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趣歷史 | 講真,看看古代人上班,你就知道現在多幸福了!

趣歷史 | 講真,看看古代人上班,你就知道現在多幸福了!

告訴大家一個噩耗:今天周一!哈哈哈……放假過後第二天上班,還總想著睡個懶覺……放假綜合恐懼症,覺得上班很辛苦?現代人上班壓力大,其實古代人上班也不輕鬆,你看看古人的上班時間就知道現在多幸福了。

今天聊一聊古代上班的那些事兒。

怎麼去上班?

中國人乘車上班的歷史十分悠久。現代的上班族上班一般乘公交、擠地鐵。而在古代,上班族雖也多是乘車上班,但在交通工具上還是頗為講究,上班所乘之車,要有檔次之分,且要求與身份相稱。

如在漢代,六百石以上官員可以將供遮蔽用的左轓漆成紅色。兩千石以上的可以將左右兩轓均漆成紅色;車頂蓋也有區別,老百姓只能用青布蓋,只有千石以上的高官才可以使用綢緞這樣的精美面料製作車蓋。

乘車上班,在唐宋以後控制從緊,提倡騎馬上班,特殊情況下才允許乘車。當時騎馬上班和今騎自行車、電動車上班一樣,在唐宋的街頭很常見,一直到明清都這樣。

明清時期更為流行的坐轎子上班,也是從唐宋時期開始的。但坐轎子上班,一般以文職官員和年長者為主,武官一般騎馬,以保持尚武精神。這也是「文官坐轎,武官騎馬」的由來。但文官也不是誰都可以坐轎子的,在明代得三品以上,三品下官員還是要騎馬上班。

上班點卯(打卡)

古代上班還有不同的叫法,到公堂衙門上班的叫「上衙」、「衙參」、「上值」;中央高級官員去皇宮上班開會的叫「上朝」、「朝參」。與此相對應的,下班則有「散衙」、「放衙」、「散值」、「散朝」、「退朝」、「放班」等多種叫法。

而要說到古代上班時間就有些悲催,《詩經·齊風·雞鳴》這麼說,「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意思是「公雞已經開始打鳴了,太陽也升起來了,上朝的官員已經到了」。

《詩經》的這段對話描述的就是古人上班的情形,可見從春秋時代開始,古人就要在雞鳴的時候去上班,公雞打鳴的時間一般為早上五點,按照地支的順序這個時間段正好是卯時,官員們上朝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點人數,所以古代上班打卡就叫「點卯」。

而且,為了對付點卯後「溜號」,古代還有上班時間多次點名、抽查的現象。如在唐朝,就有多次點名的規定即「頻點」:「內外官司應點檢者,或數度頻點,點即不到者,一點笞十」。但一天最多懲罰兩次,即「笞二十」。如果一次也沒有參加點名,則以全天無故曠工論處。

五點就要上班對於現代人來說簡直恐怖,但古代都嚴格執行早起上班的制度,早起在古代也屬於一門必修課。

清朝的皇帝都比較勤奮,雍正四點就要爬起來,天天上早朝基本上靠毅力,不過遇到比較懶的皇帝,比如明神宗這種三十年來不早朝的主,國家能運作下來也是靠運氣了。

上班遲到怎麼辦?

上述考勤制度實際上已成了司法條款,上班遲到、曠工不是「違紀」,而是「違法」了。

皇帝一般都住在宮裡,起個早還不算什麼。遇到居住地離上班地太遠的大臣,上班那就更遭罪了,很不幸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就是這麼一位苦逼的公務員。

白居易29歲就開始了「西漂」,在長安城當公務員,一開始買不起房子,就在長安的渭南租了一套,因為上班的地方太遠,每天上班都很辛苦。

白居易專門寫了一首詩,名字就叫《晚歸早出》,「筋力年年減,風光日日新。退衙歸逼夜,拜表出侵晨。何處台無月,誰家池不春。莫言無勝地,自是少閑人。坐厭推囚案,行嫌引馬塵。幾時辭府印,卻作自由身?」

堂堂大詩人白居易為什麼還要不辭辛苦地上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上班遲到遭受的懲罰非常嚴重,現代人上班遲到頂多被領導罵一頓扣工資,但這事擱古代卻非同小可。

古人治「庸」,首先從「遲到早退」抓起。古代官員以「清、慎、勤」為原則,「勤」的起碼要求,便是按時上班下班。對遲到早退,缺勤或朝班失儀等「庸懶散」行為,歷朝均有懲治辦法。無故缺勤則大板伺候。對於遲到缺勤,除了「打屁股」外,還有扣工資、降級、撤職甚至「坐牢」等五花八門的處罰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上班遲到也算缺勤,就白居易這文人的身板,遲到一次估計要在家躺半個月,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寧願披星戴月的早起上班也不願意遲到。

古人應對假日綜合症

古人的假日綜合症要比現代人輕很多,究其原因大致有兩點:第一是誘惑不多,無需為了數不完的活動和聚會付出精力,一大家子坐在桌前吃完飯喝杯水基本就可以吹燈睡覺,頂多陪鄰居老王玩一局象棋;第二是古人大多自律性強,按時吃飯睡覺,按時上廁所蹲坑,不會經常性地處理突發情況擾亂生物鐘。

至於古人應對假日綜合症的手段也很好理解——後果太嚴重,得不償失!

常規假日之後都必須要銷假,如若不然輕則扣俸祿,重則丟官罷職,更不用提年節假日。同時朝廷的公務員工作壓力大,環境還複雜,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每一步如履薄冰,放假就好好休息,上班就全力以赴,誰也不知道工作上一個小小失誤是否會將自己打入十八層地獄,這樣的代價承受不起,自然沒時間去顧及假日綜合症究竟是什麼。

編輯 |華夏匠人

『華夏匠人』—匠心·傳承·技藝—

傳播匠人精神,分享美好的匠心生活

關注【華夏匠人小程序】體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在白居易的詩作中,被完美的呈現出來
《琵琶行》教學案例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