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一生中所做的「七大精準預言」,不愧為「三國第一謀士」
三國第一謀士,非郭嘉莫屬,來看看郭嘉一生中所做出的「七大精準預言」:
第一:曹操能戰勝袁紹,官渡之戰前曹操兩敗於張綉,事業處於低谷,曹操本人都失去了信心,面對袁紹的咄咄逼人,曹操「出入動靜變於常」袁紹的力量明顯強於曹操,地盤比曹操大,手下的人馬比曹操多,而且又不斷打勝仗,但郭嘉認為曹操一定能將其打敗,這不是為哄領導開心而隨口一說,郭嘉從10個方面對二人進行了詳細分析,之後得到結論:曹操十勝,袁紹十敗。史書對郭嘉的「十勝論」有詳細記載,看看這個分析 ,不得不佩服郭嘉看問題很准,正如郭嘉預言的那樣,僅僅幾年之後曹操就擊敗了袁紹,消滅了袁氏集團。
第二,劉備終究會反叛,建安三年(198年)劉備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投奔曹操,郭嘉認為劉備這個人很危險,不過他倒不同意現在就把劉備殺了,因為劉備有英雄之名,又主動來投,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就殺了他會落下惡名。郭嘉的分析是理性的,所以曹操接納了他的建議,以左將軍之名將劉備帶到許縣控制起來。對未來如何安排劉備郭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對曹操說:「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在這段話里「宜早為之所」是關鍵,也就是要儘早對劉備做出合理安排,可惜曹操忽視了這一點,既沒有進一步拉攏劉備,也放鬆了對劉備的警惕,讓劉備去徐州執行任務,郭嘉聞訊急來相諫,但劉備已走,郭嘉嘆道:「放備,變作矣!」劉備果然一到徐州就發動了叛亂。
第三,攻劉備袁紹不會反應,劉備反叛後曹操不得不先解決他,開始派出其他人去徐州征討,但被劉備打敗,曹操決心親征,眾將皆反對。因為此時袁紹大軍已經南下,官渡正面吃緊,分兵攻徐州是步險棋,但郭嘉支持曹操,他認為:「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存亡之機,不可失也」,這是一名出色謀士在關鍵時刻做出的果斷判斷,正是郭嘉的話堅定了曹操的決心,結果一舉擊敗了劉備,而袁紹那邊果然沒有什麼反應
第四,孫策死於刺客之手,劉備雖然被解決,曹操面臨的麻煩還沒完,這就是背後的孫策。孫策聽說袁曹開決戰,想趁機北上偷襲許縣,有關情況被曹操方面偵知,「眾聞皆懼」,有人建議分兵以應孫策,但郭嘉反對,他認為:「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好端端的人怎會死於刺客之手?但神奇就在於孫策不久後的確被刺客殺了。如果曹操從官渡前線分兵去應孫策,那官渡之戰的結局如何就很難說了。
第五,袁紹諸子將陷內鬥官渡之戰後袁紹逃回北方,於建安七年(202年)得病而死。此時北方四州仍在袁氏集團手中,分別由袁紹的3個兒子率領,曹操率軍進攻,取得了一些勝利。多數謀士認為應趁機急攻,一舉消滅袁氏勢力,但郭嘉反對,他認為:「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主動退兵,做出討伐荊州的姿態,袁氏諸子看到危險解除,果然繼續內鬥起來,讓曹操分化瓦解、各個擊破,最終將他們消滅。
第六,北征烏桓必將取勝,袁紹的長子袁譚被曹操所殺,但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逃到了北方的烏桓人那裡,曹操考慮不將其徹底消滅還會有捲土重來的可能,但北征烏桓又擔心荊州的劉表會趁機向中原發兵,因而猶豫不決,曹操手下許多人也反對北征。郭嘉認為征烏桓意義重大,且北征一定能夠取勝,至於劉表,郭嘉認為他不過「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曹操再次聽從郭嘉的建議,親自率兵北擊烏桓並取得大勝。
第七個,公孫康會殺了二袁烏桓被擊敗後,袁尚、袁熙逃往遼東,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此時曹軍士氣正高,將士們都想殺往遼東去解決袁氏兄弟,但曹操卻下令回師。眾人問曹操原因,曹操不說,大家估計郭嘉又給曹操出了什麼妙策,於是去問郭嘉,郭嘉笑而不語,不久後公孫康果然把袁尚和袁熙的首級送來了。
縱觀以上精準預言,可以看出郭嘉經常可以見別人之所未見,經常能力排眾議,而次次都能應驗,這種判斷力令人感到恐怖,曹操評價他「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是非常符合實際的,郭嘉完全配得上「三國第一謀士」的稱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一般人都忽略了!
※汪曾祺,有「毒」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