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開店近3000家,讓無數店流淚沉默的名創優品還能火多久?
升級版的十元店?
山寨版的無印良品?
短短4年,
全球開店近3000家,
年銷售額超100億,
名創優品,
是時代過客還是商業新模式?
名創優品是全球零售業的最後一塊蛋糕?
很多事來不及思考,就這樣自然發生了!
當微信用戶步履蹣跚地艱難撞線十億時,拼多多卻用看上去很傻很天真的「0元購」的團購模式一年吸金千億;當很多人都在預言實體經濟已死時,阿里、京東這些曾經視實體經濟為無物的電商大佬紛紛金戈鐵馬地殺了一記回馬槍。
當很多人都在說名創優品就是升級版的十元店和山寨版的無印良品時,人家卻只用了4年時間,就在全球開了2600多家店,2017年營收超120億!
要知道,優衣庫進入中國15年也只新開了500家店,在中國苦心經營了27年的麥當勞大叔也只開了2200多家門店。
名創優品的開店速度,完全可以讓麥當勞沉默、讓優衣庫流淚!
不管你愛、還是不愛,名創優品的火已經是一種現象極事件了。
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是湖北人,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他是一個早在2005年就創立了哎呀呀,並請來紅極一時的SHE做代言的零售界老油條。
2013年,葉國富在日本看到當地隨處可見的100元店,就在想:我要是在中國也搞一個精品十元店,那畫面,美得不敢想像!
他隨後做了三件事:
其一,在日本註冊名創優品,從血統論上強化了名創優品的日本基因。
第二,拉上日本設計師三宅順也作為名創理念的發起人,將日本元素植入產品中。
第三,在店面的形象設計上,名創優品紅果果顏色和優衣庫傻傻分不清,從形象上強化日系風格。
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名創優品的東西一般都是Made in China。
但是那幾年,中國人對日本產品已到了迷信的地步,名創優品正是摸清了國人的這種消費心理後實現精準切入的。
所以當葉國富喊出那句「名創優品是全球零售業的最後一塊蛋糕」時,他當時可能覺得非常美妙。
名創優品為什麼能火?
相比同行,名創優品還有哪些開創性呢?
其一,開拓出有別於電商和其他零售形態的小眾領域。
名創賣的是化妝品、零食等快消類的生活小商品,用戶中很多是都市白領女性,有效規避了電商和其他零售形態的紅海式競爭,開拓出一個小而美的獨特領域。
其二,低價策略。
低價意味著減少競爭,低價產品如果還有一點點格調,還意味著龐大的SKU和快速上新的頻率,從而保證了很好的用戶留存。
其三,通過從「面子」到「里子」的日系風植入,解決了國內消費者的「低價商品質量不好」的心理顧慮。
其四,地段,還是地段!
和一般的低價店開在不顯眼的地方不同,名創優品把店開在購物中心等商業中心地帶,一方面可以獲取更大流量,另一方面也用這種活廣告的方式把品牌形象樹立起來。
最後, 葉國富很懂得推銷自己。
比如說, 2016年11月,葉國富買下《21世紀經濟報道》頭版整版,把王健林和馬雲過去4年關於電商和實體經濟的賭約又炒了一次——你說他利用名人效應爆光自己也好,煽動人們對於房地產商和電商的痛恨也罷,反正通過一系列營銷事件,很多人都認識了葉國富和名創優品。
不得不說,從切入市場的角度到策略的制定,從有把握地打「消費是場心理戰」到通過營銷事件爆光自己和品牌,名創優品都有很可取的地方。
「今天中國有99%的人還看不懂名創模式。」
一個一年做到120億銷售的品牌,背後肯定有一個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
而天底下所有的生意無外乎兩種終極模式,一個是低頻高價,一個是高頻低價,只有這樣才會形成差價,造成盈利的一方。
主打低價策略的名創優品是怎麼實現盈利的呢?
其一, 通過3000多的SKU保證了產品的豐富性,通過每周2-3個新品增強用戶到店的留存率,走售賣復購商品的路線。
其二,主打一批顏值高、質地好、價格低的商品,並通過大規模開店形成規模經濟,最後,一款低價眼線做到10億就不奇怪了。
其三,在不設防的購物環境中釋放你的購物慾,讓顧客自動提高客單——當價格足夠低的時候,消費者有可能在不設防的消費心理下購入一些原本根本沒想要買的東西。
最後,創造了一套旱澇保收的加盟制度。
加盟商需繳納品牌使用費15萬、貨品保證金75萬,加上裝修費、店鋪租金、僱工工資、水電工商費等,一個加盟店的啟動資金大約在200萬左右,其中大部分給了名創優品。
此外,加盟店每天營業額的62%要歸名創優品。
怎麼保證加盟商把62%的收入交出來給自己?
第一,名創優品高達10%以上的毛利保證了加盟商即使只拿到38%的收入也有錢賺。
第二,還有一條隱藏的產業鏈:名創優品和P2P平台分利寶不一般的關係。
也就是說,加盟商要是沒錢開店可以來分利寶貸款,貸了款後再交加盟費等費用。一句話,左手搞實業、右手干金融,收夠店家的,留夠自己的,風險都是別人的。
難怪葉國富會說:今天中國有99%的人還看不懂名創模式!
名創優品還能火多久?
事實上,在名創優品火爆了幾年後,形勢已悄然發生變化。
一方面,日本製造現在事故頻發,很多加盟商發現,即使名創優品的產品上印滿了日文,東西也很難賣出去了;另一方面,加盟商們要交的費用越來越多,多得讓他們難以承受了。
這從近年來名創優品開店數量下滑上也可以看出來: 2016年,名創優品在中國開店僅有525家,不到2015年的一半,和此前說的「每月開店80-100家」相差甚遠。
葉國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2016年開始,名創優品的戰略重點從國內轉到國外,2016年在國外10多個國家開設了近200家新店。
最大的隱患,恰恰有可能是「99%的人還看不懂的名創模式」!
很顯然,不管怎麼鋪疊架構,這一模式難逃 「自融」的嫌疑,當毛率下降、SUK數量和新品運轉速度達不到要求時,模式中的各方有可能不可避免地走向同歸於盡的結局。
還有,近年來名創優品多家生產商的產品被抽檢出不合格,此外在產品商標、店鋪風格等方面名創優品的風波不斷——雖然2018年初名創優品就開始了IPO之路,但這些風波有可能會成為其IPO進程的不利因素。
在消費者自主消費意識不斷覺醒的背景下,如果產品本身缺乏研發能力和創新氣質,僅依靠「99%的人還看不懂的商業模式」與看似熱鬧的炒作,這個品牌終究只是這個時代的匆匆過客。
作者:電商君
來源:電商報
※裁員和臨時放假 金立:自救措施之一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菜鳥董文紅告別圓通
TAG:電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