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戴爾OptiPlex 7050MT商台:優化結構、保持擴展的高品質機型

戴爾OptiPlex 7050MT商台:優化結構、保持擴展的高品質機型

筆記本電腦的廉價化和低價化,留給台式電腦的生存空間更「小」。怎麼用標準規格的零部件,在保持台式電腦基本的擴展性、功能的基礎上,做得體積更小、成本更優,著實考驗廠商的製造能力,用規模降成本。

和通常編號越變越大來顯示產品升級不同,戴爾OptiPlex商用台式電腦卻經歷了「縮」編,9000系列隱退,從而形成了從高到低7000、5000和3000系列的布局,實現了與包括筆記本電腦在內的產品一樣的產品編號布局,統一性更好。

因此,實際上,OptiPlex 7000系列是目前戴爾定位最高的商用台式電腦。不過隨著產品線的變遷,這一代的OptiPlex 7050不再具有產品類型上的優勢,因為3000、5000系列和7000系列一樣,同時提供微塔型(Mini Tower)、小型(Small Form Factor,SFF)和微型(Micro)等3中主機類型,甚至比對應3個系列的一體電腦用屏幕尺寸區分更為困難。

擴展性,無疑是區分3款主機的核心指標,而可管理性、性能、品質則是區分產品級別的關鍵。由於包括M.2插槽在內的諸多功能已經很好地實現了集成,同時用戶對成本的敏感度遠高於擴展能力,因此體積小型化成為戴爾產品結構設計改進的關鍵,即使是體積最大的微塔型主機,體積也縮小到350mm×155mm×275mm水平,僅15升體積,遠遠小於當年的35升以及整整對手的20升水平。微型主機是近幾年在商用領域新興的產品類型,略微犧牲卻仍明顯高於筆記本電腦的性能,換來的是足夠小的1升體積,以及足夠靈活的桌面部署。卡在兩者之間的小型機箱,必須更好地找到生存的空間,畢竟7.5升的主機要做到別人10升機箱做到的事情。

低成本

OptiPlex 7050MT機型最顯眼的設計莫過於它比人短一截的機箱,通常MT機型主機側面投影為正方形,約350mm×350mm,高度主要受限於具有2~3條的MicroATX主板+電源,縮小並不容易。而進深,則受MicroATX主板+光碟機長度影響難以縮減,通常兩者垂直放置,以將機身厚度控制在170mm水平——光碟機寬度,而OptiPlex 7050MT巧妙地借用了SFF機型的主板與光碟機平行設計元素,使光碟機可以與主板重疊,進而大幅縮減了主機進深。

不要小看這75mm的空間節約,當年MT機型規格指定的時候,主流產品還要配備CRT顯示器,主機略長並無大礙,旁邊的顯示器也不省地兒。然而,隨著LCD的普及,算上基座的顯示器桌面空間佔用縮小到200mm水平,超大的主機勢必會影響鍵盤擺放及人員使用。寬度逐漸從750mm減小到600mm的辦公桌,無疑更適合小進深的機箱擺放。節約空間,是戴爾全新結構設計MT機型的最大賣點。

小型化是一大趨勢,成本因素非常關鍵。OptiPlex 7050MT機箱內布局非常幹練,首先將尾大不掉的ATX電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戴爾一直就有定製化電源的傳統——改過其原裝電源的朋友都知道——OptiPlex 7050MT配備的電源也不例外。其電源輸出線纜被重新設計為兩股共4+6條線纜,除了CPU供電的4PIN定義沒有改變外,傳統輸入到主板的24PIN和給外部設備供電的4PIN/8PIN線纜僅用6條線纜替代,光碟機硬碟的供電線纜直接從主板引出。就這樣簡單的改動,直接減少了干擾內部散熱布局和增加安裝複雜度的數股數十條線纜,電源結構也變得非常簡單,哪怕是最複雜的更換工作,絕對用不了5分鐘時間。另外,該機可選80Plus、80 Plus銅牌和80 Plus白金認證的240W電源,比傳統ATX電源更加瘦長,瘦為平行布置其他配件讓出空間,長則充分利用主板已經佔據的空間。實際測試中,配備85%效率的銅牌電源的樣機(Core i7-7700、8GB、Radeon R7 450),滿載時AC最大輸入功率為132W,處於50%±10%的能效最高區間,功率匹配適當;輕負載狀態下,輸入功率為29W;休眠時,輸入功率降至0.3W,整體非常節能,獲得一級能效(D類)也就不奇怪了。

高擴展性

減小體積會影響擴展能力?事情不絕對,還要看如何優化機身結構,首先還要從OptiPlex 7050MT瘦長的電源說起。

較高的轉換效率,有效地降低了這顆電源的發熱,相應的散熱要求也大大降低。而其長條形的設計,形成了自機箱前面板直通後面板的獨立散熱通道,電源的發熱更不會影響機身內部。

OptiPlex 7050MT主機內部空間非常充裕,特別是提供了多達5個擴展插槽!這種設計在MicroATX主板上非常少見。除了一個插槽為板載的M.2(支持NVMe和SATA)2242/2280外,還配備了兩條PCI-E x16(其中之一鏈路為PCI-E x4)、PCI-E x1和PCI插槽,不僅可安裝全高擴展卡,還可以安裝部分配有特殊散熱器的超高顯示卡,而且所有擴展卡均為全長,平更大體積主機的能力。

之所以能夠安裝全高全長擴展卡,這都離不開OptiPlex 7050MT特別的存儲安裝支架。一組存儲支架為兩顆2.5英寸硬碟層疊,可藉助晶元組提供的RAID功能組成陣列;另一組安裝支架上的3.5英寸硬碟則和半高光碟機可以共用,而標配的光碟機變為9.5mm厚的超薄光碟機。經過這樣的組合,兩組托架厚度接近,分別平行主板覆蓋在內存/CPU和電源區域上方,中間正好讓出了擴展卡延伸的位置,布局相當緊湊。

人性化設計

布局緊湊會否對使用操作有所影響呢?OptiPlex 7050MT採用了前面板可開啟的機械結構,藉助外翻的設計,讓所有存儲裝置的接線位置空間更為開闊,配合免工具塑料導軌式的固定支架,整個拆裝過程相當輕鬆。在這款主機上,戴爾延續使用藍色對可操作部分標識的設計傳統,同時在鋼框架上還畫上了圖示操作方法,便捷、人性化。同樣可以免工具拆裝的還包括M.2擴展模塊和擴展卡,甚至還有接插在主板上的VGA、USB無線網卡等模塊。

為了盡最大可能降低維護複雜度,OptiPlex 7050MT可謂是將儘可能多的功能直接集成在主板上,如邊緣異形處理的主板就直接集成了所有前置介面,包括4個USB介面、耳麥介面和讀卡器介面。該機前置的4個USB介面功能各有不同:1個USB-A 3.1 Gen1、1個支持DP視頻信號的USB-C 3.1 Gen1、一個支持關機充電功能PowerShare功能的USB-A 2.0和一個標準的USB-A 2.0介面,幾乎可以滿足各類設備使用需求。更強大的介面擴展能力還是在機身背面,兩個直至USB開機功能的USB-A 2.0介面和4個USB-A 3.1 Gen介面集中布置,旁邊還留有鍵盤滑鼠用的一對PS/2介面,無論是通過擴展模塊從主板引出的VGA介面,還是板載的HDMI 1.4、兩個DP 1.2介面,共可提供至多3組視頻輸出(其中數字介面可提供兩組4K輸出),如果這還不夠用,那麼Radeon R7 450擴展顯示卡上的兩個DP和1個DVI-I介面,還能再提供兩路數字+1路模擬輸出,組成超大的虛擬桌面。

成本考量是誰都繞不過的檻,但OptiPlex 7050MT的設計細節非常講究,舉幾個例子:一個是主機背板上輔助CPU通風的風扇,固定它的是4個橡膠釘,並且保持風扇和機箱之間留有 2mm間距,很好地避免了風扇振動傳導至主機,另外,該風扇為4線,帶有溫控轉速功能,只有機身內外溫差較大的時候才會開始運轉,相當下本錢;機箱底部的橡膠腳墊非常不起眼,通常的安裝方式是雙面膠粘上或機箱直接凸起,而戴爾採用了工藝相當繁瑣的橡膠墊嵌入方式,讓腳墊牢牢地固定在機箱「底部」;該機立卧可變,因此對應的腳墊分布在機身兩個側面上,同時費力地將前面板上的「DELL」標誌也變得可以旋轉90度,配合不同的機身擺放方向;主機頂部提手的設計近來十分流行,這一設計大大方便了搬動主機,但嚴控體積的OptiPlex 7050MT沒有這樣設計,而是將方便手扣的凹陷設計在了背板上,保持了整體的美觀和小巧。

安全不落下風

作為最頂級的商用機型,安全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特性。OptiPlex 7050MT使用了Q270晶元組,支持完整的vPro特性,如AMT、TXT、SIPP等。除了可以使用兼容vPro的通用管理軟體,戴爾的管理平台可以直接對其進行遠程管理與維護,與其他版本或不支持vPro的機型使用統一的管理工具,方便IT人員集中化管理所有PC資產。

在本地,OptiPlex 7050MT提供了兩種物理安全防護機制,其機箱帶有可分別匹配立卧兩種擺放形式的Kensington鎖孔,可同時鎖定機箱外殼和線纜槽,其中的立姿鎖孔甚至可使用更為通用的掛鎖。另一重安全防護是機箱開啟提示報警,用戶可根據需要設定為開箱蜂鳴器報警或開機後提示。雖然傳統鎖的科技感不如電磁鎖高級,勝在簡單實用。

總結

由於樣機送測時,英特爾尚未發布8代酷睿博銳(vPro)平台,因此我們看到的OptiPlex 7050MT還在使用Core i7-7700+Q270。很快,升級8代酷睿博銳的OptiPlex 7050系列就將上市,最出彩的主機結構不會大變,自己動手直接換一塊主板進行升級並非難事。不過,以CHIP的建議,即便不能升級或者配備NVMe的高性能SSD,那麼增加一塊只要百元的Optane Memory對整機性能提升的幫助就不小,畢竟200系列晶元組已經帶有這個功能,其作用比增加內存更直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HIP新電腦 的精彩文章:

8代酷睿聚齊 移動版i9露面 更多隱秘產品信息曝光
銜接外星人 戴爾推出G系列遊戲產品

TAG:CHIP新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