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者:浙大研究內丹修鍊,別掉進老陷阱

學者:浙大研究內丹修鍊,別掉進老陷阱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台媒這兩天扼要地報導了浙江大學道教文化中心的內丹研究計劃,十分有趣,特別是此新聞也獲得經濟日報的刊載,顯示這個計劃有一定的產業新聞價值。

據報導,浙大招募七名具有經驗與高修為的煉丹高人共同參與博士班的科學研究,結合核磁共振技術,了解內丹修鍊法對腦神經結構究竟會產生什麼變化,而研究結果將對下一代的電腦設立基礎理論。

有趣之處在於,這是一個跨大領域的研究計劃,發起人是浙大哲學系博士班導師孔令宏,研究素材是道教內丹修鍊法,研究對象是神經生理學,研究目的卻是下一代的電子計算機基礎理論。根據孔令宏的說明,劍橋大學與哈佛大學早已開始進行佛教禪定研究,他認為道教煉丹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路徑,並期望藉此能走到該科學領域的最尖端。

孔令宏

關於古代中國各種技術與現代科學結合的論述,對一般大眾而言,總有一種跨越時空的錯置感,因為相關研究攤在媒體上的說明,交錯了古代與現代的辭彙、概念,一個敘述上的不小心,就容易讓人產生偽科學的質疑。然而,對古代文化進行追根究底的研究,我認為總是好的,最起碼,我們得以澄清一些長久以來的誤解,或錯信。

道教是世上最複雜的文化現象之一,從起源到發展過程中的多次轉向,以及與民間信仰文化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實難說清楚講明白。那麼,我們可從較為容易理解的佛教禪定開始講起,再試著以道教文化的切片——內丹,闡述它與現代科學的可能交集。

禪定與認知科學

東方的身心修鍊術,在現代科學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探討意識與身體的關係,諸如神經現象學(Neurophenomenology)、認知心理學,乃至於研究心理疾病的醫療學等等。而作為東方突出文化之一的禪修,早已受到西方科學的重視,甚至已運用在商場里。

拋開科學專有名詞,簡單來說,禪修的功能在於培養專註力,情緒調整,與自我認知(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的訓練。根據佛教的說法,禪修者能做到對心理事件里的每一個念頭進行觀察。用佛法語言來說,就是「內觀」,亦即四念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用白話來說,就是以如實的方式,感知與處理外界資訊,建立持續而持久的覺知能力,摒棄主觀,斷除一切貪嗔痴與煩惱,以尋求身心的解脫。

2013年「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The Mindfulness Business: Western Capitalism Is Looking for Inspiration in Eastern Mysticism」,闡述西方資本主義尋求來自東方神秘主義的靈感,把「正念」(Mindfulness)與「禪定」(Meditation)運用在商場中。例如,谷歌內部的相關課程「search inside yourself」,「neural self-hacking」,「managing your energy」。

西方人的解釋是,透過持續不斷的練習,每個人都能使自己的大腦神經元產生新連結,得到更佳的覺知力。用中國人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藉由「破執」,打破既定思維窠臼,產生新的主意或想法。眾所皆知,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年輕時就曾赴印度學習禪定,並對蘋果公司的產品設計造成影響。

但商業上透露出來的東西,難辨真假,本身就可能是包裝炒作,而非真正的應用或影響。那麼科學上又怎樣呢?

神經現象學與禪定的研究路徑,主要是實驗受試者在有意地,持續地改變心理狀態下,測試相關的腦波活動樣式,以觀察心理活動是否有可能改變大腦與生理上的結構。用比較科幻的方式來說,就是人能否以意志力,或心智能力,開發身體所隱藏的潛能。至少可以驗證一下,禪修是否真如不少實踐者認為的那樣,對於屏除雜念與培養專註力上有明顯的成效,抑或僅僅是錯覺。

類似研究的結果到底如何,暫且不論,禪修對某些研究者的影響,倒是體現了「魔力」。

去年,台灣學者羅佩禎就禪定在自閉症上的療效,發表了看法。她是台灣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電控所教授。

到目前為止,自閉症的成因與解決之道,人類所知不多。羅佩禎做過自閉症禪定實驗後認為,絕大多數的靜坐,都只是讓腦部暫時停止活動,僅止於放鬆身心,得到寧靜舒暢的感受而已,對自閉症的治療有限。但真正的禪定訓練,能突破生理層次,意識層次,與潛意識層次,進入到更深層的心靈層次,讓大腦得到重塑,就會對自閉症產生一定的療效。

然而,她就像許多對這類問題感興趣的科學家一樣,言論中愈來愈多佛教語言,愈來愈少科學解釋,愈來愈像僧侶,信念超越了理性。不過反過來說,禪本來就是訴求超越理性的活動,強求佛學與科學相容,就容易出現這樣的現象。

正由於類似現象並不罕見,也令人擔憂浙大的內丹研究,是否也會得出一種語焉不詳的結果。尤其,道教在中國的發展,就是有大雜燴般的混沌傳統,而絕大多數的道教語言,也無現代詞語對照。

內丹與禪定有何不同?

如果佛教禪修是一種心靈活動,道教內丹比較偏「精氣神」的生理活動。這麼說,肯定造成爭議,因為道家原本就有養形與養神的區分,至於精是心?氣是心?神是心?恐怕沒有人真的能說清楚,或者自以為能說清楚的,也無法讓其他人信服。

按照中醫的一般說法,根據《黃帝內經》,精,是人體精華物質,有形。所謂「夫精者,身之本也」。氣,是生命活動的來源,無形,或比喻成一種能量形式。神,是生命主宰,無形,也就是俗稱的靈魂。

孔令宏對媒體說明,所謂「內丹」就是一個高能量的氣團,中醫講「真氣」,「內丹即真氣組成的一個團」。必須說,聽到這層解釋,我心就涼了半截,因為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真正回答問題。

參考東漢魏伯楊的《參同契》,所謂內丹即「以神運精氣,結而成丹」,短短一句話,精氣神皆具,然則到底其物理狀態應該為何,毫無線索。現代的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除了借用「能量」的概念,似乎也沒有一個較為通俗的說法。

再者,孔令宏說明,內丹修鍊分五階段:1. 築基;2. 煉精化氣;3. 鍊氣化神;4. 煉神還虛;5. 煉虛得道……這次挑選的7個人「大致屬於鍊氣化神結束,煉神還虛剛剛開始的階段」。看上去對這些階段了如指掌,但對其他人而言,概念仍非常模糊。

與禪修不同之處在於,內丹修鍊非常講究身體姿勢的細節,除了全身放鬆之外,也要雙目垂簾(睜三閉七),舌頂上顎,兌為口(塞兌),鼻息自然,兩手抱訣也要分男女,以符合陰陽調和的要求,以上皆為外在動作。內在法訣則與禪定相似,分為「聽息」與「觀光」。以上築基之法,稱為「靜功」。

道教無論內丹外丹,其語言與概念都容易令人陷入疑惑,各門各派又多不勝數,以致在現代的傳播上發生了困難。其實在二十世紀初,德國傳教士衛禮賢(Richard Wilhelm)就已將《太乙金華宗旨》與《慧命經》譯為德文《金花的秘密——道教內丹學引論》,並請心理學大師榮格寫了一篇導論,引起風潮。

然而,西方心理學能夠對比內丹學裡「識神」與「元神」的概念,只有意識與無意識。究其實,「識神」是含義遠比意識更為豐富的概念,它意指後天的慾念,思慮,與紛亂的心神,非獨道教,也正是佛教禪修所欲超越的「心理障礙」。再者,《太乙金華宗旨》根本不是一部論理的著作,而是內丹修鍊第二層次「煉精化氣」的修鍊步驟指南,故而用心理學分析,有點雞同鴨講。

我曾說,中國人是非常實際的民族,要理解古代的科技、醫療,或形形色色的物質文明,只要被歸類為「術」的,都要從實踐面去看。因為比起探究原理,我們更注重「用途」,還真的要「擼起袖子」親身實踐,方能得到圓滿的理解,古文獻的說明,反而會讓研究者陷入語言迷宮。內丹修鍊,就是一個顯例,從《參同契》開始,晦澀難懂就是道教經典的傳統表徵。

故而,我正面看待浙大直接進入實驗階段。取得現代學術可理解的數據,再回頭去印證古文獻的說法,或許才是了解古代技術的正途。這也是道教文化唯一可能突破自己設下的語言迷障,從而讓大眾理解的途徑。

結語

關於這次實驗的科學價值與意義,孔令宏指出,大腦神經網路結構所產生的變化,是研究重點,而希望研究成果能開發出有應用價值的東西,例如下一代電子計算機結構的仿生學設想。

仿生學(Biomimicry),簡言之是以自然為師的科學。我曾在台北科學教育館看過一次仿生學的展覽,有許多模仿自然生物系統的產品設計,如日本新幹線參考翠鳥與貓頭鷹羽毛邊的鋸齒跟彎曲弧度,開發電車頂上的導電弓架,減低噪音。又或者是德國與歐洲科學應用研究機構共同開發的仿生機械手臂,靈感來自大象長鼻的結構。而我們生活里常用到的「魔鬼氈」,靈感來自於布滿小芒刺的果實。

道教繼承的是先秦時代以降的神仙方士文化,神仙方士又是黃老學的分支,故而理解內丹理論的途徑,其實就是「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概念而已。它與師法自然的仿生學,有著多少相似的主張與洞見。欣見中國有這樣宏大的學術企圖,重新嘗試印證數千年來內丹修鍊的「臨床實驗」,探索其實際的根據,並尋求現代應用。

只是,希望能避免使用語焉不詳的辭彙。道教文化有著過多故作神秘的傳統,應該藉由紮實的研究成果,做逐次的澄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的負債真的接近美國嗎?
北京也開始搶人才!自由職業者貢獻突出可申請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