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薪¥30萬 VS 加拿大年薪$10萬,生活差別大嗎?
中國年薪30萬人民幣
如果都是正規W2性質的薪金,默認是在說北上廣深杭。完全徹底由公司代扣所得稅,且五險一金完備,到手大約20萬出頭,平均每個月到手1萬7。
加拿大年薪10萬美金
除了個別工程崗位外,默認以多倫多/溫哥華/蒙特利爾/卡爾加里這些加拿大一線城市為標準。各項稅款交完之後,各省平均到手大約7萬5,每個月6000刀出頭。
· 01 ·
不算買房,租房對比
大家「不買房」的限制條件,放在國內,略微有些不明不白。
國內「不買房」,到底是因為北上廣深土著家裡有房呢,還是正在攢錢付首付呢,還是乾脆打算一直這麼租房租下去?
考慮到國內的租房政策和規則對租客的不友善,以及種種政策跟房產綁定,在一線城市生活工作的工薪階層,選擇不買房基本上是很不現實的。
加拿大倒是好說,單論生活成本而談論資產積累,租房和買房倒也差不多。
與國內不同,加拿大對租房住的人要友善得多。基本上只要你一直想租住下去,就可以毫無意外地一直租下去。
為了平行比較,我們假設在國內租房。
中國
對應租金範圍略大:北京城中那種大雜院合租,一個月依然有1000塊以下的。但正常的剛入職小白領,與人合租,一個月2000+才是下限。
而一個年薪30萬的傢伙,估計在職場上已經有些年頭了,對個人空間和生活品質也理應有超越「年輕人打拚」的要求。地段稍微好些的一室一廳,一個月5000 +是下限,再正常不過。
加拿大
加拿大房租最貴的是溫哥華和多倫多,市中心的一室一廳condo一般在2000+,合租的話,每個月也至少要1000+。
· 02 ·
養老體系對比
另一個容易造成兩國比較不平行的因素是...因為養老體系的不同,社會制度的不同,政府職能的不同,默認父母與子女贍養關係的不同,等等。
在國內,除了五險一金之外,不再搞任何商業養老保險,起碼在今天,依然普遍。你大體上是可以依賴統籌賬戶+個人賬戶社保的,外加你依然可以期待老了以後子女的接濟。
但在加拿大,如果一個中產階級完全徹底不買商業養老保險...雖說加拿大的福利好,但是相信30年後,當你平均只能拿到年薪十萬時候的25%的時候,生活質量直線下降…還是老老實實買保險吧。
所以,加拿大這邊,按每年存1萬+刀來算,每月到手差不多5000+刀。
所以,現在減完必須的房租和養老之後,兩國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
加拿大 $2,000-3,000
國內 ¥10,000-12,000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個體差異過於大的Life Style選項。而且,對於任何合理的life style,這樣級別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都遠談不上「寬裕」。
· 03 ·
Life Style風格對比
以下僅對點狀的Life Style風格給出定性的個人結論。
1、男女服裝,在「非奢侈品」的範疇內
加拿大差不多能夠Zara/UrbanOutfitters/Aritzia這種級別隨便買,外加偶爾進個所謂「輕奢」品牌(MK/Coach/Club Monaco之流);國內需要以網購為主,實體店略扯淡。
2、男女服裝,在「奢侈品」的範疇內
不管是加拿大還是國內,基本上就甭想了。或者,消費能力屬於「攢幾個月進一件」的水準。只不過加拿大有些省份稅低,可能比國內能便宜不少。
3、車
這個加拿大的優勢太大太大。
優勢主要在這三個部分:
1.車價便宜
2.油便宜
3.並不需要購買很豪華的車來符合特定的社會期待
國內的話,最麻煩的事情還不是1和2,而是3。
眾多年薪才10萬+軟妹幣的職員,也要動輒寶奔奧走起。你要是買個日本車,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打招呼。你要是買個國產車,妥妥給你貼個鳳凰男的標籤。這種風氣很差勁,希望將來能有改善吧。
在加拿大,你基本上很難想像一個人會花3倍以上的年薪去買車...30萬刀的車?直接可以買蘭博基尼了...
所以,純考慮兩國開車成本和收入比的話,加拿大10萬刀的收入,寶奔奧和雷克薩斯是標準,雖然其實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本田或豐田。
國內30萬人民幣的收入,本田豐田才應該是標準,但貌似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半百萬-百萬車。
4、吃
國內的優勢在於,一線城市至今依然存在大量的5刀就能非常美味的路邊小館子,雖然衛生和環境略堪憂吧。
典型的例子: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鹵煮火燒...隨便一家中餐館的蓋澆飯。
加拿大的優勢在於,(按國內的標準)稍微上些檔次的食材和食物種類,幾乎都比國內要便宜,且食材一流。
典型的例子:加拿大最普通的超市,摺合100軟妹幣之內能買到的牛肋排,國內基本上只有還不錯的牛排館子可以吃到,費用摺合一下,也直奔100刀去了。
5、喝
這一條,很顯然,加拿大的優勢巨大。
以啤酒為例,國內超市裡能買到的啤酒,幾乎百分百都是工業Lager。
加拿大各大超市和啤酒商店,雖然稍微小眾點兒的就買不到了,但搞半打能入口的本地IPA,或者規模比較大的大牌Ale,還是很容易的。
而我們進行對比的加拿大各一線城市,也很容易能找到酒鋪,搞到類似Trappist Rochefort類似級別的東西,且價格合理。再有就是各種威士忌,不論是北美本土的Bourbon,還是大西洋那一邊的Scotch,種類齊全,價格合理。
6、玩
國內的優勢:KTV,洗浴,按摩,捏腳,自助,農家樂,還有...你懂的...
加拿大的優勢:健身,滑雪,划船,徒步,打槍,射箭,高爾夫,脫衣舞,博物館,樂隊...
7、教育
加拿大的好大學基本都是公立的,雖然對於本地學生來說學費也不低,一年8000左右,但是基本成績差不多點都能申請各省的助學貸款。對於小孩來說,加拿大是12年義務教育制度,從小學到高中,只要是公校,就不需要交學費。不過,如果你想讓孩子上相對管理嚴格一些的私校,那這個就不好說了…有些學校不是你有錢就能上的。
在國內,孩子從出生一直到上中學,更是有很多環節不是你用錢能搞得定的。
8、搞對象
這種事兒我是覺得沒什麼可迴避談論的。不論是談婚論嫁,還是getting laid,都是再自然不過且男女都一樣的人之常情——男人也有娶妻生子的強烈動機,女人私藏個Hitachi每天嗡嗡嗡的也不在少數。
直接給出個人簡單直接暴力的主觀印象:
對於這個收入水平的人來說,國內依然是「男人的天堂」——不論是說花錢找個妹子做點兒啥,還是說不花錢找個妹子做點兒啥,還是說挑個妹子正兒八經談戀愛結婚,差不多都是如此。
當然,如果目的嚴格就是第三種,即找個妹子正兒八經談戀愛結婚,加拿大可能會稍微有點優勢。
相對國內那種經濟和家庭背景相差幾十年的大雜燴而言,加拿大的年輕華人女性背景要簡單純粹得多:既有國內外一流高校出身的科研/職業女性,也有從小一路幸福到大的小女生(還有不少富二代)。
對應的,雖然談不上是「女人的地獄」那麼嚴重,但確實,國內大環境,對女性依然不友善。
9、職業發展
起碼在今天,從統計而不是個案的角度講,
國內年薪30萬人民幣的一線城市職員,未來收入100萬+人民幣的可能性 >加拿大年薪10萬刀的職員,未來收入30萬+刀的可能性。
更為重要的是,前者晉陞權力階層或自己創業成功的可能性,是遠大於後者的。
同時,在加拿大工作生活的人,如果徹底斷了跟國內的商業聯繫,這輩子會面對一個相當可觀的風險:20-30年之後,中國發展得好到令人髮指。活生生的例子就是那批90年代早期去日本淘金的國人。
綜合第8點和第9點,很多在加拿大事業穩定的男人時不時會動回國的念頭,正是因為這些考量。
並非性別歧視,而是客觀描述:
對於女性來說,薪水不錯,老公不錯,房子不錯,車子不錯,孩子不錯,空氣不錯...這輩子就完美了,隨時都有安心入土的覺悟了。
而對不少男性來說,同樣的情況,卻有可能是焦慮的原因,時不時產生「tmd老子這輩子到底幹了個啥?!」的莫名恐慌。
特別是,一個常見的情況,他們的同齡人在國內呼風喚雨,風生水起。但每天在他們頭上拉屎的人,是個印度人...
然後說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哪邊能剩得更多?」
做夢呢???這還能剩????
最後的最後,還是想非常嚴肅認真地做一個總結:在加拿大的中國人,咱們,千萬千萬千萬,要團結,甚至顯得很狹隘的團結也行。
而現在已經在大機構里的同胞們,千萬千萬千萬別再內部勾心鬥角了,忒沒勁。我們來自於中國五湖四海,地方文化甚至政治觀點千差萬別,這都很正常。
但依然,同在異鄉,彼此不是敵人,恰恰是最有力的支持。一定一定一定,要團結!
※獨生子女是什麼樣的存在?來看看歪果仁的領悟
※原來UGG可以自己洗!天暖了,把冬靴洗洗收起來吧
TAG:加拿大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