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白堊紀末期,蛇頸龍漸漸退出海洋霸主的位置,與恐龍走向滅絕之路

白堊紀末期,蛇頸龍漸漸退出海洋霸主的位置,與恐龍走向滅絕之路

澳大利亞白堊紀地層中的一種長頭龍,身長15米,可頭竟有3.7米長,嘴裡上下長滿了釘子般的牙齒,大而尖利,呈犬牙交錯狀,兇猛無比。

傳統理論認為蛇頸龍在海洋中主要以魚、魷魚和其他游水動物作為食物,其實不然,在化石中竟發現蛇頸龍腸胃中殘留著蛤蜊、螃蟹和其他海底貝類動物,這證明蛇頸龍的食譜要更為廣泛,不僅僅局限於獵食游水魚類,還可以利用長長的脖頸伸到海底尋覓各種貝殼類、軟體類動物。

在白堊紀末期,蛇頸龍漸漸退出海洋霸主的位置,與恐龍走向滅絕之路,而體積龐大、更為兇猛的滄龍成為了海洋中強大的掠食者。蛇頸龍之所以適應海底覓食習性,是由於海洋世界中蛇頸龍不再是唯一的霸主

滄龍有著強有力的牙齒,能夠大肆撕咬其他游水魚類,在與滄龍的獵食競賽中,蛇頸龍仍保留著獵食游水魚類的習性,但在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進化法則下,迫使蛇頸龍漸漸改變了獵食策略,適應了如何利用靈活修長的脖頸在海底尋找軟體、貝殼類食物。

蛇頸龍體型龐大,它的脖頸與體軀不成正比,就像一條大蛇穿在烏龜殼中,由於它特殊的身體構造,使得它不能將四肢抬起超過臀部將身體完全潛入水中。

因此,主導理論認為,蛇頸龍在獵食中不能很靈活地潛入水中捕捉獵物,於是吞下許多鵝卵石幫助減少浮力不再漂在水面上。據悉,研究人員在對澳大利亞出土的這兩具蛇頸龍化石分析過程中,發現其中一具蛇頸龍胃部竟包含著135塊胃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故望今 的精彩文章:

鰻魚,是一種外觀類似長條蛇形的魚類,具有魚的基本特徵
滑齒龍侏羅紀中晚期的動物,根本不是一百五十噸,而是15-20噸重

TAG:以故望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