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影向標:忻鈺坤新片評分出爐

影向標:忻鈺坤新片評分出爐

《暴裂無聲》

6.4分

1.劉宇清:9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這是一部真正用影像敘事的電影,細節、伏線、懸念、人物關係、現實影射,都恰到好處。現實主義的題材,「黑暗」電影(黑色and黑幫)的表現,相得益彰。

觀影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天註定》,想起《盲井》,甚至《水滸傳》。《天註定》有點「抽象」,而《盲井》非常寫實,都是刻畫「黑暗」的經典,可惜無法在影院與大眾見面。

名著《水滸傳》是明初之人講述宋人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算是借古喻今;在《暴裂無聲》里,忻鈺坤用影像虛擬2004年的「悲劇/生活」(即德勒茲的virtual image),實為現實的寫照。將「黑暗」銘寫進電影,需要良心和勇氣;允許「黑暗」投映到銀幕,也是責任和義務。雖然電影的內容讓人感覺到徹骨的寒意,但是,能夠看到這部電影——這個事實本身,多少又令人欣慰。

2.楊時暘:8分

中國新聞周刊主筆。

昌萬年是食肉者,徐文傑是喝湯的,張保民本身就是肉,原本,幾個人都在食物鏈某個位置安之若素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但因為一次意外,一切都被打亂了,當一切走向失控之後,每個人都發現,自己不過都是肉,誰也不是高高在上的食肉者,誰也做不了刀俎。昌萬年摘下假髮,換下西裝,也要臣服於暴力和運氣,徐文傑走出用金錢和言辭構建起的保護膜,也要直面所有慘烈,而張保民似乎失去得更多,至親的血肉與性命。這故事到處是人性爆裂的悶響。

3.悉尼卡通:7分

影視劇編劇。

跟《心迷宮》完全不同,對文本依賴沒有那麼大,甚至可以說文本其實有點弱。完全靠有想法的影像語言構築起強大的力量感,鏡頭設計象徵意味十足,單用畫面就把你逼到牆角。不過相對來講,一是經驗不足,敘事節奏還有點亂,單條線索的跨時空剪輯ok,但多線並行時偶爾會讓人覺得手忙腳亂。而且相較畫面提供的力量感,這個局設得簡單了。

4.西帕克:7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外型很韓片,內核則是一部純粹西部片。無法融入家庭,靠尋找兒子證明自己存在的硬漢。三位主角代表英雄、惡人和法律的設定,也是直接來自於《雙虎屠龍》的鐵三角。將中國煤礦比作美國西部的荒蠻之地,比之前國內的其他類西部片,要純粹一些。

5.風間隼:7分

影評人。

很多地方遵從了類型片的設定,但問題意識又是當下的。服化道都很接地氣,反襯出姜武角色的驕橫。超現實段落有想法,就是整體還欠圓熟。韓國武指設計的礦山混戰和寫字樓打鬥兩場都不錯,看好忻鈺坤。

6.韓夢想:7分

高校教師,香港電影愛好者。

大銀幕能看到這樣的華語電影還是太值得鼓勵,最好的是整體架構,在層層遞進的故事中揭示社會階層間深刻的食物鏈關係。但美中不足也在於此,三個人物太有代表性以至於除了張保民外其他兩位都有些臉譜化,加之工業感濃重的操作,還是多多少少削弱了影片的實感和震撼度。請了韓國動作指導,確實,腦補是部韓國此類題材影片,極為合適。

7.陸支羽:7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孩子們無能為力,成年人你死我活。2.善與惡,罪與罰,恐怕從來沒有任何準確的判刑,正如影片中反覆出現的「黑暗的未知」。3.抱持創作《心迷宮》的初心,同時亦不受「高起點」所累,終會有新的驚喜誕生,只要願意經受等待。

8.胡續冬:7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近兩年出現了一個很具研究價值的中國電影新類型,就是在散發出濃烈的黑色電影氣息的犯罪/懸疑片框架中,放置大劑量的社會現實隱喻,把單純的現實反思高度形式化、寓言化,《暴裂無聲》顯然是這一序列中最新的一個案例。這片子完成度高,對「真相」與「荒誕」互嵌鏡像背後的階級布局和社會粗礪感把握比較到位,闡發空間很大。唯一覺得遺憾的,是各種表意符號之間的前後印證雖然符合讓故事在影像自身中呈現的法度,但在觀影過程中感覺「硬埋梗」、「強性設謎」的心態壓倒了讓影像的自然流動帶出提示性符號的企求。

9.獨孤島主:6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格局很大,人物比較單薄。

10.秦婉:6分

鳳凰電影策劃。

很像近些年美國獨立電影的感覺,導演的野心出來了,可惜架子沒搭住,過度重視情緒風格,少了故事力道,但被重視的情緒風格又未達極致,就差一口氣。三個男主表現不錯。

11.褻瀆電影:6分

電影從業人員,微信公眾號「褻瀆叔推薦」運營者。

看有評論提到科恩兄弟,問題就在這裡!這片子還是以敘事主導的類型片,就算敘事想留白,還生怕觀眾看不明白,從劇作角度上講就不是科恩兄弟啊羅泓軫啊那些導演的反類型處理,這也是這麼拍很難顯得高級的原因,逼格被商業片的敘事套路框得死死的,一旦劇情邏輯和人設背景像現在這樣不夠無懈可擊,問題就來了。

12.小水:6分

偶像宅。

在放慢了敘事節奏的同時,試圖深挖人物內心,影片質感上了一個台階,但仍保有了《心迷宮》建立的標誌性敘事風格。不過個人來說不喜歡通過音效刻意渲染的恐怖氛圍,好幾次嚇得捂眼睛……

13.大奇特:6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二刷了,比初看的粗剪好一些,設計出了好壞丑的三角形社會階層和食物鏈的連鎖效應。隱喻和留白懂得取捨,還有MacGuffin(證據)。伏筆值得再三回味,但為了滿足這些想要搭建的元素,人物動機和邏輯的設計感太強。模仿韓片痕迹重,律師的小傳做得不足。不過與前作截然不同的是,導演屬性是大過劇本的,努力擺脫青澀和粗糲,是一種很好的鍛煉。

14.吳李冰:4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電影研究者。

水平比《心迷宮》下降了一個檔次,癥結出在忻鈺坤與這幾年的中國年輕導演一樣,一頭扎入了模仿韓國犯罪片的泥潭,宋洋這角色是活脫脫從韓國犯罪片里走出來的。《心迷宮》的複雜迷宮敘事與中國鄉村走不出的封建父權家長制對應得非常工整,《暴裂無聲》純粹是為了複雜而複雜,更糟糕的是影片編織的線索情節太多,經不起推敲,整條線索從宋洋被介入進去開始就不可信。

15.賽人:3分

影評人。

架子端得不太足,也不太穩。更令人遺撼的是,有時只剩架子。社會性的控訴和人性的翻滾,有著各執一詞的態勢,因果鏈在幾欲崩裂的邊緣。

《清水裡的刀子》

6.0分

1.U兔:8分

電影書籍譯者,電影活動企劃。

畫面有一種分量感,凝重沉靜,似乎光都是固態的,油畫質感,感覺現在很少有作者會如此注重對光的操縱。緩緩地搖移鏡頭將空間的荒茫勾勒出來,人物有時會在運動中仍然保持位居畫面黃金分割點的位置。許多鏡頭指向性很強,多次模擬了老人的視線方向,提示你去揣摩他的心理狀態。前半部分加入了很多生活元素,那些出現或沒出現(逝者)的人物被一點點塑出形象。影片節奏與表現的生活節奏一致。看過小說再回想王學博是怎麼用影像來表現心理的,覺得還有可以提升的東西,細節再豐富一些就好了。

2.時代映畫社:7分

媒體人,公眾號「奇遇電影」聯合創始人。

簡單,工整,野心頗大的處女作,看似西洋畫卻更似工筆細作。死、生、死、生,死,此為日常,此為輪迴。但失之亦是工整謹慎,「殺牛」終是差一口氣。

3.閔思嘉:6分

影評人。

層次細膩的攝影使得影片籠罩上了一股氤氳的氣氛,繪畫感很強。在很多場景都充分利用了畫外空間來展示老人的孤獨感,老人的三次「洗」和給牛刷毛都指向了「清潔」的主題。頗有神秘主義色彩的故事雖然是一個傳說,卻指向信仰與迷惑,是一個讓人頗有感觸的寓言,但影片的形式感還是大過了主題挖掘本身。

4.陸支羽:6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有霧氣,有力量,有儀式感。2.總是在現實中虛晃一槍,把故事引向更遠的遠方,不斷夯實寫意需求,怪不得有人說像安哲。

5.賽人:5分

影評人。

沉著幹練,且不完全受困於民俗的展示上。鏡語自然,只是略有為了自然而自然之嫌,鏡語還未完全融匯於情語,但勝在尚別有韻味。

6.把噗:4分

影評人。

且把它看成是「鬆弛影像」吧。刻意拉遠的鏡頭、自然光形成的光影(日常生活的質感類似維米爾的繪畫)、敘事上的鬆散、延拓每個鏡頭的時長以阻止前後鏡頭間的接續醞釀出的衝突……這一切都在指證《清水裡的刀子》是用某種鬆弛影像的方式拍成。它不斷地取消具有實效性的動作,或將這些動作柔化在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藉助於冗長的儀式(開頭的葬禮)或極為鬆散日常的對話(還錢),以保證所有這些具有伏筆性質的隱性動作都在指向結尾將要出現的具有絕對意義的動作——宰牛。

可以說,整部電影就是圍繞著「宰牛」這一終末的動作在做漩渦般的向心運動,但問題也正在於此。一旦這一動作在影片結尾得以揭示並完成,之前所有鬆散無序的影像就將自動排布,組織成前後交互的隱性推進,進爾取消「鬆弛影像」的意義。這個在結尾爆發出來的顯明動作,如同一顆被發現的腫瘤般反過來回溯出整個影像織體是如何醞釀出它來的。日常生活的無序、鬆散被瓦解了,這首頌歌也就暴露出它不軌的意圖,不再有它自身應當具有的藝術價值。

《起跑線》

6.6分

1.劉宇清:8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什麼是貧窮的滋味?窮人甚至沒有大悲大喜的資格。面對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焦慮的父母都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同為發展中國家,印度和中國實在太相似。可是,中國最缺少《起跑線》這樣的電影,生動形象地揭露社會不公,毫不忌諱地怨懟政府機構,同時充滿天真的善意,既不冒犯權力者的底線,又給底層幻想和宣洩的空間。當然,這樣的電影除了「產業成績」和「文娛效果」之外,對社會現實有多少「倒逼」作用,尚未可知。

2.大奇特:8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很厲害的諷刺喜劇,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對印度當前教育體系的諷刺,另一條腿是富人如何用他們的資源來踐踏窮人。把這兩條腿踩在了社會分化上,儘管被戲劇化處理,但它與現實的關係卻極為密切。我們是拍不出這種片子了,以前還有黃建新,現在沒法拍了。

3.路西法爾:7分

文藝學博士。

有些地方看著像春晚小品,確切地說像98年之前的春晚小品,雖然劇情設置和人物都是標籤式的,但因為矛盾是實打實的,言之有物,所以標籤式的表達也能動人。有人說印度是十幾二十年前的中國,信哉斯言。印度電影讓我懷舊,想起我們也曾這樣身處問題叢生的社會卻朝氣蓬勃,也曾接近理想。

4.秦婉:7分

鳳凰電影策劃。

兼具了流暢的敘事、喜感的風格和社會意義。最有趣的是藉由主人公是白手起家的中層階級設定,很輕鬆地展現了印度社會的階級差距和矛盾。伊爾凡·可汗的精英外形讓我原本對這角色有所疑惑,但他的表演完成度極高,找到了平衡。當然,其中印度電影特有的強行反轉和說教依舊存在。

5.風間隼:7分

影評人。

借孩子教育講貧富差距,敘事節奏好,小包袱不斷,故事也編得很圓滿。最後的道德救贖老生常談,貧富人群的道德評判太過刻板。可那又怎麼樣?我國成天吹噓文化自信,最亟需的社會批判又讓印度電影代勞了。

6.獨孤島主:6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對今日的世界有非常細膩的觀察,但遠未達到深刻的程度。

7.閔思嘉:6分

影評人。

依舊是十分成功的類型化作品,很好哭,尤其是在當下進入中年一代的觀眾群體看來都會更有代入感——就算你買得起學區房,你也不一定能上得了學。但影片終歸還是站在精英主義的立場上來講述故事的,對窮人的生活充滿了同情式的、獵奇式的、新鮮和體驗式的玩味,這也讓影片的現實批判性大打折扣。不過,這還是不妨礙影片在結尾時的和解帶來的感動力量。

8.把噗:6分

影評人。

將拉吉和米塔塑造為從底層爬上來的「中產階級」,而不是原先就是「中產階級」,這讓他們有了重新做回「窮人」的可能。笑點就爆發在兩種生活的懸殊對比中,以及由其各自的規訓結果導致的從一方遊動向另一方時碰觸出的火花。我想指責的一點是,孩子在整部電影中的缺失:皮婭並不像她的父母那樣在底層生活長大,她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當她面對破敗、窮苦的陌異環境,她不可能像電影中那樣沒有絲毫的反應。如果電影能將筆墨更多揮灑在孩子形象與心理的塑造上,明顯會更加立體、更加優秀。

9.陸支羽:6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輸什麼,都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然而,世人更看重的終究還是終點。2.印度電影人拍出了中國家庭的痛,看來這也是全球共通的弊病。3.體驗貧困部分的橋段令人印象至深。

10.賽人:5分

影評人。

新世紀以來,引進的印度片中最富趣味的一部,尤其扮慘的那一段,屢屢令人莞爾。雖有印度電影提出問題,而不善於提供答案的通病。但片尾妻子給丈夫的「一個人的掌聲」,讓全片從流俗的困境里出拯救出來。

《貓與桃花源》

評分不足5人,不計分

1.把噗:5分

影評人。

怎麼說,屬於可看可不看一類吧,但想一想,還是需要鼓勵一下,畢竟中國動畫電影的成色在不斷變好。

迷 影 帆 布 包

「 看 電 影 看 到 死 」 微 店75 折

這款「Possession"迷影帆布包,是我們獨立設計的原創好物,不僅適合在各大電影節使用,也適合日常出行。

這裡必須說下優點:1.這個帆布包的厚度是12安,比一般的帆布包都要厚實;2.兩側的圖案都是採用絲印,不易剝落;3.帆布包內側有小口袋,方便裝電影票或其他小物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顛覆腦洞!這絕對是年度最震撼科幻神作
胡因夢談李敖:終場熄燈時,你難逃孤獨

TAG:看電影看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