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茶人茶話,柳蘇:香港茶事

茶人茶話,柳蘇:香港茶事

香港茶事

柳蘇

西方人家有客來,一定是送上一杯酒;中國人家有客來定是送上一杯茶。我們大可以說茶是中國的,雖然日本人很講究喝茶,而且還有很講究的茶道。

中國人當中,很講究喝茶,而自有茶道的,是潮州人,潮州人的功夫茶就可以說是中國的茶道。

廣東一般人也講究喝茶,上茶樓喝茶。廣東城鄉的茶樓之多,是別的地方少見的。

香港以前屬於廣東(1997年歸還中國以後將成為特區),處處有著廣東特色,生活上,人們也一樣有喜愛上茶樓喝茶的習慣。

喝茶,在廣東人口中是說「飲茶」,喝湯是「飲湯」。上茶樓自然是去「飲茶」了。

但主要又不是「飲」而是吃,大吃各色各樣的點心。

香港的大街小巷,有著大大小小的許多茶樓。大的叫樓,小的叫室,也有風雅一點叫茶居、茶寮的。廣州有有名的陶陶居,香港有名氣不小的翠亨木村茶寮。

酒店、飯店也可以「飲茶」,著名的大酒店如香港、半島、麗晶、文華、希爾頓……但全都是大旅館,卻無一處不有茶廳、茶座,有的是供應中茶,有的是西茶,有的是中西俱備。不是旅館的酒店、飯店、酒樓、酒家,當然更有茶可飲了。

反過來,茶樓也一樣賣飯菜,開酒席,並不是純吃茶。翠亨村茶寮其實是酒家。

說到純吃茶,香港的茶樓就沒有這份純情,總要吃點心,而且主要是吃點心。這是「百粵古風」。

「飲茶」有「一盅兩件」的說法。這是較簡單的吃,一盅是茶,兩件是點心。廣東人把蓋碗茶叫「盅」,儘管現在一般很少是蓋碗茶而用無蓋的茶杯,但「一盅兩件」的說法還是存在。兩件點心大體是蝦餃和叉燒包,有些廣東人說,上茶樓而不吃蝦餃和叉燒包,就算不得飲過茶。和蝦餃並稱的是燒賣(大約就是北方的燒麥),不吃蝦餃也總得吃燒賣吧,而往往是並吃,這就成了盅三件。「一盅兩件」只是最低消費的意思,當然,還有更低的只喝茶而不吃點心的,這樣的情況很少很少。茶樓對這一類(恐怕少到不能成類只是偶一見之)的茶客,要加以「凈飲雙計」的懲罰,只飲不吃,加倍算茶錢。真正的凈飲是連茶葉也不要,只喝白開水:「來杯玻璃」—「玻璃」是白開水的代名詞,由象形而來。沒有人去「凈飲玻璃」,只不過喝茶以外加料,加一兩杯開水而索取「玻璃」罷了。

上茶樓的人限於「一盅兩件」的很少,總會多吃一些,因為多半是為吃而來。「飲茶」有早午晚之分。早茶就是早餐,午茶是中飯。現在的茶樓酒家很少還賣夜茶,晚上做的是宴會生意,這才能多賺錢。早餐也好,午飯也好,總是要吃飽,兩件點心就未必能滿足飢腸。

只是點心,也未必都能吃得飽,還有粥粉面飯供應。甚至於還有酒菜供應。說甚至於,是因為粥也好,粉也好,面也好,飯也好,都不是「白」的。粥有皮蛋瘦肉粥等等;粉有胡椒牛河等等(河是一種寬條的米粉,河粉的簡稱,更是沙河粉的簡稱,沙河是廣州出產米粉著名的一個小鎮,牛河就是牛肉炒河粉);面有牛腩面等等;飯有叉燒、燒鵝飯等等。吃這些,就不必另叫菜了。但也有「飲茶」卻以叫菜為主的,點心只是陪襯。那實際是請人家吃飯,不過簡便一些,不是正式的筵席而已。甚至於點心也免,不要。

香港人應酬多,商業上的,一般親友間的,除非是正式宴會,往往就用一頓午茶或午飯解決。這可以節省一些,不但省錢,也省時間。一頓晚飯,可以吃三兩個鐘頭;一餐午茶或飯,一個多鐘頭也就足夠。午茶是有下限的,下午兩點,大家都要去上班,賓主就是不盡歡,也得散,因此不怕做客人的戀棧了。

每到星期天或放假的日子,「飲茶」又往往成為有孩子的家庭的一個節目。香港地方小,可以去遊玩的所在總嫌不夠,最容易安排的節目就是一家大小上茶樓。有吃,小孩子不會不歡迎。說是容易,其實也還是不容易,節假日上茶樓的人多,茶樓的座位卻不會比平日多,要取得一席之地往往很難。平日茶樓相熟的,預訂留位還好,要不然,就難免要受罰站之苦,等候人家離去,才有你的座位。有些服務周到的茶樓,設有專門的椅子給客人坐候,輪喚而進。這時候就成了一茶一飯,當思坐處不易。

一般茶樓,平日客人已經不少,節假日更「爆棚」(滿座),熱哄哄,鬧紛紛,是應有之景,這樣的「極視聽之娛」,自然是談不上什麼情趣的。好在上茶樓的人也不是去追求什麼情趣的,不過為了滿足口腹之慾罷了。要情趣,一些喝西茶的地方也許還有沙發的座位較寬,布置較雅,音樂較輕,燈光較柔和。喝的往往是下午茶。茶或咖啡,一塊點心做點綴,這時倒真是以茶為主取得片刻的輕鬆。如果是郊野或海濱風景之地,白天當然無須什麼燈光,可以欣賞的有自然風景,這當然更好,也當然更不是一般人輕易可以得到。

較大的茶樓總有三五層。每層一二百張桌子,容得下一千以上的人。五層的話,就應是六七千人共聚一樓了。

以前是「吃在廣州」,近年已經由「吃在香港」取代。以前「飲茶」之風盛行於廣東,現在也是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飲食文化是要由經濟來決定的,隨經濟的發展而發展。

「飲茶」,本來是茶為主,像這樣的「飲茶」實在是喧賓奪主,茶客之意不在茶,而在乎咸甜點心之間,粥粉面飯之間。這裡寫的因此也很少在茶上著墨。「從來佳茗似佳人」,這就實在有些唐突佳人,罪過罪過了。如果不在最後補上這一筆,也是不免罪過的。在香港的紅棉道,有一間規模不大的茶具博物館,名氣卻比較大。裡面展出的是中國的種種茶具,從古到今都有,而以著名的紫砂壺為多,這是出於明清名工大匠之手的名壺,如時大彬的作品之類。這是一位私人收藏家捐獻出來的,公家撥了一座屋子做館址。這樣的博物館不僅在香港是獨一無二的,在全世界據說也絕無僅有,使香港的茶事為之生色,自不待說。這一筆可真少它不得。

(選自《清風集》,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

柳蘇

1969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有百萬字的作品面世,被選入《中國當代散文精選》、《精短散文一百篇》等多種版本,並被《散文選刊》等權威選刊選載。代表作品:《鄉韻》、《炊煙深處》等。

本文節選自書籍《茶人茶話》,圖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州茶韻 的精彩文章:

以下狀況,請愛喝茶的你和茶葉果斷說分手
茶人茶話,葛兆光:茶禪續語

TAG:神州茶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