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族譜記錄著廣東古氏輾轉播遷到貴州的珍貴史料
清朝族譜記錄著廣東古氏輾轉播遷到貴州珍貴史料
■古小彬簡述
2018年3月底,接「中華古氏文化促進會貴州遵義聯誼理事會」籌委會邀請,我受中華古氏文化促進會榮譽會長古煥坤宗長、古達祥會長、深圳理事會古秋來會長的委託,前往貴州遵義參加該會於4月1日的成立大會。
貴州遵義市是川黔渝三省的中心城市,是紅色聖地,也是我的親爺爺古紹仁、叔公古紹周等紅軍戰士生活過、戰鬥過的地方。
「中華古氏文化促進會貴州遵義聯誼理事會」成立大會如期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西坪鎮茶元村如期舉行。來自貴陽、畢節、黔南、遵義的宗親數百人,一起共同見證貴州古氏大家庭的成立。在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氣氛中,相互交流,講源流,談文化,敘發展,述宗情。
期間,對前來參會的畢節市黔西縣重新鎮古小志宗親(中華古氏文化促進會貴州遵義聯誼理事會副會長)、遵義市匯川區董公寺古行坤宗親(中華古氏文化促進會貴州遵義聯誼理事會副會長)等提供的源流世系進行了考究。
(董公寺《古氏族譜》,古小彬 攝)
遵義市匯川區董公寺的《古氏族譜》,清末手抄本、民國續抄,封面封底均被撕毀,族譜前端保留頁面記錄著「幺叔出錢買紙張,二叔費心筆追祖,交與我侄謹收存,家譜為珍千年據……」。中錄古氏對聯:「一母三進士,四世兩鄉賢。」「綿竹仙靈新世澤,東魯御史舊家風。」「御史宗風垂祚遠,仙靈世第錫恩多。」橫聯「仙甲書香」「仙甲家風」「仙甲遺流」……以及大宋兄弟三人同榜進士,大兄廿四歲古革,二進士廿二歲古堇,幺進士廿歲古鞏。……「悅祖造譜,兵火煨盡」……
我向當地宗親們一一解讀聯語中的意義以及相對應的祖先名諱。
一母三進士:指宋代廣東省梅州市的古革、古堇、古鞏三兄弟。古革、古堇、古鞏系鳳儀公之子,母親楊太夫人。兄弟三人於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丁丑赴京,考取同科進士於一榜。哲宗皇帝贊曰:「一門三貴,曠世盛聞」。後來古革任潮州刺史、古堇任象州刺史、古鞏任賓州刺史,列授剌史於三州,傳為美談。
四世兩鄉賢:指宋代廣東省的古成之及其曾孫古革。古成之於端拱初登進土,歷任元氏縣尉、益都知縣、校書郎、魏城知縣、棉竹知縣,在職以廉能著稱,政績昭然,且工書法、善詩詞,卒於官,入祀廣州學宮,崇祀鄉賢。古革,是古成之的曾孫,於紹聖四年進士及第,歷任瓊州府教授、潮州府太守,作育英才,德化黎蠻,革敝除奸,治政有方。卒後,崇祀名宦鄉賢。
綿竹仙靈、仙甲:均指五代隱士、北宋校書郎、廣東河源人古成之。古成之年少力學,博覽群書,出口成章,語驚四座。而在北宋初期,戰事剛息,嶺南一帶學風未振,朝廷科考名額有限,每一路只能舉薦一人。當時古成之居於廣東增城,屬廣南東路。眾人力舉古成之赴京,古成之不失眾望,榮登端拱元年(988年)進士,成為宋朝嶺南第一位高中進士之人,故譽為「嶺南首第」。在廣州(舊稱羊城)惠福西路五仙觀,至今存有古成之書法「古仙舊題」石刻。至清朝康熙年間,廣東古氏家族在廣州中山四路合力建築了一座書院——「古氏書院」,以紀念古成之的文學成就。
東魯御史:是指廣東五華縣古彥輝,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歲貢。歷任任福建省德化縣主簿,升縣丞,後升為知縣。性敏果,習吏事,識大體,不尚苛察,勸課農桑,民服其令。擢升為江西監察御史,授承事郎,風裁卓著,以廉潔能幹聞名。後調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居職敢諫,不避權貴,卒於官,御葬山東省登州蓬萊縣。崇祀德化縣名宦祠、長樂縣鄉賢祠。
(董公寺《古氏族譜》古小彬 拍攝)
細讀董公寺《古氏族譜》,梳理出遷徙路線:
(唐朝)山西臨汾→江西寧都→廣東增城→(宋朝)廣東梅州→廣東五華→(清朝)江西遂川→(清朝)重慶榮昌→(清朝)貴州遵義→
唐朝南遷始祖古雲應派下六世祖全望公支系26世聲亮(古應鳴次子),於清朝順治十年(1653年)癸巳,自廣東省惠州府永安縣(今紫金縣)塔凹,遷居於江西省龍泉縣崇德鄉左安二十五都土名樟木坑歸里十七都又十甲(今遂川縣左安鎮揚芬鄉樟木坑村)。
傳至27世古常禮長子古朝選,於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自江西省龍泉縣(今遂川縣)揚芬鄉樟木坑遷來,創業於重慶府榮昌縣東八里虎皮橋。
朝選公後裔,於清朝光緒初年,陸續自榮昌縣遷到貴州遵義市董公寺。
直繫世代祖公(1—28世):
雲應→浩→均→禮→蕃→全望→延綬→成之→宗悅→鳳儀→鞏→政→琢明→文貴→大振→均興→日明→文遠→懷銘→孔成→策→大經→宏→奇文→應鳴→聲亮→常禮→朝選→顯今、華今、傳今、逢今、就今
左起:古有根、古小彬在拍攝黔西《古氏宗圖》
至於畢節市黔西縣重新鎮古氏,從古小志宗親提供的《古氏宗圖》中梳理出遷徙路線:
(唐朝)山西臨汾→江西寧都→廣東增城→(宋朝)廣東梅州→廣東五華→(清朝)四川隆昌→(清朝)貴州黔西→
清朝雍正13年(1735年),唐朝南遷始祖古雲應派下六世祖全望公支系28世古祖誦(字衍姬),從廣東省長樂縣赤紫樹鄉(今五華縣華城鎮高華村),遷入敘州府隆昌縣東鄉六里野鴨池石子山(今界市鎮五里村)立宅置業。
至清末,聲文公支系31世「成華公」的後代,播遷到了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
直繫世代祖公(1—28世):
雲應→浩 →均 →禮 →蕃 →全望→延綬→成之→宗悅→鳳儀→鞏 →政 →琢明→文昌→南寶→朝用→德貴→明諒→彥政→英貴→綸 →之道→泗 →天敘→龍 →元升→球 →祖誦→
祖誦公配張氏,生四子:聲文、弘文、達文(裔孫移居四川犍為縣)、象文,初居地在隆昌縣界市場大竹林古家坳老房子,即今界市鎮七大隊一小隊所在地,並建祠宇一座(古小彬於1996年在隆昌縣古家坳實地採訪時,發現古氏宗祠早已拆毀了)。
---------
TAG:古氏文化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