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用上開了掛的高科技育兒法,我還是不是好媽媽?

用上開了掛的高科技育兒法,我還是不是好媽媽?


新手爸媽擔心高科技產品阻隔了他們與孩子的關係——雖然這種阻隔還沒嚴重到以上假想場景中VR眼鏡這樣誇張的程度。圖片來源:John Kuczala; Getty Images; F. Martin Rami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 Raya Ramsey Rockwood 




我從沒想過要當軍嫂,可一旦碰上了心儀的伴侶,還是接受了必要的犧牲。我倆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沒多久,我丈夫就被部隊調走了,我又得獨自生活六個月。




然後我們的兒子不肯睡覺了。




我做了各種新手家長能做的事。從嬰兒房的溫度到自己唱的搖籃曲(睡前唱《黃色潛水艇》是不是太激進了?)的各種細節我都十分上心。我加入了自己曾經嘲笑過的Facebook群組,諮詢朋友,最後還請了一名睡眠教練,通過電子郵件和他交流。他會仔細分析我和兒子情況,然後發來睡眠計劃。我頭昏腦漲地做詳細的筆記:兒子睡了10分鐘,然後吵鬧著醒了。我滿心絕望,精疲力盡,我是個不屈不撓的偵查員,卻無法將點滴片段串聯起來。




過了幾個月,我兒子的睡眠問題解決以後,我發現了Nanit嬰兒智能檢測儀(299美元起),它使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我得藉助Google才能明白這些術語的意思)記錄、分析嬰兒的睡眠行為,然後在配套應用程序上給出建議。換而言之,它分擔了夜間的部分育兒工作。




我很想穿越回去,把這個好工具送給那個睡眠嚴重不足的自己。不過我會接受這個神奇玩意的幫助嗎?數月以前,我認為自己無需高科技的協助就能勝任育兒工作。




我對電子產品協助育兒的擔憂只是一個大問題的一部分。許多和我年紀相仿的家長都認為這些高科技設備和應用軟體是用來逃避育兒職責的借口,更別提孩子的祖父母那一輩了。他們堅信,「真正的父母」無需這些新鮮玩意也能堅持到底——就像不靠氧氣罐也能登上珠穆朗瑪峰一樣。




育兒科技產業的發展速度放緩有諸多因素:價格太過高昂,擔心黑客侵入設備、竊取共享數據,女性領導的創業公司太少。然而除此以外,我認為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社會學因素:我們的文化又退回到傾向「自然的」育兒方式,某些群體讚頌無私的母親。它所延續的觀念是:母親無所不能,並且應該時時刻刻包攬一切。如果你忙著為超能女性鼓掌,那麼自然也就無法全心全意地為減輕她們負擔的技術而歡呼。




我曾經告訴自己,養育幼兒就是一場艱苦的鬥爭,我所做的貢獻就是凡事親力親為,然而我的頭腦中卻一片混亂。「我覺得我很失敗。」我會在全食超市(Whole Foods)里向帶著小孩的陌生人傾訴。「有這種感覺就說明你做得對!」他們說。




但我認為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使用電子工具和資源節省時間,緩解育兒的枯燥,讓自己得以抬頭解脫。




「嬰兒的日程安排、餵食、換尿布、增重,都有太多未知數,太多問題,」育兒網站Top Tech Mom的博客作者Jeana Tahnk說,「科技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問題,但也可能會將父母捲入信息的漩渦。在依靠直覺與依靠移動設備上育兒App提供的信息之間,是有平衡點的。」




儘管許多人願意敞開胸懷,盡情擁抱生活其他領域中最新奇的高科技產品(真的會有人需要在廚房裡放上一個薄烤餅3D印表機嗎?)然而一碰上育兒工具,許多人就裹足不前了。面對最新穎的設備,懷疑論者似乎展示出了最大的鄙夷。




以Snoo嬰兒床為例,它能一整晚安全地搖晃嬰兒,其發明者Harvey Karp是一名兒科醫生,也是《寶寶不哭》(The 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一書的作者。他的Facebook主頁底下都是網友炮轟他的話,指責他讓父母逃脫了本該自己擔負的安撫孩子職責。小發明網(Gizmodo)上有文章稱所有的智能嬰兒床都是「愚蠢的」。





Owlet智能襪可以將嬰兒的生命體征指標傳輸到應用程序上,預防嬰兒猝死綜合征,一旦指標下降過快,它就會提醒家長。圖片來源:Owlet




就像所有辯論一樣,凡事都有兩面性。《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刊載的一篇文章說,為嬰兒設計的可穿戴數據跟蹤儀器雖然能為家長帶來心靈的寧靜,但未必值那個價。而像我這樣,因為操心新生兒而喪失了太多寶貴睡眠的家長大概不會同意此文的觀點。證據A:Owlet智能襪(Owlet Smart Sock,300美元),它包裹在嬰兒的腳踝上,能夠跟蹤心率和血氧水平,一有問題就立即提醒家長。



「剛從醫院出來的那幾晚,我們還沒用上Owlet。我幾晚總共就睡了15分鐘吧。」Laura Holloway說,她住在佛羅里達州聖羅莎灘(Santa Rosa Beach),有個兩個月大的兒子,「我時刻保持清醒,盯著搖籃里的寶寶,生怕他會停止呼吸。」剛當媽的人應該都能理解她。Holloway認為,Owlet帶來的心靈寧靜以及安睡的時光,讓她花的每一分錢都物有所值。




這些新產品應該「自然地拓展人類身體的能力,讓父母做得更好」

Nanit的聯合創始人Assaf Glazer醫生說,「把科技引入日常生活,並加以改善,這應該是在這個領域開發任何新產品的目標。」




時間一天天過去,現在的我不敢確定,自己是否能在沒有電子設備的情況下獨自帶娃。把兒子從我的卧室搬到嬰兒房以後,我靠著Nest相機(199美元),得以隨時了解孩子的狀況。Kinsa智能溫度計(15美元)可以把孩子的體溫讀數發送到我的智能手機上,一旦孩子發燒,它還會提醒我何時需要叫醫生。有時候我太累了,寶寶餵食計時器應用程序(Baby Feed Timer,5美元)可以追蹤我兒子的看護日程表,幫助我完成他的睡眠訓練。




如果我真的能穿越回過去,來到我自己面前,我會捧起那個「我」的臉,對她說:「你做得很棒,但是你也需要喘口氣。不必為了休息而感到羞恥,也不必為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不好意思。你會成為一個更和善,更好的媽媽。」然後我會推薦一些更好的眼部遮瑕,還有Hatch Baby Rest(60美元),這是一款可以用手機操縱的夜間聲光控制儀。




我會把我的筆記本付之一炬,然後把Nanit監控儀放進購物車,豁出去刷掉信用卡。它不但能分析孩子的睡眠習慣,還會發送成功通知給你,容易被金色星星激勵的人會很吃這一套。它還會報告嬰兒房的溫度和濕度,旅行時也便於攜帶,即使網路中斷,也會繼續傳輸數據。




要不是我兒子過了年紀,不然整整六個月連續睡眠沒超過兩小時的我絕對會把那個會自動搖晃嬰兒床給拿下,雖然它的價格貴到離譜(急於譴責我的家長,請先捫心自問有沒有用過自動搖椅)。




要是我能把搖椅換成Babyletto Kiwi(599美元),沒準還能更舒服一些。它不僅可以供我斜躺,還有一個USB介面,漫漫長夜,辛苦帶娃的我可以在泡奶粉或用美德樂風韻電動吸奶器(Medela Pump In Style)擠奶之餘,在Kindle里下載一些新書。順便一提,那個美德樂吸奶器也很糟糕,我很想把它換成更智能一些的設備(參見「吸奶」一節)。





TempTraq體溫貼會在需要請醫生的時候嚮應用程序發送信號。

圖片來源:

F. MARTIN RAMI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B

lueSmart的奶瓶套可以幫助家長調整合適的餵奶角度。圖片來源:

F. MARTIN RAMI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我會升級裝備,購買Kinsa無線智能溫度計和TempTraq可穿戴式體溫貼(20美元起),它可以把孩子的實時體溫發送到手機上。我祈禱我家老二肯喝奶瓶,這樣的話,等他/她喝奶的時候,我就會購入一個Blue Smart Mia餵奶神器(149美元),它採用硅膠材質,集成了定時器、溫度感測器和運動感測器,能夠監測餵奶角度是否合適,此外還帶有聲控麥克風,可以記錄餵食量,而所有的數據都會同步到相應的應用程序上。




直覺依然是最好的育兒工具,市場上售賣的設備中也不乏荒唐可笑的設計。然而,是這個世界要求我們跟上它前進的步伐,而不是孩子們。因此我們可以要求亞馬遜智能語音助力Alexa多訂購些紙尿褲,免得帶著孩子急匆匆地趕往超市補貨,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既然我們願意繼續享受科技帶來的舒適與便利,那麼育兒就不該成為我們生活中唯一停留在石器時代的領域。




等到我兒子開始考慮怎麼養娃的時候,世界大概已經大不相同了。「科技將更加潛移默化地進入我們的生活,哪怕屆時家庭和託兒所都使用了更多的先進技術,它們也會比現在更難察覺。」Rachel Saunders說,他在專註於年輕消費者的諮詢機構Cassandra公司擔任戰略總監。「它會融入我們的生活背景中。」




目前我們還沒有要二胎計劃,不過我已經可以開列出一長串要求親友贈送的禮物清單了。





吸奶神器




是的,吸奶對我而言完全就是件很不舒服的事。多虧了高科技設備,這種體驗改變了。





圖片來源:F. Martin Rami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美德樂致韻吸奶器




美德樂致韻吸奶器(Medela Sonata)擁有電子觸屏和智能手機連接功能,相比之下那些「有保險認證」的設備簡直就像是老古董。它不僅極其安靜(只有輕柔的呼呼聲),而且比標準吸奶器更舒適,效率也一樣高。400美元。





圖片來源:F. Martin Rami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illow智能吸奶器




Willow智能吸奶器是一款可穿戴的無線吸奶器,設備上不用掛奶瓶。它的管道集成在設備內部,擠奶時,電動泵能自動感應身體的變化。它還有配套的應用程序實時控制、跟蹤以及記錄每次擠奶的情況。480美元。





圖片來源:Babyation 





Babyation




Babyation將全套吸奶流程精簡到一個盒子里,裡面有冰袋、儲奶容器,所有部件都很容易清洗。母乳從小巧的吸乳罩經過管道流入奶瓶,因此母親穿戴整齊也能擠奶。配套應用程序會為新手媽媽提供速度和吸吮力度的建議。450美元。







你可能還關注:



「育兒」的世紀誤區 


為什麼高齡媽媽更勝一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日報·派 的精彩文章:

「雷克斯,吃沙拉。」特朗普在人民大會堂對蒂勒森說
今年最火的男裝風格了解一下

TAG:華爾街日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