側重。山藥可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陰,又兼具澀斂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祛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收斂固脫之能。建議脾虛痰濕者在中醫師指導下結合個人體質配伍使用,能加強健脾祛濕的作用。但專家提醒,脾虛無濕,大便燥結者及孕婦需慎服。

祛除人體濕氣重,日常生活中,還可選擇按摩祛濕穴位助濕氣排出體外。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盛昭園介紹,首先,適當刺激陰陵泉穴可以起到清利濕熱、健脾理氣、通經活絡的作用,還可輔助緩解腹脹、腹瀉、水腫、膝痛等。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按摩時應取舒適的體位、適當力度,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側陰陵泉上,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併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維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對局部肌肉進行左右彈撥。每天用手指按揉這裡,時間不拘,空閑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如果你體內有脾濕,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感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濕在好轉。」

清明時節氣候多變,記住四大養生口訣

▲衣:遵循「春捂」,防寒保暖

清明時節天氣變化多端,晝夜溫差懸殊,衣著不能頓減。人們應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要遵循「春捂」之說,有高血壓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有痛經史的女性,要盡量使身體「不凍不寒」。

▲食:甘溫補脾,清補為主

中醫學認為「春與肝相應」,清明時節應多吃「柔肝」的食物,飲食宜溫,以清補為主。《千金要方》載飲食應「省酸增甘」,宜食甘溫補脾之品如薺菜、山藥、菠菜、韭菜、銀耳、大棗、馬蘭頭、河蚌、螺螄等。

▲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人們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睡早起,避免長時間熬夜,保持充足睡眠。適當午睡以消春困。

▲行:外出踏青,「動」宜適度

清明養生重點在養陽,關鍵是「動」,切忌「靜」,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人們應穿著寬鬆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慢走、打拳、做操,吐故納新。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踏青時,「動」宜適度。心臟病、高血壓、慢阻肺病人,不要逞強登山。掃墓應當注意控制情緒。

【注意事項】

清明疾病防治:三類疾病高發

清明時節,氣候潮濕,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讓人打不起精神,這也就給了很多疾病乘虛而入的機會。以下幾類疾病是高發疾病,楊教授提醒大家要格外留心:

第一,呼吸道疾病。 清明節前後,乍暖還寒的多變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呼吸道疾病會高發。

第二,過敏性疾病。 清明節前後是花粉傳播期,人體吸收了在空中飄浮的花粉,就容易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鼻腔以及全身發癢等過敏等疾病。外出時,在草叢、樹林或潮濕、蚊蟲多的地方不要逗留太久,回到家後要應及時洗臉、洗手。另外,中午日晒最強,花粉的釋放量最多,對花粉過敏的人最好不要外出。

第三,風濕類疾病。 「清明時節雨紛紛」,潮濕多雨的天氣,關節炎等風濕性疾病更容易找上門,也更容易複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山東網 的精彩文章:

杜甫高適都落榜的「零錄取」科舉 究竟有什麼玄乎
李白唯一書跡現身「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TAG:中國山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