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一個人品質的,是他做過的事
美文
04-10
人在不同的思維模式下,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期待,如果這種心理期待是正面的,便會產生積極的作用。當我們的某種心理期待越強、越深,就越能達成所希望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麼每天要禮拜五次的道理。從心理學角度解釋,當人向真主祈禱平安、順利、健康、吉慶時,心理期待就會加強,就會產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經典告訴我們,世間萬物都是先造化結果,後顯現過程。所以,我們有時會覺得與某人似曾相識,容易保持友誼,而與另一些人則不能。實際上,朋友關係也是被造化的,彼此有共同的心理特質,這種特質是在同一頻率上。這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當我們的思維、心理專註在某一領域時,便會吸引這方面更多的資源。
許多人的錯誤都是由於隨大流造成的。甚至某些自己曾經反感的行為,只要參與其中,就漸漸認同並維護。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們經常會在群體意識中喪失自我,比如看戲時一旦有人帶頭鼓掌,掌聲很快就會連成一片。在此情景下,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鼓掌。心理學把這稱為「從眾心理」或「社會認同」。
觀察一個人,不能只聽他怎麼說,也要看他怎麼做。其實,人的日常行為所蘊含的信息非常豐富,稍加留意,就會為我們提供準確的判斷依據。決定一個人品質的是他做過的事,而不是他說過的話。所以,虔誠的信士都是訥於言而敏於行,待人接物做得多而說的少。真主說:「你們的行為,確是不同的。」(92:4)
文/馬石頭
TAG:馬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