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背後的李鴻章:一個天才外交官的努力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背後的李鴻章:一個天才外交官的努力

文 | 獬執事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帝國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歸還類」條約,主要包括與俄國的《交收東三省條約》和《交還關外鐵路條約》、與英國的《交還關內外鐵路章程》,以及與列強的《交還天津來往照會》。這些條約所囊括的地區大多為京畿重地,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清帝國已經陷入了怎樣的危機;而這一連串的「交還」,又表明了這種危機至少在形式上已經安然度過,清帝國的國祚又得以延續下去。事情的起因,是19世紀末席捲直隸、山東的義和團運動。這場由秘密團體的農民運動,直接導致了之後爆發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辛丑條約》的簽訂。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背後的李鴻章:一個天才外交官的努力

義和團先以「反清滅洋」為口號,在接受朝廷招納後改「反」為「扶」,於是就成了「扶清滅洋」,不過「滅洋」的宗旨一直沒有變。義和團不乏有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故弄玄虛的愚昧舉動,其行徑也大多針對教堂、洋藥房等建築,並無太多策略可言。但在國難當頭的時代背景下,朝廷卻認為「民心可用」,開始了招撫工作。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背後的李鴻章:一個天才外交官的努力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當時掌握清帝國實權的慈禧太后下達了同意義和團進京的詔令,於是一場世紀大戲上演了。義和團進京伊始就開始「滅洋」。他們所滅之洋,還不僅是西方各國的洋人,更包括信洋教、用洋貨、行洋禮的國人。十萬義和團一朝進京,「滅洋」氣勢正盛,場面霎時便不可收拾,其中商業最為繁華前門大街,就此便燒為一片瓦礫,而起因居然只是為了焚毀大柵欄的一家「老德記」洋藥房。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背後的李鴻章:一個天才外交官的努力

很快,各國的教堂與領使館就成了義和團海洋中的一座座孤島,而那些教士與外交人員則成了列亟待救援的人質——八國聯軍,正是在這個前提下集合起來的。而論其導火索,倒也真不是為了侵略,而是本國公民在京生死未卜,必須去求援。在這個過程中,列強逐漸控制了天津及關內外的鐵路;其中最為激進的則是俄國,迅速出動了十幾萬軍隊,將整個東三省控制在手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背後的李鴻章:一個天才外交官的努力

八國聯軍已經集結,戰事也就開始了。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很快被屠戮殆盡,清帝國的國都也被八國聯軍佔領——這就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說它是戰爭的確不假,因為慈禧在混亂中的確下了一份《對萬國宣戰詔書》;然而在朝臣的衡平下,清軍畢竟保護了京城的教堂與領使館,使其未受到較大的損傷,這又與普通的戰爭不同。在戰後的談判中,李鴻章極具天才地抓住了這一點,提出這一年的混戰根本不是一場戰爭,而是清帝國遭遇了「庚子拳亂」,各國的軍隊為了救援各自的公民而集結,至於清帝國與八國聯軍的戰爭則從來沒有發生過。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背後的李鴻章:一個天才外交官的努力

也就是說,在李鴻章的表述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根本不存在,有的只是「庚子拳亂」。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就是清帝國避免了戰敗國的身份,而列強既然只是在救援本國公民的同時幫助清帝國「剿匪」,那自然沒有理由讓要求割讓土地。因列強內部亦有紛爭,李鴻章此論得到了包括英國在內的不少列強的同意,于是之後簽訂的《辛丑條約》便只以賠款為主,而不至於割地甚至亡國了。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背後的李鴻章:一個天才外交官的努力

也正因為如此,各國在「庚子拳亂」佔領、控制的地區,當然要交還給清帝國。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這一系列的「歸還類」條約,正是「庚子拳亂」以及《辛丑條約》的後續,這裡面包含著一個動蕩王朝的國運,當然也包含著一個外交官最後的努力。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背後的李鴻章:一個天才外交官的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歐研究寮 的精彩文章:

三國機密:劉備比曹操仁義?其實連徐州都是劉備耍手段騙來的
宋朝茶師有多強大?亭上鬥茶,茶里作畫,日本茶道盡數照抄而未成

TAG:亞歐研究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