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師培曾寫信舉報章太炎,原因是後者想去印度做和尚?

劉師培曾寫信舉報章太炎,原因是後者想去印度做和尚?

本文作者楊天石,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演講嘉賓。

1908 年冬,黃興接到了劉師培的一封舉報信,揭發鼎鼎大名的革命家章太炎「背叛本黨」,其主要內容是:章太炎「無心革命」,想到印度去做和尚,缺少路費,便致函張之洞,請求資助。信稿夾在書里,為劉師培所見,章太炎便不再隱瞞,對劉說:「士各有志,同盟會不足與有為,而研習佛教,亦當今急務。」當時,清政府駐長崎領事卞綍昌是張之洞的女婿,與劉師培的妻子何震有親戚關係。章太炎要求何震通過卞綍昌將函件轉交張之洞,索款三萬元,二萬作為自己赴印的旅費,一萬作為劉師培印書的費用,但何震赴長崎時,卞綍昌已經離任返國。

章太炎

其後,何震回到上海,章太炎又致函何震,要她與卞綍昌及著名居士楊仁山商量,向兩江總督端方謀款。章太炎怕何震一人辦事不牢靠,又令劉師培回國辦理。劉、何二人認為此事不易成功,寫信告訴章太炎說:「三萬元之款,必不可得,即成亦不過按月支款。」章太炎不死心,一再作函催促,同時在《民報》上刊登告白,宣稱「腦病忽作,不能用心」,辭去《民報》總編輯人職務,並將該報寄給劉師培,要求經由卞、楊轉示官場。信中,劉師培並附寄章太炎寫給他們夫婦的六封信的照片,聲言「觀此數函,則太炎背叛本黨之跡,顯然可睹矣」。

根據有關史料和筆者近年來的研究,劉師培的這封舉報信大體屬實。1907年,同盟會東京總部發生嚴重分裂之後,章太炎確曾一度想去印度做和尚;為此,他也確曾企圖通過劉、何向張之洞和端方謀款。只是,劉師培沒有將這一事件的全部真相和盤托出,而且隱瞞了他寫這封信時的真實身份和目的而已。

劉師培

大凡激烈得出奇的人墮落起來也常常出奇。劉師培、何震都曾是東京中國革命黨人中風頭十足的人物。1907 年春夏,他們忽而宣傳孫中山接受日本政府「賄賂」,要求打倒孫中山,改選同盟會總理,忽而覺得孫中山號召的民主革命不夠徹底,提倡「無政府革命」。但是,也就是在這年冬天,何震回國和端方拉上了關係;緊接著劉師培也跟著回國,向端方自首。他們給端方的見面禮之一,就是提供了章太炎與孫中山不和、想去印度做和尚的情報。在《上端方書》中,劉師培說:「以彼苦身勵行,重於言諾,往印之後,決不至於有負明公。」

端方見到此信後,當然很高興。能夠將章太炎從革命隊伍中拉出來,豈不是為清王朝立了一大功!不過,此事終於沒有辦成。其一是章太炎不同意由領事「按月支給」的辦法,要求先付全部費用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他在復劉師培信中說:「領事按月支款之說,萬難允從。一、若按年分攤,則一歲不過千餘元,或僅數百,必不敷用;二、若攤年過久,章甫(指端方——筆者)去江寧後,事即中寢。三、領事為政府所派,非兩江私派,若果遷延抵賴,亦無如何。」其二是端方不願意放章太炎到印度去,而要求他在福建鼓山或浙江普陀出家,以便控制。這一點當然不能為章太炎所接受。交易沒有成功,劉師培夫歸於 1908 年春又回到東京。章太炎不了解他們向端方自首的秘密,仍然友好相處,三人同住在一起,親密得像一家人。

同盟會成員

但是,不過兩個月,就吵得不可開交,章太炎不得不搬到《民報》社居住。這場爭吵的原因和經過目前還不能很瞭然。只知道章太炎在《日華新報》上撰文揭露了劉氏夫婦,劉氏夫婦則將章太炎的「劣跡及往來書信」彙編成冊,準備公布。其後,劉師培夫婦曾聘請日人漆田增男為律師,準備和章太炎打官司,為人勸阻後便跑到章太炎寓所,將章痛打了一頓。

1908 年 11 月,劉、何二人再次回到上海,旋即出賣了同盟會員張恭。其間,章太炎曾致書同盟會總部,揭露劉已墮落為「偵探」,而劉師培則反唇相譏,寫信大罵章太炎。為了在革命黨中製造猜疑和糾紛,並向當時主持同盟會東京總部的黃興等人寫了上述舉報信。黃興接信後,與湯增璧、林文等人開會研究,認為章太炎「心神狂亂,宗旨不定」,決議以後秘密事情「不與商榷」,但同時認為章太炎向端方謀款,屬於「私德」,其性質為「誤入歧途」,決定嚴守秘密,不予宣布,希望章太炎能有「反省」回頭的一日。平心而論,當時中國革命黨人和清政府之間屬於對抗性矛盾,章太炎因同盟會內部矛盾而向清政府的封疆大吏謀款,想去印度做和尚,此舉當然是錯誤的,但是也還不能視為「叛黨」,黃興的判斷和處理大體上是正確的,有水平的。由於他的理智和冷靜,這件事被壓下來了。

楊天石:《橫生斜長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鎮江之戰發生於何時?清朝官兵真的那麼貪生怕死嗎?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