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師一教授團隊養十萬隻「小強」:用於研究蟑螂斷肢再生能力

華師一教授團隊養十萬隻「小強」:用於研究蟑螂斷肢再生能力

斷了腿,很快就能長出來;斷了頭,能繼續活好幾天。缺氧條件下,昏過去好久能「復活」;手術台上,被切掉半個肚子依然活躍。這就是每家每戶人人喊打的蟑螂。

在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養著大小不一、種類不同的蟑螂,足有數十萬隻。蟑螂分布在不同的「屋舍」內,主要有德國小鐮、美洲大蠊、杜比亞蟑螂等。女研究生對它們一點也不害怕,甚至還稱「可愛」。

「你看,長得多漂亮!真是漂亮。」李勝教授取下一個大盒子,翻開硬紙殼,裡面密密麻麻地爬滿杜比亞蟑螂,這讓人想起電影《木乃伊》里那爬滿老鼠和蝗蟲的鏡頭,但這些是李勝教授所稱的「寶貝」。

「蟑螂屋」對溫度和濕度有很高要求。

都二霞副教授在顯微鏡下解剖蟑螂的黏液腺。

研究人員展示不同種類的蟑螂標本。

研究團隊從最早的四個人,一路壯大到三十多人,可謂人才濟濟。李勝教授團隊希望能藉助昆蟲的再生原理,為人類提供幫助,更希望能發掘和利用蟑螂的活性成分,轉害為利,變廢為寶。

都二霞副教授是留美多年的碩士生導師,她捉了幾隻「小強」放進乾冰里,不耐寒的它很快就一動不動。躺在「手術台」上的小強,被切去半個肚子後還相當活躍,從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雌性黏液腺簡直就像是「速食麵」。他們還把雄性附性腺戲稱為「烏冬面」,還將剛羽化的美洲大蠊比喻為「出浴美女」。研究人員為令人反感的蟑螂起性感的名字,把看似枯燥無味的科研進行形象化討論,使實驗室里常常充滿歡聲笑語。一位體貼入微為蟑螂改善居住環境的帥小伙,還被小夥伴們授予「蟑螂小王子」的榮譽稱號。

已被人們稱為「小強」的蟑螂,實在不怎麼討人喜歡,但華師的李勝教授團隊卻在他的實驗室里養了數十萬隻,對它們進行深入研究。

在華師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養著數十萬隻種類不同的蟑螂。

另一邊,研究生李昭昕正在昆蟲發育與遺傳調控實驗室對蟑螂「偷拍」觀察。在那些透明的房間里,攝像機記錄著它們每一個私密動作。長時間的拍攝過程中,那些獨居的「單身狗」逃不出被「偷窺」的下場,被攝像機拍下從調情、交配,到產卵、生子的過程。

研究人員在顯微鏡下做解剖實驗。

都二霞副教授展示生長在不同階段的蟑螂。

3月20日,李勝教授團隊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並被作為同期Research Highlight重點推出。在這篇論文中,他們解釋了有著超強適應和生存能力的蟑螂為何會被稱為「小強」,他們還確認了蟑螂的「斷肢再生」能力,認為這與生物的損傷機理有共生性,如果能通過合成等方式,很可能用於人類創傷修復。

為了綜合蟑螂群體的性情,需要從外引進比較野性的蟑螂。

據悉,蟑螂還是我國的一味傳統中藥料,其活性成分提取物在臨床上的應用已30餘年,同時,蟑螂還是不完全變態模式昆蟲的理想材料。目前,李勝實驗室分別以衣魚、美洲大蠊、果蠅作為不變態、不完全變態、完全變態的代表昆蟲研究變態發育的演化規律。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我國科學家在CRISPR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
上海藥物所發現維生素C可促進髓鞘再生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