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說不能對孩子生氣的人,你們可能是「假」的父母!
文|安羽心理諮詢
也許凡是關心子女的人,都無法逃避憤怒。
為人父母,在責備孩子的時候,很難不生氣。而生氣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憤怒。
既然難有不憤怒的父母,那麼是否應該對孩子的過錯表達憤怒呢?如果從無規矩不成方圓的角度來看,我想是需要的,或許這也是孩子一生當中難逃的課題。
「打是疼罵是愛」這話粗,但理卻不糟。因為如果父母對孩子所有的行為動作不管不問,統統忍耐不發作的話,也許孩子體驗到的並不是父母對他的愛,而是淡漠。就像是一個孩子千方百計想要引起父母的關注,但父母只是面無表情不做任何回應,孩子的感覺估計只會覺得他不重要,他的父母一點兒也不在意他。
但過猶不及,責備和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得掌握好分寸,不然只會讓孩子又落入極端的體驗,那也不是愛,那是恨。孩子會覺得自己的父母對其恨之入骨,他也許真的不該來此一遭,他是不被接受和不被愛的。
所以憤怒可以有,但要用之得當。因為憤怒是一種代價頗高甚至危險的情感,父母可以對孩子發怒,但不能任憑你的情緒宣洩,孩子不是你的出氣筒,而你的目的也不是發泄情緒,而是以此讓你的孩子明白——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如此你發泄憤怒的目的就在於鬆弛自己因焦慮擔心而引起的緊張感,讓孩子產生內心的自省,但同時又不至於讓孩子收到傷害,留下陰影。所以,父母對孩子生氣或者表達怒氣的時候,要掌握好分寸。以便達到既能夠將自己真實的情感和意圖傳達給孩子,又不至於引發孩子的反感和敵對情緒。
聽起來並不容易,但依然有法可循,父母們可以依據如下的方法來進行。
父母要隨時做好心理準備,那就是狀況層出不窮,你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怒火中燒,想要大發雷霆。所以趁著還沒起風的時候,就要告訴自己:
1、孩子有時候不可避免的會讓我們發怒。
2、我們有權發怒。發怒並不能表明我是一個無能的人。
3、我們有權在安全的範圍內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且這種表達不會傷害到孩子的人格。
隨後,我們會遇到必須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辨別和判斷自己的情緒強度,並對孩子警告說:
「我生氣了。」
「我心裡不高興。」
如果這樣說不能制止孩子的行為,那麼我們可以逐步增加語氣的強度來表達我們的憤怒:
「我很生氣了。」
「我冒火了!」
往往大多數時候,這樣的說明便可以壓制住孩子了。但有時候這麼做還不行,這時,我們便必須進行到最後一步,清楚地說明我們憤怒的由來和感受:
「我一看到你臟衣服鞋子亂丟就生氣,忍不住要發脾氣。我真想打開窗子,把你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扔到樓下去。」
上面的方式既能夠讓父母表達了自己憤怒的感受,又不至於引發傷害的後果。而孩子們也可以找到其中的界限,了解到那些憤怒是安全的,而那些憤怒則可能帶來惡果。於此,他們規範好自己的行為。
要注意的是本文所討論的對象是針對幼兒期的孩子,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探索信任和真實感。所以如果媽媽因為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情而不高興的話,就應該把這種不愉快的感覺傳達給孩子,這樣孩子才能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從而了解到,原來這件事媽媽不喜歡啊。最後去了解到哪些行為是自己不能做的。
TAG:安羽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