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很多事情讓人佩服,但替子孫後代安排生計,做什麼錯什麼
元朝末年,連年自然災害,出身貧苦的朱元璋再也不能愉快地放牛為生了,雖然四肢齊全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親人一個個餓死病死,得不到任何救濟;為了活下去,他做起了四處討飯的和尚,可是依舊遭人排擠,這樣的生存環境讓朱元璋過早地接觸了實現世界,只是大多數時候是被生活所逼。所以,當朱元璋歷經苦難當上皇帝之後,像普通人一樣,希望後代子孫過上好的日子,站在龍椅上,朱元璋覺得他已經掌握了實現這個願望的力量了,可惜歷史把他的所作所為都當作了玩笑。
第一,實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孫都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尤其是北方邊界。在朱元璋看來,天下如此之大,只有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藩王制度,才能上衛國家,下安黎民,達到鞏固朱家人長治久安的目的。所以,分封藩王的第一個好處是朱家人自己鎮守邊疆、地方,比外姓人靠譜;其次就是假使朝廷奸臣當道,還能讓各地藩王帶兵勤王,保障老朱家的皇帝地位,很不錯的想法。不過,實現情況卻完全不一樣,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登基時卻發現皇叔們個個擁兵自重,造成了尾大不掉,甚至威脅皇位的局勢,於是只好採用黃子澄等人的建議,著手削藩。
不過藩王既然已經坐大,便總會有不願意俯首稱臣的人,比如朱棣。為了師出有名,朱棣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這本來也是朱元璋給藩王們規定的重要職責之一,那就是《皇明祖訓》中說的「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原本大義凜然之舉,卻被成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借口。自此,朱元璋分封的兩個作用,全都成了反作用,可笑不可笑?
第二、規定朱家人都不用工作,也不受國法約束。朱元璋年輕時受盡了飢餓的磨難,生怕後代子孫也會遭這種罪,於是本著朱家天下為朱家的念頭,規定由國庫供養朱家後人,同時讓所有朱家後代都有超出普通人的地位,連地方的大臣也要向朱家人行禮跪拜。有了經濟和政治的保障,朱家人完全沒了後顧之憂,於是很快就在全國開枝散葉了,相傳第一代慶成王生了70多個兒子,全家人聚在一起都叫不出名字了,而這還不包括女兒。其實,人的繁衍也是指數型爆發的,因此到了明朝末年朱家後人已經有了100多萬。
可是闖王起來時、山海關陷落時,這100萬的朱家人也沒有成為堅固的長城,反倒由於人數太多了使得國庫每年都要支出大量贍養費,一些地方更是完全養不起朱家人了,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揭竿而起了。闖王李自成振臂一呼,每到一處就捕殺朱家人,不論投降與否,都難免一死,據說襄王主翊銘長得白白胖胖的,跪地求饒也被斬了,而另一個白白胖胖的福王朱常洵甚至被燉了。
朱元璋設計好的辦法,最終卻陰差陽錯地讓後代遭遇了如此更大的災難,不可不謂之悲劇。
※杜月笙兒孫滿堂,青幫老大黃金榮為何沒有後代?原因大概是這樣的
※汪精衛叛逃前兩周做了什麼?蔣介石一清二楚,讓他逃跑是有原因的
TAG:咖啡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