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甲午慘敗的時候晚清第一名將左宗棠幹嘛去了?筆者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大家都知道有個「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這些人無一例外,都不是八旗貴胄,但是究竟誰是「晚清中興」第一功臣,卻又很有爭議。筆者寫了一篇文章,說只有左宗棠算得上名將,因為他不但力保西域不失金甌無闕,而且對什麼慈禧光緒之流統統沒有什麼「愚忠」。左宗棠曾寫信暗示曾國藩:「神所依憑,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結果曾國藩拉了松套:「鼎之輕重,未可問焉。」把負責傳話的胡林翼氣得夠嗆:「你這麼沒膽氣,我是白費勁兒了(一似一未,我何詞費)!」但是胡林翼還不死心,又跟彭玉麟先後寫信問曾國藩:「東南半壁無主,(胡稱公,彭稱老師)豈有意乎?」但曾國藩不是裝聾作啞就是吞掉來信,讓人對他很是不齒:「這個曾剃頭,也就敢剃老百姓的頭,見了主子就裝慫!」
但是在留言里有人提出反對:「既然左宗棠像你說那樣打遍天下無敵手而且深謀遠慮,那麼清軍在甲午戰爭中輸得那麼慘,也沒見左宗棠出力,他幹嘛去了?」看到這質疑,筆者一時間竟無言以對。筆者之所以無言以對,是因為對左宗棠「不參加甲午戰爭」的指責,就像指責曹操為什麼不早點掐死司馬懿、朱元璋朱棣為什麼不親自打努爾哈赤皇太極一樣,有點「關公戰秦瓊」了。
事實上,左宗棠對甲午戰爭曾經有過預測,1881年開始,左宗棠就任兩江總督(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兼南洋通商大臣。從那時候起,左宗棠就知道戰火將從海上燃起,於是他積極布防,並開始跟洋人較勁,但是這段故事《清史稿》記載相當簡略:「嘗出巡吳淞,過上海,西人為建龍旗,聲炮,迎導之維謹。」而實際情況是左宗棠巡視上海的時候帶著幾百個親兵,但是被租借工部局(列強在租界的行政管理機構)攔住了:「你們帶著武器呢,要過關必須辦照會。」左宗棠大怒:「上海本來就是我們的地盤,不過是借給你們暫住,我中國軍人行走在中國土地上,還要什麼鳥照會?所有人槍上膛、刀出鞘,看哪個龜孫敢阻攔?」正像《官場現形記》里說的那樣,「洋人是越扶越醉」,你硬他就軟,看著左宗棠殺氣騰騰地開了過來,他們馬上打掃街道,升起黃龍旗,鳴炮十三響迎接。此後左宗棠再到上海巡視,英、美、德、俄、奧的公使都恭恭敬敬地前去迎接拜謁。
左宗棠知道這些不論是東洋西洋還是北邊的鄰居,沒有一個好鳥。「法人攻越南,(左宗棠)自請赴滇督師。檄故吏王德榜募軍永州,號「恪靖定邊軍 」,……德榜會諸軍大捷於諒山。和議成,再引疾乞退。」《清史稿》又撒了謊,實際情況是左宗棠要求乘勝追擊擴大戰果,清廷要求「乘勝即收」,當了一次趙構和秦檜,緊急命令撤軍。雖然左宗棠沒有像岳飛一樣被害,但是「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卻被另一些「名臣」誣陷彈劾而解除了兵權。氣得左宗棠一病不起,只好請假回鄉。
重病在身的左宗棠預料到倭寇即將大舉進犯,在家裡連上兩道奏摺,要求設立海防大臣,並在遺言中強調:「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西域初安,東洋思逞」,意思是小鬼子正謀劃著要大舉進犯,千萬要多加小心!
只可惜當時晚清政府已經糟爛得掉渣兒,他的話根本就沒人聽——都張羅著給慈禧修園子籌備壽宴呢。
文章最後該回答那個讓筆者一時間無言以對的問題了:「左宗棠這麼厲害,甲午戰爭中他為什麼沒有參戰?」其實筆者無言以對,不是問題不好回答,而是驚詫於居然有那麼多人對歷史一無所知還敢妄加指責,這個問題的回答再簡單不過了,而知道這個答案後,人們就會在傷心失望之中由衷敬佩。左公柳可以作證:左公宗棠逝世於1885年9月5日,甲午戰爭開始於1894年,左公已經過了十周年忌日,又怎麼參加甲午戰爭!而且左宗棠已經提醒過「東洋思逞」,可是卻被當時的廟堂中人當成了耳旁風,事前沒準備,臨戰沒籌劃,這甲午戰爭失敗的黑鍋,還真輪不到左宗棠來背……
※梁山衰敗始於宋江吳用賣官鬻爵 證據就在魯智深武松等四個人身上
※曹操青梅煮酒這句話實際是給自己挖了三個坑 這才在漢中被打掉牙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