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的孫權有多強?
東漢末年戰火紛紛不斷,出現群雄割據的亂局,各地諸侯無不殫精竭慮,圖謀瓜分天下,平定中原。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主見形成春秋時期三國鼎立的局面,孫權正是東吳的開國皇帝,這場血腥權力之爭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有多強?孫權15歲擔任縣長,19歲繼承兄業,繼承後,與老臣們相鬥,最終得江東眾臣之心。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在東吳,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民謠:寧飲建業水,不施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從這句民謠中我們可以看出東吳百姓對於建業懷有多麼大的情感。
當時以建業作為中心的長江下游百姓不願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資,供應在武昌定都的東吳朝廷。於是僅僅過了半年的時間,孫權就因為百姓和江東大族的強烈反對而不得不把都城重新遷回建業。之後東吳的最後一位皇帝後主孫皓曾經在265年又一次把都城遷到了鄂城,當然也是在舉國上下的反對浪潮中最後還都於建業。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孫權繼承了孫策的基業後,取得的成就應該沒有讓他的哥哥失望。通過多年的東征西討,江東形勢逐漸穩定下來,在赤壁大戰中打敗曹操南下大軍,後來奪回了荊州之地。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建立吳國。在稱帝之後,追謚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但只追謚哥哥孫策為長沙桓王。這或許是出於皇位繼承的考慮吧,畢竟追封了孫策為帝,那麼孫策的兒子孫紹位置該是什麼呢?這不太有利於孫權一脈的皇位傳承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到達夷州。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孫權在三國領袖人物中,死在曹操、劉備、諸葛亮以後,享年七十一歲。較之曹操六十六歲卒,劉備六十三歲卒,諸葛亮五十四歲卒,是活得最長久者。比起曹丕死時四十歲的短命,曹睿三十六歲的夭亡,簡直無法比擬的了。
孫權亦善書,唐代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孫權晚年 ,忌吳地世族勢力膨脹 ,危及王權 ,因而一改信任為控制 ,用陸遜為丞相 ,然「州牧都護領武昌如故」 ,實際上未能回京履行相事。 又逢兩宮構爭 ,陸遜多次上疏陳己見 ,孫權不聽 ,多次派使者責備陸遜 ,「遜憤恚致卒」。顧雍之孫顧譚、顧承及張昭之子休也因數陳嫡庶之義 ,而被流徙交州 ,死於其間。 陸遜侄陸胤坐下獄 ,楚毒備至 ,驃騎將軍朱據被殿杖一百 ,「以正喪身」。這是孫氏集團與吳地世族之間矛盾的一次大爆發 ,吳地世族以陸遜之死而遭受到空前的打擊 ,從此之後 ,東吳國勢漸衰。
※盤點三國里5大儒將,有一人因謀反而被殺,還一人後來被追謚皇帝
※三國鼎立:董卓之禍揭開了軍閥混戰的序幕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