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啟示之一:為何英國寒門難出貴子?
「戍天九思」第145期
中國現在已是第二大經濟體,去年中國GDP總量達到82.71萬元人民幣,其中,1.0999 億人口的廣東省GDP達到1.33萬億美元,與6630萬人口的英國2.65萬億美元GDP比較接近,可以說,中國進入從富起來向強起來的沖頂階段。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如何一代為一代打基礎?如何一代更比一代強?或者說傳家到底傳什麼?英國曆時半個世紀拍攝的紀錄片《人生七年》,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分析研究問題的好標本,也為個人走好人生之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筆者觀看這部紀錄片之後,也引發了深深的思考。
為什麼英國寒門難出貴子?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也有類似諺語:「給我一個七歲的孩子,我可以告訴他長大之後的樣子。」1964年,英國青年導演邁克爾·艾普特開始了一項長達半世紀的追蹤研究:你出身的階層能不能決定你的未來?並拍攝一部叫《7Up》即《人生七年》的紀錄片,跟蹤拍攝14個來自英國倫敦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之後,他每七年再拍一次,迄今最新的是2012年的第八部:《56Up》。結果十分殘酷:富人代代延續,寒門難出貴子。
▲高富帥三人組,從左往右:約翰、安德魯、彼特
▲來自倫敦東部貧民區的托尼
《人生七年》讓我們看到了階層如何塑造我們的人生,階層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階層背後的資源不平等也是驚人的。可以說,階層是一個人成長的墊腳石,生活在什麼樣的階層,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人生軌跡,最終決定有什麼樣的人生。筆者觀看這部紀錄片後認為,英國寒門難出貴子背後有三大溫柔殺手:
首先是高福利讓草根失去了逆襲動力。英國的社會高福利,不僅表現在工資收入高,而且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社會福利。比如: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個普通的計程車司機,一個人工作就可以養活一家4口,妻子可以安心在家裡照顧2個孩子;缺乏扶養孩子能力的家庭,可以把孩子送福利院扶養;即使沒有工作的流浪漢,靠吃救濟金其基本生活也有保障。於是,影片中讓人吃驚的是:底層家庭出身的英國孩子在成長中,似乎很缺乏改變命運的迫切與動力,有的孩子成年後首要人生理想竟然是「生兒子,生幾個兒子」。片中幾乎看不到「讀書改變命運」的勵志場景,有的只是不停地離婚,生了很多孩子,身材一個個從當年的翩翩少年徹底變胖走形,心甘情願地干體力勞動者或乾脆做單家長去領救濟。而且,社會離婚率高得驚人,影片中選擇的14個不同階層孩子中就有7個父母離異了。
不僅英國是這樣,美國也如此。過去,美國政府不提供福利的時候,年輕的女人總要嫁了人,組織了家庭以後才生小孩;而在政府提供了大量福利後,女人再生小孩就有政府出來照顧了,男人變成可有可無的了,這種福利制度無形中導致了單親家庭數量上升。因為一個單身女人養多個小孩有政府的高福利,而一旦結婚後反而會失去福利,於是,有的黑人女人就靠不結婚而不停地生小孩生活。在美國半個世紀前,在不同的州有80—90%的黑人孩子是生活在有雙親的家庭里,而現在只有大概1/3的黑人小孩生活有雙親的家庭里。過去奴隸制度沒有把黑人家庭拆散,種族隔離制度沒有把黑人家庭拆散,今天倒是這種福利制度拆散了黑人家庭。
其次是上流社會文化襲斷了草根逆襲的機會。在《7Up》的同時代,英國學者保羅·威利斯曾採訪過英國小鎮一所工人子弟學校的12個孩子,並在他的名著《學做工:工人階級子弟為何繼承父業》中講:「要解釋工人階級子弟為何從事工人階級工作,難點卻是解釋他們為什麼自甘如此。」書中講,孩子們將自己分成了兩個群體——「傢伙們」和「書獃子」。在充滿反智文化的校園環境中,「傢伙們」排斥文憑,通過逃課、哄騙、嘲弄老師和好學生,創造了反抗學校教育的階級文化,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快樂教育。他們甚至認為學習與腦力勞動是「娘娘腔」的表現,身體倍兒棒、多泡妞,才是男子漢的校園追求。當然,他們的最終多想是,早日像父親輩一樣步入工廠,從事那些只有男子漢會做的工作——體力勞動。威利斯確信,這就是英國校園的主流文化,是「傢伙們」主動放棄了讀書改變命運,並使自己永久喪失了從事中產高薪工作的資格。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此無怨無悔,即使成年後發現了生活的真相,仍然堅信「我們只能幹這個」。他們連「逆襲」都放棄了,他們似乎對孩子複製自己的人生,放養著繼續待在底層,也沒有太大的意見,可以說安貧樂道!
在西方高福利社會很難說這不是西方精英社會的陰謀。資本家通過高福利,「贖買」窮孩子向上流動的動力,讓他們在糖衣炮彈中消磨奮鬥的意志,放棄對名牌大學及高級白領的名額競爭,不戰而屈人之兵,讓精英們躺著就能世代傳承。當然,「傢伙們」也可以認為,福利是「娘娘腔」們上交的保護費。
三是草根往往輸在教育這個起跑線上。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受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人生。在英國基本上是富家子弟讀昂貴的私立學校,窮人子女一般就讀廉價的公立學校,中產階級子女一般也上公立學校,只有少數中產階級子女上私立學校。而上私立學校就意味著都能考名牌大學,從而進入上流社會生活;上公立學校,幾乎很少有完成大學學業的,多數人中途綴學,早早開始工作了。片中14個孩子中唯一一個草根逆是來自鄉村貧窮家庭的尼克,他雖然小學上的是村校,但是,14歲時上的卻是私立的寄宿學校,並順利考入牛津大學物理系,畢業後成了一名核物理學家,後來又留學美國並定居,成為美國一所大學的教授,從貧困階層邁入精英階層,也是優質的私立教育成就了他。另一個例外的是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尼爾,他雖然上的是私立學校,由於考試發揮失常,去了一所不太理想的大學,不到一年就退學開始打短工。等到28歲再採訪他的時候,他已經變成了四處漂泊,靠吃救濟的流浪漢。正如片中,後來成為著名律師的富家子弟約翰所說:「父母有權自己選擇教育孩子,我覺得那些汽車製造廠裝配線上的工人薪水都很高,如果願意,他們完全有能力送孩子去私立學校。但是,他們往往選擇送孩子去公立學校。」「你沒法給孩子任何實質的東西,但良好的教育讓他們終身受用。」
▲唯一一個草根逆是來自鄉村貧窮家庭的尼克
其實,良好的教育讓孩子終身受用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教育讓孩子和一群優秀的同齡人在一起,他們能形成一個未來社會的精英社交網路。考上北大、清華等名校,並不是意味著你在這些名校能學習到其他大學學不到的知識,而是意味著你加入了一個未來的精英俱樂部。同樣,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生活遠比家鄉二、三線城市的生活更為艱難,但是,留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你就有更多的機會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工作,一起成長進步。
此外,英國自1964年以來,從外部環境來看,總的來說,國家既沒有大的安全和生存壓力,也就沒有改革的動力,國家一直處在平穩發展之中,甚至有點死氣沉沉,只是在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在馬島有過一次小規模的戰爭。這對個人來說,這半個多世紀也就沒有重大的外部機遇,這也是寒門難出貴子的外部原因。
中國有改革開放這樣的重大機遇,又有嚴峻複雜的安全壓力、生存壓力和發展壓力,反而成就了許許多多寒門出貴子的傳奇,這是國家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時代大紅利,我們不能不對這個新時代心存感激,知足感恩!
備註: 圖片來自互聯網
近期受歡迎文章請點擊!
《警惕「佛系」這個日本精神鴉片毀了中國夢》
《「間諜中毒門」讓英國大賺了一把!俄等秋後算帳!》
《智能時代五大理念之五:善假於物的借力思維》
※4月5日生肖運勢,特吉兔、馬、羊
※春季敷面膜需要注意哪些小常識?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