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語清涼: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來生的人天快樂,而是一種寂靜的狀態!

法語清涼: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來生的人天快樂,而是一種寂靜的狀態!

藏教的規劃,你的目標在哪裡?

看下一段,「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藏教的意思是說,當這期生命結束時,我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阻止它的相續,就是今生結束以後,我不能讓來生再出現了,就是無生——生滅滅已。他透過止觀的力量,斷除生命的後有,我的生命只允許到今生結束,要畫個句號了,不能無止盡地輪迴下去了。這樣當你三界的生命結束以後,你得到什麼呢?寂滅為樂!「寂滅」這兩個字,是他對生命的一個理想。

我們把寂滅兩個字說一說。

先說這個「滅」字,這個滅是它的一個方法。在《阿含經》裡面,把生命的因跟果,它用火來比喻。因為你造業時,你的心是躁動的,是逼迫的,這個業力本身就是個火,因為它躁動不安。

但是,造業以後,可能是善業,可能是罪業,得果報時這個果報就變成果報火了。就是你把前生業力的火,變成今生的果報火,因為你今生不管快樂也好,痛苦也好,你也是躁動不安。

這個果報火本來也就算了,本來業力招感果報應該結束了,但是它有什麼問題呢?輾轉相續。因為你的攀緣心會去攀緣今生的果報,你又會把今生的果報火轉成一個新的業力之火,所以就造成了「前異熟既盡,復生余異熟」。就是業力變成果報,果報又變成業力,就像這個火從東邊透過這個草皮,一直燒到西邊去了,這就是所謂火的相續,因果的相續。

現在二乘人用戒定慧的甘露法水,把這個生死的業果之火滅了,那麼它出現什麼呢?一種寂靜的快樂!這個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二乘人心中的理想生命狀態,是一種寂滅狀態。我們如果沒有深入地看藏教的思想,會認為藏教的人好像不需要快樂一樣,其實不對。

藏教人的涅槃有兩塊:一個是生前的涅槃;一個是身後的涅槃。當他還沒有死亡之前,其實他的內心是有快樂的,只是他的快樂跟我們的快樂不一樣。我們凡夫的快樂是從外面的六根的攀緣,是從感受去獲取的,我們的追求是用「受」去取得相貌,然後自己去打妄想,自己讓自己快樂,我們是一種追求式的快樂,或者說是攀緣式的快樂。這個地方帶來很多的問題,因為你躁動不安。

二乘人的快樂不是這樣。他是從內心深處的那種功德力生起快樂,他不需要靠外境的,他是一種寂靜的快樂。比方說,你在佛堂拜佛,在佛堂念佛打坐,你把攀緣心收了以後——生滅滅已,你也會有少分的寂滅為樂。你在打坐時,這一支香念得不錯,這時你有一種法喜。但這種快樂的六根是收攝的,不可能靠六根,這時是從你的內心深處生起的,就是寂滅為樂。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其實二乘人他不是排斥快樂,他排斥的是有過失的快樂,拒絕的是有過失的快樂,但是他對於內心深處的那種寂滅之樂,是享用的。這個是在生前,生命還在時。

當他生命要結束時,他的涅槃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我們看第二段。「因滅會真,滅非真諦;滅尚非真,況苦集道。」

三界的業力被他破壞以後——當然他不是破壞業力,他沒有本事把業都消掉,不是說藏教人修到業盡情空了,沒這回事。他是破壞業力的相續,讓業力沒辦法相續,這個火燒到今生為止了。當這個業力火滅掉以後,他就慢慢地趨向於空性的涅槃,他死亡以後就入空性涅槃了。

所以,寂滅的快樂還不是他的真正目的,只是一個過程。沒有死亡之前,他享受的是一種寂滅為樂,但是他死後就完全沒有感受了,身也不可得,心也不可得,一切法就不可得,灰身泯智了。所以他生前寂滅的快樂,尚且不是真諦空性的我空涅槃,何況是這種雜染的苦集二道呢。

所以結論,二乘人真正的目的——真諦的我空真如,是在所有因果之外,包括雜染因果,也包括清凈的因果。所以按照大乘的判教,把它判作偏空涅槃。

所以我們看二乘人,他的生命狀態有兩種:當他拒絕了三界果報的快樂甜美時,他先是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他也有一種寂靜的狀態,這叫生前的涅槃;但是等到死亡到來以後,他把這種寂靜的快樂也拋棄了,進入到一種我空的涅槃境界去了,那是什麼快樂也沒有了,痛苦也沒有,快樂也沒有了。

寂滅為樂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相貌,我們舉《阿含經》一個例子來說明。

在佛世的時候,佛陀的弟子們主要活動範圍在北印度。一天在南印度的一個小國家發生了旱災。古時候農業社會,沒有水很嚴重,所以國王就命令所有的大臣趕快找宗教的修行者來祈雨。

大臣各有各的宗教信仰。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有些人信婆羅門教,就請婆羅門的師父;有些人信佛教,就請佛陀派弟子過來支援。釋迦牟尼佛就派了迦旃延尊者等幾位阿羅漢,來到這個國家參加祈雨的活動。

經過幾天的祈雨以後,果然龍王給面子,下雨了。下雨以後,國王要犒賞,拿出了許多珍寶,要供養這些祈雨有功的。但是問題來了,這麼多人參加祈雨,到底是誰的功勞呢?

這時一個有智慧的大臣說:「我聽說聖人的內心跟我們的心不一樣,聖人的內心,他有一種寂滅的功德在攝持他。所以我們必須把參加祈雨的這些法師們測試一下,看內心中誰有寂滅的功德,這個雨就是他祈來的。」國王說:「好,那你去安排吧。」

這個大臣就請這些祈雨的法師們吃飯。第一次在養馬的馬房,很臭穢的地方,飲食也很粗糙,也沒有人招呼。這些婆羅門外道一看到這種情況,就不高興了,甚至於破口大罵。但是這些阿羅漢聖者的心,是完全不迷不取不動,沒有任何反應。第二天安排在宮殿,環境也特別莊嚴,飯菜也特別的好,招呼的人也特別的親切,婆羅門就非常地讚美。阿羅漢這時的心,還是不迷不取不動。所以經過兩天的觀察,大臣們決定,這些祈雨的功德是這些佛教的法師們成就的。

這意思就是說,一個聖人的心跟外境接觸時,他的心是於一切法不受,他不受外境的訊息,不是說他把眼睛閉住了,他眼睛也是看東西,耳朵也聽聲音的,但是他那個寂滅的力量,能夠不受一切法,「如鳥飛虛空,蹤跡不可得」。

《俱舍論》上說,阿羅漢在世間游化,他托缽時從東邊走到西邊,遇到很多人,碰到很多事,他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什麼叫寂滅為樂?就像鳥,它的確從虛空飛過去了,但是它沒有在虛空留下任何的痕迹,他於一切法不受。這就是他生前的涅槃,他有一種寂滅,就是他不需要外面給他快樂,他自己「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就是他自己心中會創造快樂出來。

這個就說明了一個二乘人他所追求的目標有兩個:第一個,生前的寂滅快樂;第二個,是身後的偏空涅槃。

迴向偈

願生西方凈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回入娑婆度有情

全心依靠:自從我把全家人交給阿彌陀佛管,一家人神奇的變好了

陳兵教授學佛群疑彙編 2 年輕人如何處理學佛與做人的關係?怎樣獲得皈依戒、皈依體

陳兵教授學佛群疑彙編4往生是靠功夫還是信願?往生的瑞相是不是以燒出舍利子來評價?

不把老祖宗從地獄救出來,我們怎麼努力也永遠是地獄的後代丨仁煥法師開示

拚命誦經拜佛做功德,還是沒修到福報。因為沒有包容心丨廣獻法師開示

認識生命和理解生命 生命來到世間是有使命的丨仁煥法師開示

學佛發願很重要,發願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大家一定要重視 索達吉堪布

仁煥法師:好命必具三要素

如何念佛最殊勝 仁煥法師開示

一句佛號是生命的信號和密碼 念就啟動,不念就沒啟動 仁煥法師

後進孩子神奇轉變有秘法 寂靜法師

三界六道及六道輪迴的真相揭秘

學佛最大的需要是和平冤業,冥陽兩界互救丨仁煥法師開示

他是近代高僧,降伏猛虎,猴獻水果,夜不倒單,超度三個日本鬼,說不盡的傳奇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驛站 的精彩文章:

背了二三十年佛經 究竟叫你幹什麼呢
仁煥法師:為何要冥陽兩界一起超度?

TAG: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