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五行與阿育吠陀醫學

中醫五行與阿育吠陀醫學

中醫

阿育吠陀醫學

中國五行學說與古印度五元素理論

「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孔子家語·五帝》

水、火、金、木、土,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元素,分時化育為行,五行指五種物質元素的運動,古人常以此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五行學說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

早在大約5000年前,神秘而久遠的古印度,就已經產生了與五行學說相近的五元素理論。五元素(Panchamahabhutas),土、水、火、風、空組成宇宙的基礎並塑造了所有生物的形態,這是阿育吠陀(Ayurveda)的核心內容。阿育吠陀被包含在印度最古老的文本經典《吠陀經》之中,意為生命的科學。

與中國五行學說相同,阿育吠陀五元素理論同樣被應用於古印度的吠陀哲學、阿育吠陀醫學與吠陀占學術當中。

人體中的五行與五元素

「且人也,同得陰陽五行之氣成形也。」——清 厲鶚《東城雜記·備萬齋》

五行學說指出,人體由陰陽與五行之氣構成。在傳承千年的中醫系統中,五行與身體息息相關。

在阿育吠陀中,同樣認為五元素幫助構建了我們的身體,薩瑞卡奧義書(Sharirikopanishad)中優美地描述了所有元素和它們在身體里的表現。

土元素 | 構建了骨骼,骨骼的堅實和力量來源於土元素;水元素 | 構建了肌肉和肌肉的運動;火元素 | 構建了骨骼,神經系統。飢餓與口渴源自火元素,當火元素強烈,我們將感到饑渴;風元素 | 促成所有四肢和身體的運動,內部器官的運動和代謝運行。擴張和擠壓也源自風元素;空元素 | 構建了我們心意的慾望、憤怒、佔有、迷戀、恐懼等情緒;

五元素作用於身體和心意的構建,在人體內體現為三種不同的能量(Dosha),稱為瓦塔(Vata)、皮塔(Pitta)和卡帕(Kapha),這三種能量組合決定我們的體質。

身體健康還是得病取決於整個身體系統是否處於平衡狀態,包括體內各部分是否相互平衡。內在和外來的因素都可能破壞人體內的自然平衡,進而導致疾病。

人體中三種能量(Dosha)的比例應該是:

1份Vata(風、空) 1/2份Pitta(火) 1/4份Kapha(水、土)

這意味著一個健康的身體。

中醫與阿育吠陀醫學

在中醫診斷中,存在把脈這一關。把脈,又稱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了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把脈」這一詞也常常被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指了解、分析情況的意思。

阿育吠陀診斷法中,存在與「把脈」類似的方法,傳統阿育吠陀醫師感受脈搏,就可以判斷患者的健康狀況、心理狀況和精神相關的癥狀,與中醫學不同的是,阿育吠陀的脈象通過手指來觀察。

Vata的脈搏在拇指神經

Pitta的脈搏在食指神經

Kapha的脈搏在中指神經

手指的指甲也可以顯示能量(Dosha)的平衡狀況,Vata過多指甲會呈現黑色陰影,Pitta過多指甲呈黃色,Kapha過多指甲的血色變淡。富有經驗的阿育吠陀醫師通過觀察眼睛虹膜就能判斷患者的先天體質,這都與中醫診斷法中望聞問切的「望」相似。

根據阿育吠陀原則,宇宙的一切都可作為藥用,一切處於我們身邊的物質,都是一體的存在,阿育吠陀醫師就是調節人體與外界聯繫的存在。與中醫使用的中藥類似,阿育吠陀醫學使用的藥物主要來源於天然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葯、動物葯和礦物葯,而其中的礦物葯使用是其特點,比如汞(水銀)就被用於治療癌症。

在《阿提耶集》(Atreya Samhita)中,阿育吠陀醫學被系統分為八個分支:

1. Kayachikitsa(內科學)

2. Shalakya Tantra(頭頸外科學及治療、眼科學和耳鼻喉科學)

3. Shalya Tantra(外科學)

4. Agada Tantra(毒物學)

5. Bhuta Vidya(精神病學)

6. Kaumarabhritya(兒科學)

7. Rasayana(延緩身體老化的老年學)

8. Vajikarana(生育學)

這八大分支至今仍然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例如其中的精神病學。在西方醫學中,治療精神疾病的醫生認為,心靈已置於睡眠狀態,所以應該給患者注射鎮靜劑和安眠藥,在阿育吠陀醫學裡,觀點則相反:意識是清醒的,因此可以治癒。阿育吠陀醫學認為,Vataunmada(精神病),即現代科學所稱的精神分裂症,是因為思想和心靈被透支以及受到折磨導致Vata失衡引起的癥狀。

傳統的阿育吠陀醫師,一般同時也是瑜伽師,因為阿育吠陀的自然藥物療法通常會配合瑜伽鍛煉來進行。瑜伽的體式和冥想對於人體治癒同樣有著顯著效果。

幾千年的醫學傳承,阿育吠陀醫師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我不是醫病,我是醫人」,從中就體現出阿育吠陀醫學對於人的關切,中醫常言:「醫者仁心」,阿育吠陀醫師亦會教給自己的繼承者:「應有同情和謙卑,不應有貪婪和自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