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鑒賞:學習古代文學需要培養兩種基本能力,看完長知識了!
學習古代文學需要培養兩種基本能力
當前高等院校中文系的本科生要想學好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程,必須打好必要的基礎,a才能為這門為期兩個學年的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掃清障礙,從而初步具備學好這門課程的能力。在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的學習中,本科生必須培養以下兩種基本能力:一是在學習中努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要能基本讀懂先秦兩漢以來的重要文本,即能夠藉助工具書和注釋疏通文本;對於某些重要的古代文獻,更需要通讀;對於若干重要的名篇佳作,不僅要從頭到尾熟讀,甚至要能夠背誦。 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影響至深。我們的學生從小到大一直習慣於「老師講→學生聽→課下背→考試寫→考完忘」這樣一種固定的學習模式。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遵循的就是老師講什麼,考試考什麼,學生聽什麼,這樣一條固步自封的路徑。導致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演變為考試得高分;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變成了上課記筆記,下課背筆記。在這樣一種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學習追求之下,哪裡談得上古代文學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對於古典文學名篇,不僅做不到通讀,更談不上記憶和背誦了。
通讀乃至背誦重要的古籍文本和詩文名篇,是中文系本科生提高古代文學文本閱讀能力和解析能力,打好學習基礎、擴大知識領域、培養寫作能力和藝術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學習先秦文學史中的《詩經》,若不背誦其中的佳作,學生就很難深刻理解諸如賦、比、興等重要概念。朱熹解釋賦、比、興:「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詩集傳》卷一)如何理解「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就是「賦」?通過背誦《詩經》中的作品會有助於學生理解這一概念。如《詩經》中著名的棄婦詩《氓》,開頭一、二章「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遷」,以及第五章「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第一、二章用賦的手法具體描寫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結婚的過程,後者則用賦的手法敘述女主人公被棄前後的處境。由此學生就很容易理解「賦」乃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即平鋪直敘事物和抒寫感情。那麼如何理解「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比」?背誦《碩人》一詩,其中「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用一連串日常生活中人們熟悉的東西來比喻、形容庄姜的美麗,是「比」;《黍離》一詩中「中心如醉」,「中心如噎」,以生活中我們易於理解的動作或感受「醉」和「噎」來表達憂思之深,是「比」;再如《簡兮》中「有力如虎」,《大東》中「其直如矢」,二者用具體形象的「虎」和「矢」來描摹抽象的「力」和「直」,使得抽象概念形象易懂。由此可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
那麼如何理解「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就是「興」?如《桃夭》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烘托渲染女主人公出嫁時的喜慶氣氛,《谷風》中以「習習谷風,以陰以雨」象徵夫妻間籠罩著陰影,《蒹葭》一詩三章的首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通過渲染三幅晚秋河濱不同時間的景物烘托詩人由於時間推移,越來越迫切地懷想「伊人」的心情,三者均運用了「興」的手法。由此可知,興就是觸物起情。所以,在古代文學的學習中,以作品為依託,熟讀及背誦作品是理解抽象概念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中國文學史中其他內容的學習也是同樣,如對《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以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通讀乃至背誦,才是理解和學好這些內容的不二法門。 二是在學習中努力培養良好的文學鑒賞能力。若要學好中國古代文學,還需要在通讀、背誦名篇佳作的基礎上,學習細讀文本、分析作品的方法,為培養良好的文學鑒賞能力做準備。 我們的學生在傳統教育模式之下,以考試為核心指揮古代文學課程的學習,使得營養豐富、激情四射的古代文學課程不知不覺演變為枯燥乏味、佶屈聱牙的古人之「牙慧」。那麼,如何讓學生在古代文學的學習中,既能吸取到豐富的營養,又能盡情領略古代文學之美呢?我認為,只有通過不斷解析具體詩詞文作品,學生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培養出良好的文學鑒賞能力。 如在宋代文學史的學習中,如何把握宋詩有別於唐詩的特質,是一個核心問題。而把握這個問題的關鍵,可藉助於代表宋詩典型面貌的「江西詩派」來解讀。因黃庭堅被尊為「江西詩派」之祖,所以對於黃庭堅詩風的解析,有助於學生開啟了解「江西詩派」之窗,進而打開把握宋詩風貌之門。
以黃庭堅代表作《寄黃幾復》為例,詩云:「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黃庭堅與黃幾復為摯友,詩讚好友之清正廉潔、勤奮好學,對其沉淪之晚景深表惋惜,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此詩在「資書以為詩」、以故為新、運古於律、拗折峭拔等方面,突出表現了「江西詩派」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可視為代表宋詩特質的詩作。詩中,兩位摯友一居北海,一住南海,相思卻不得相見;熟典「寄雁傳書」隨之而來,黃庭堅卻不走尋常路:「寄雁傳書」之後緊接令人傷感的「謝不能」,熟典立刻生出新奇之意。想托雁兒寄信,雁兒卻謝絕了。把雁兒擬人化,活潑有情趣。第二聯「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上句追憶京城相聚之樂,下句抒寫別後相思之深。
「一杯酒」、「 十年燈」,均是常見之物;「桃李」、「春風」,也是熟詞。「江湖」有流轉飄泊之意,「夜雨」含孤獨寂寥之思,「燈」是「十年」的「江湖夜雨」中最具溫暖情思的意象:兩位摯友各自淪落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之時,思念泛起以致深宵不寐。這是二人之間延續十年的畫面!後兩聯從「持家」、「治病」、「讀書」三方面讚美黃幾復之為人與處境。頸聯寫他將全部心力用於「治病」和「讀書」,「治病」句化用《左傳·定公十三年》中成語:「三折肱,知為良醫。」意即一個人若三次摔斷胳膊,就可成為好醫生,推其原因當是他必然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其實黃庭堅詩中之意不是說黃幾復會「治病」,而是藉此說他善「治國」,用的是《國語·晉語》里「上醫醫國,其次救人」之說。詩人於言外有無限感慨之思:好友有治國救民之才幹,卻不受重用,還要跌跌撞撞地在塵世碰壁下去!尾聯與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照應。詩人想像中,十年前與自己在京城的「桃李春風」里把酒言歡暢談理想的好友,如今「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的映襯使得整個畫面更顯凄涼蕭瑟。詩人的不平之鳴和憐才之意,盡在其中。
黃庭堅講究「點鐵成金」之法,極力推崇和學習杜甫的律詩之法。杜甫律詩講究用典;黃庭堅則將這一點推到極致,追求「無一字無來處」。這首《寄黃幾復》即為其「無一字無來處」藝術追求之印證。此詩因活用典故而內涵豐富,並不晦澀;又取《左傳》、《史記》、《國語》中散文之語入詩,更予詩以蒼勁古樸的風味。 宋人嚴羽《滄浪詩話》總結宋人寫詩特點為「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是說宋人寫詩常常把詩當作文章來寫,好發議論講道理,好用典故顯學問。通過對黃庭堅代表作《寄黃幾復》的解析,可引導學生了解「江西詩派」這一北宋後期形成的詩歌流派及其特點,期理論宗旨為「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強調「無一字無來處」的創作方法,強化「以學問為詩」的宋詩風格特色。在這種作品解析的過程中,進一步讓學生去理解宋詩重「理趣」輕「情韻」的特點,把握宋詩有別於唐詩的風神氣骨,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名篇佳作會潛移默化地涵養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學生的精神境界也會在這些佳作的滋養下,不斷開闊、提升,其藝術感受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綜上所述,中文系本科生要想學好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程,培養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文學鑒賞能力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礎,是當務之急。
※納溪貢茶.等您回家之九:百年風雲二月茶
※關於清明的古詩、古詞大集合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