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抗戰實錄:「八·一三」淞滬會戰(下)

中國抗戰實錄:「八·一三」淞滬會戰(下)

原標題:中國抗戰實錄:「八·一三」淞滬會戰(下)



1937年8月9日下午五點多鐘,兩名日本軍人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齋藤要藏駕駛著一輛小汽車向上海虹橋機場沖了進來,中國衛兵對其阻攔並上前詢問,日本兵態度蠻橫,最後雙方交火,小汽車衝進路邊的草叢裡,大山和齋藤分別被炊事班士兵拿手榴彈炸死和被訓練的官兵開槍打死,史稱「虹橋機場事件」。

「七?七事變」後的1937年7月29日、30日,北平和天津相繼淪陷,時任淞滬警備司令的張治中將軍就向蔣介石建議抽調中央軍部隊化裝成上海保安部隊迅速秘密進駐上海(受限於1932年的《淞滬停戰協定》,上海不能有中國駐軍,因此中國軍隊需要化裝成保安部隊),如果國軍在上海與日軍開戰,以現有的一個保安總團和部分警察的裝備和兵力是無法抵禦日本海軍陸戰隊三千餘人強勢入侵的,並建議蔣介石對盤踞於淞滬一代的日軍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蔣介石接受認同張治中將軍的觀點,並立即下令調整兩個師(第9集團軍的第87和第88師)的兵力悄然開進上海虹橋機場。於是,就有了日軍來打探我國軍駐防兵力虛實的「虹橋機場事件」。


「虹橋機場事件」發生後日軍的態度就更加蠻橫,他們向中國方面提出撤退「保安隊」以及拆除「保安隊」修築的所有工事,對大山和齋藤二人在我國土擅自未經允許闖入我軍事禁區的事情隻字未提,還推卸責任地稱完全是中國方面造成的衝突。面對日本人的無理要求,中方代表時任上海市長的俞鴻鈞嚴詞拒絕。於是,「虹橋機場事件」成為了「淞滬會戰」的導火索。


對於日軍的這次挑釁,最高統帥蔣介石在8月11日決定:「一、令張治中率領第87和88兩個師於11日晚向預定之圍攻線推進,準備對淞滬圍攻;二、令蚌埠之第56師星夜開赴蘇州,由張治中指揮;三、令海軍阻塞江陰水道。」這次,蔣介石下定決心在上海與日軍決一死戰。日軍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立即派軍艦開進黃浦江和長江各口岸待戰。日軍的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狂妄的叫囂稱:「給我五個師團,我一定能打到南京去。」


「淞滬會戰」是由國軍在上海的「八字橋」主動進攻日軍開始的,開戰後,國民政府就成立了以南京和上海為中心的第三戰區,馮玉祥任司令長官,陳誠、張治中和張發奎任左中右三路指揮官,集中優勢兵力力保淞滬,之後蔣介石又相繼從全國調來了七十多萬軍隊增援淞滬前線。


「淞滬會戰」從8月13日開始至11月12日結束,國軍將士堅持了三個月之久,官兵們用血肉之軀守衛國土,以一次次艱苦卓絕的抵抗和英勇無畏的反擊一舉擊垮了日寇揚言的三個月亡華的「速勝論」。同時,利用這三個月的時間,國民政府將我國當時最為發達的上海與南京等地的部分工業牽至內陸,以免淪陷後被敵軍佔領,也為我軍之後的持久抗戰打下基礎,有著極為深遠的戰略意義。


10月26日夜,國軍第88師第262旅第524團中校團長謝晉元接到命令鎮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同時掩護第88師與其他部隊共計十萬餘人撤退。「四行倉庫」是四家銀行的庫房,牆厚、樓高、坐擁蘇州河且毗鄰英美列強租界和公使館因而日軍無法使用重型武器進攻,這成為了戰時它易守難攻的最大優勢,謝晉元團長率部四百二十餘人進駐其中,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宣稱擁有八百名官兵。此時的日軍還沒有向英美開戰,忌憚於英美列強的日軍恐傷及其他,於是就只得採用輕武器攻擊,沒有了武器上的優勢,就在這樣國軍對日軍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四行倉庫守衛戰」打響了,第524團官兵在謝晉元團長的帶領下強力挫敗了日軍組織的七次敢死隊猛攻,蘇州河沿岸的中國百姓、租界里的英美等國家駐華人員和各類記者親眼目睹了國軍將士們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決心,本來是迷惑敵人誇大宣傳有八百人,這一下子成為了人們口中英雄無畏的「八百壯士」,這「八百壯士」和他們死守四行倉庫的事迹快速傳遍各地。眼看目標就在眼前,但依舊沒有辦法拿下,於是狡猾的日軍向英美列強施壓,聲稱準備採用重型武器與飛機轟炸,迫於英美壓力的國軍第524團在10月31日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後撤退,此時他們已經完成了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奮勇抵抗堅持到最後的第524團「八百壯士」事迹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決心。在掩護撤退的同時,第524團四百二十餘名官兵陣亡二十餘人全殲日軍四百餘人,譜寫了又一幕可歌可泣、振奮人心的篇章。此役過後,一首《八百壯士歌》傳唱大江南北,成為抗戰期間全國軍民抵抗日軍侵略的精神鼓舞——「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快快趕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


「淞滬會戰」將被譽為「東方巴黎」、「十里洋場」、「冒險家的樂園」和「遠東第一城市」等享有數個盛譽的一座上海市變為了一個血肉磨坊,日軍殘暴的侵略行徑和瘋狂的殺戮行為親手為自己這個法西斯惡魔貼上了反人類、反和平的標籤。在日軍瘋狂的猛攻下,江灣、廟行、北站和薀藻浜等陣地陸續丟失。據統計,在「淞滬會戰」中共有七十五萬國軍和二十八萬日軍參戰,有三十萬國軍和五萬日軍陣亡。


「八百壯士」的孤軍大勝雖沒能扭轉中國在「淞滬會戰」的敗局,但三個月的時間裡國軍將士們的英勇抗擊讓狂妄的日本人認識到三個月亡華的言論簡直就是狂妄自大的表現。中國雖然科學技術、軍事工業和經濟發展當時落後,但全國上下面臨民族危難之際反抗並爭取中華民族獨立的信心牢固堅挺!


2017.9.21


下次內容提示:


民國往事:「兩蔣」秘聞(一)——1931廬山遇刺案

請關注我的注微信公眾號,搜索添加「魏晨品讀民國」或「sxbj0729」,了解和探討更多民國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魏晨品讀民國 的精彩文章:

民國往事: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上)
民國往事:中原大戰(下)

TAG:魏晨品讀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