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大清銀幣價值是炒作是真實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藏友加入收藏界,越來越多的古錢幣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古錢幣都值錢的,有的古錢幣年代比較久遠,但是不值錢,有些年代不是很久遠,但是價值確很高。「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之所以名氣大是由於他的歷史性和珍稀性決定的。這玫錢幣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而且存世量極為稀少,是錢幣收藏世界,知名度極大的一枚,被譽為錢幣精品,具有無法估量的學術與歷史價值。
大清銀幣長須龍壹圓,清宣統三年(1911)天津造幣總廠鑄。清政府擬訂了《整頓圜法章程》十條,其中提出銀幣專由造幣總廠製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廣東、湖北四局為分廠。
在製造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製造金幣的主張,進入20世紀,興起了關於建立本位制度的討論,有人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實行金匯兌本位制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是清末幣制改革的產物,版別多式,設計新穎,製作精良,歷為錢幣愛好者的珍藏品。
後採用七錢二分為單位。背刻鑄蟠龍紋圖案。每枚重庫平七錢二分,含純銀9成。在流通中按個計數使用。據統計,清末鑄銀圓總計達 2.8億枚。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玩市場也是一片繁榮,古錢幣作為古玩的一種,一直以來就是各收藏家關注的熱點。
自20世紀起,人們就有意去收藏錢幣,了解背後的人文價值,歷史價值,還有它巨大的經濟價值。
2004年中國嘉德春拍,私人收藏中僅見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長須龍壹圓樣幣拍出156萬元。2004年春拍曾以118.8萬元拍出一枚短須龍樣幣,這一幣種國內僅上海博物館藏有。
2010年秋拍以228萬元拍出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壹圓「GIORGI」簽字版試鑄樣幣,迄今仍是內地成交價最高的清代銀幣。簽字者是時任天津造幣總廠總雕刻師的義大利人路易奇·喬治(LuigiGiorgi),據說是喬治簽字版鑄造年份最早的一種中國錢幣,存世僅兩枚。喬治設計、雕刻過共和紀念銀幣、共和紀念十文銅幣、民國三年袁世凱七分臉、民國三年袁世凱側面像、民國五年壹分及五厘銅幣、洪憲紀元拾圓金幣等民國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