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湊齊一套萬元桌面HIFI設備,到底是不是聽個響呢?

湊齊一套萬元桌面HIFI設備,到底是不是聽個響呢?

很多人都知道拜亞動力是專註參考級耳機聞名,但只有老燒知道拜亞還出過A1和A2兩款經典耳放。在2017年拜亞動力又推出了全新的A20耳放,相對於前兩款,它只能算是個輕量級的作品。

但我不知道拜亞動力為何沒有為這款A20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畢竟它3788元的售價對於HIFI燒友來說還是比較親民的。

不過在我看來,拜亞動力在營銷上確實不如同級別的森海塞爾、AKG那般得心應手,它也並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忽視用戶反饋;從產品線本身來說,它過於針對性的定位就讓自己「缺兵少將」。不過這個局面隨著越來越多手機直推黨熟悉HiFi這個概念有所改善,拜亞也開始擴展更為親民的產品線。

作為一款單純的耳放,我不知道其市場到底有多大,或許拜亞並沒有指望它有多大動靜,更像是為拜亞本身的耳機用戶所服務,所以在此文里我特意用了拜亞DT1770 PRO和拜亞DT1990 PRO作為試聽對象,各位甚至可以當做是這兩款耳機的一個橫評。

一、開箱部分

從上圖可以看到左上角有帝捷行貨防偽的標籤,包裝風格是很拜亞的,簡約,沒什麼設計感。

包裝盒背後是詳細的產品參數,並且推薦了拜亞的兩款耳機試聽,這個真是拜亞的風格,就如IMPACTO便攜耳放一樣,總是以拜亞本身的耳機用戶作為市場對象。

內盒展示;穿堂風式設計,各位開箱時要注意,拿著外包裝盒的時候與桌面角度太過垂直,不然內盒有可能直接掉了出去。

抽屜式開箱,上面有一層很貼心的海綿;

開箱基本是這樣的,原本我沒有必要這麼寫的這麼詳細,不過這個真的很有好感,快遞送來的包裝盒是比較簡陋的,A20機身也不大,但是有些重,不過這內襯做得很到位,而且放置也很便利。

全家福展示,其實這款耳放要不要說明書無所謂,因為功能實在簡單;電源線有兩根,一個是英標頭子,一根應該是非標準接頭的國標。

二、機身部分

A20機身前方分外簡單,電源鍵(自帶LED燈,插電會亮,開機變色),然後是兩個6.35mm耳機孔(沒錯,可以同時插兩副耳機聽歌)和音量調節旋鈕;

很詫異這枚旋鈕開關沒有標註聲音大小的方向,僅有一個黑色標記,表層是很舒適的防滑紋理,使用時阻尼感比較輕,聲音變化很敏感。

機身後背介面展示,只有電源插孔和一對RCA模擬信號輸入介面以及一對RCA模擬信號輸出介面,相比常見耳放真的算很少了,不過它是可以前級使用的。

左右兩側並無散熱孔之類的,整個A20機身均為金屬材質,邊框是一體成型的鋁合金,表層還有明顯的打磨痕迹,肯定會有人不喜歡這種白色機身,尤其頂部還是一塊深灰色的面板;但是拜亞A20機身小巧,我這看到過有人對它的顏值一見鍾情。

金屬邊框細節展示,人工打磨的痕迹清晰可見;

機身底部是一塊看上去沒有加工過的技術面板,不知道是否是因為樣機的原因,已經有些慘不忍睹,除了四個橡膠腳墊和機身銘牌,底板上那幾個螺絲還像是手工上去的。

腳墊高度是有的,兼顧了防滑和散熱。本身想拆機展示一下的,不過不管是底板上那些不確定的螺絲孔還是腳墊里的螺絲,都不常見,個人沒有合適工具可拆卸。而且還有個特點,拜亞A20機身螺絲是很少的,顏值是大大增加了,但是未必是好事哦。

三、個人主觀聽感分享

因為沒拆機,僅以官網提供的資料做簡單的背景介紹。A20和拜亞的很多配件一樣,基本上是針對自己產品設計的,不過A20是可以廣泛運用其它耳機的,但官方還是推薦搭配動圈耳機為主。

其電路設計是基於拜亞的經典耳放A1,推力較大,高阻抗耳機也能得到較好的動態表現。個人手裡暫時沒有單純的解碼器,便以NAD的D3020耳放解碼一體機作為前級搭配,音樂則來自筆記本以及酷我。耳機方面個人選擇了拜亞的DT1770 PRO和DT1990 PRO,兩者都是拜亞的新一代特斯拉2.0單元,阻抗亦是250歐,頻率響應區間都是5—40000Hz,平均聲壓都是102dB,區別在於前者是封閉式,後者是開放式。

DT1770 PRO的低頻表現比較穩重,下潛深度看似不深,但你用它聽金屬搖滾樂依然可以下潛很深,而且下潛速度適中,聽陳勛奇的《天地孤影任我行》,中國大鼓的硬朗與柔和的比例拿捏得比較穩,凝聚感還可以再緊緻一些,不過彈性出色,鼓槌撞擊鼓面的細膩之處亦可以感受。低頻的動態亦對得起DT1779 PRO這個級別的聲音,整首曲子從細節到整體都比較均衡,意境明了;器樂分離感是可以勝任搖滾樂,但那氛圍感則另當別論。

換DT1990 PRO後,低頻下潛深度會增加一些,而且下潛速度會加快一點,它沒有DT1770 PRO上那麼清澈,但凝聚力顯示出的氛圍感要更抓耳一些,而且聲場顯得更遠,細節對我而言會更有魅力,聽著鼓槌擊打大鼓的感覺,很容易分辨出每一次撞擊產生的是一個圓形的聲波還是一個橢圓形的,它會給你強烈的畫面既視感。聽《天地孤影任我行》會顯得更加悠長,但動態不一定有DT1770 PRO出色。

人聲方面,DT1770 PRO明顯沒有DT1990 PRO貼耳,而且更難推,即使是NAD D3020+拜亞A20,也沒推到九五成,不過它的人聲更加乾淨,它的乾淨又不像動鐵耳塞那樣清澈無比,它的飽滿是不帶聲色的,對於陳奕迅的顫音(一般是聽到真假音、換氣、鼻息聲)它可以表達的細緻入微,但在DT1990 PRO上陳奕迅的聲音會更加濃郁一些,細節顯得更有感染力,整體上個人覺得DT1770 PRO的人聲更為自然、質樸,而且密度更大;DT1990 PRO的人聲結象會更清晰,但還原度沒有DT1770 PRO出色。

DT1770 PRO在高頻上的解析要比DT1990 PRO犀利一些,器樂分離感的優勢被放大,而且在高頻上顯示出廣闊的聲場;兩者在動態上其實差別並不大,但是DT1990 PRO的低頻表現的更高,所以會個人一種高頻動態更好的錯覺感,以蠍子樂隊的《Hurricane 2000》為例,開場DT1990 PRO會顯得更有氣勢,但是不到15秒,兩者在動態上就分不出高下;DT1990 PRO的器樂分離其實不差,不過沒有DT1770 PRO在高頻上表現的那般有參差感,即使在高頻居多的地方,DT1990 PRO的人聲仍然有很大的能力抓住你耳朵的注意力,但它的整體沒有DT1770 PRO亮。

在高頻上,無論搭配DT1770 PRO還是DT1990 PRO,A20都表現出較好的通透性,聲場厚實,延伸感還不到極致,但動態都達到一定的高度;瞬態的話,個人覺得D搭配DT1770 PRO的時候會更好那麼一點點,DT1990 PRO的細節雖然要多一些,但論整體,DT1770 PRO會更勝一籌。中低頻,兩者搭配A20都有些偏暖,DT1770 PRO更加自然,但DT1990 PRO更抓耳。

四、整體總結

雖然我比較喜歡黑色機身的機器,但不得不說A20白色小巧的機身放在桌面也挺百搭的。雖然它比NAD D3020還小一圈,但同樣的時間,後者發熱可比它明顯多了。

拜亞A20是可以同時推兩款耳機的,這其實是一個無關痛癢的附加功能,但是了很多人又會來爭論它同時推向DT1770 PRO和DT1990 PRO這樣高阻抗耳機的效果。這個答案我是沒法給,聽歌對我而言,還算是個私密的事情,抽上一根煙,靠在躺椅上,然後閉上眼睛聽歌,比抽著雪茄喝著紅酒並不差到哪去。

沒有屏幕、沒有音量顯示,沒有遙控器,沒有意一絲智能化的意思,我想這是不是也算設計師的一個構想,就純粹的聽歌。

所以這款拜亞A20並不是純粹賣聲音的,儘管它的聲音確實有那麼一些偏暖,但又是拜亞的味道,而且推力真不小,但它或許就是在告訴拜亞耳機的用戶,純粹的聽歌比去以業餘身份去研究機器與聲音的關係更有感覺,至少我是在聽過之後才有此感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醫生燕七 的精彩文章:

遊戲中罵人是一種文化?這電競耳機可以讓罵人更高雅
為何說VR在頭顯面前像個笑話,2.5K液晶屏的體驗你能感受么

TAG:數碼醫生燕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