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朝的制度之下必然產生「楊廣」?

隋朝的制度之下必然產生「楊廣」?

提到隋煬帝楊廣的時候,人們往往不能忘記他取得太子地位所用的手段。他本來不是隋文帝的太子,太子是其兄長楊勇。這個楊勇生活奢侈,喜好聲色,他的老 子漸漸對他失去了好感。趁此時機,楊廣就揣摩父親隋文帝的心理,投其所好。隋文帝喜歡儉樸、寬仁,楊廣就在生活上提倡節儉,不好聲色,故意在王府中安排了 幾個又老又丑的婦人,穿著粗布衣服,左右侍候。他又故意將樂器的弦弄斷,使樂器上布滿了灰塵,擺放在顯眼的位置。這一切當然都被老皇 帝看在眼裡,心裡喜滋滋的,感到這個兒子不賴。有一次,楊廣外出狩獵,正逢大雨。侍衛給他送來雨衣,他卻說:「兵士們都在大雨中淋著,我一人豈能穿上獨自 避雨呢?」文帝聽說這件事以後,更加喜愛楊廣。楊廣又在文帝面前中傷楊勇,誣陷楊勇在文帝生病期間,竟然盼望父皇快死。文帝聽後肺都氣炸了,不僅逮捕了楊 勇,公元 600 年還把楊勇廢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於是,有研究者說,楊廣其實是篡了太子位。後來楊廣弒父殺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可以說,楊廣的人生路從此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人們至今仍能感受到這位皇帝留存於世的一切。最為人們注意的是,做了皇帝以後,楊廣一改原來樸素簡約的作風,不僅奢靡侈費,崇尚浮華,而且特別貪戀聲色。

其實歷史上的皇帝,手上沾了別人血的,決不僅僅一個楊廣。就一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而言,刀尖上的血多是異姓的,等到第二代,為那把寶座,兄弟之間不僅明 爭暗鬥,用足計謀,而且動過心眼之後動刀槍,誰厲害誰就成為皇帝。楊廣之前秦二世已經為皇位殺了親兄親弟,之後的李世民也是手足相殘才履踐帝位的。在封建 的專制社會,楊廣的舉動雖為君子所不齒,卻幾乎是一種普遍現象。龍椅就一把,老皇帝的兒子卻有幾個幾十個乃至上百個,競爭厲害得很,肯定會有人使絆子、做 手腳。趨利避害,人之常情。古時許由逃名,人品高潔只是因素之一,從社會原因講,那時人君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與愜意、舒適相隔太遠,沒有後來封建 君主大權得握、高高在上的感覺。古書講,大禹新婚三四天,便出發治水。孟子說,「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史記》記述是「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 入」。確切數字我們且不去管他,總之很艱苦。禹是治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與下民一起同洪水搏鬥,操勞到形容憔悴,大腿上沒剩下多少肉,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禹的這種聖君形象,雖然為後世所讚揚,不少封建君主也以他為榜樣,但多是局限於口頭上,真正身體力行的人卻相當少。因此,歷史上的聖君賢主為數極少,不過堯、舜、禹、唐太宗幾個人,昏庸殘暴的帝王倒不少。

無他,制度使帝王變得如此。歷史上除去那些回天乏力的亂世君主,哪個不想做有道明君?就是那些出了名的明君,我們把他們的前期所作所為與後期的舉動加以比較,往往也能發現其中的「惡」摻雜著暴君的成分。所有這一切都是制度使然。

古代的制度,君主只能出自一家,唐朝姓李,宋朝姓趙,明朝姓朱。

異姓如果覬覦皇位屬於大逆不道,所以不管武則天多麼本領超群,最後還是還政於李家,去世後乖乖的與高宗李治同葬乾陵。那時皇帝真正「視國如家」,或者說 「視家如國」,他們怎樣折騰這個國家,自己成為怎樣的帝王,全憑他們自己的愛好,別人奈何不得。老百姓見他們治理國家還像那麼一回事的時候,就山呼萬歲; 實在活不下去了,就揭竿而起進而改朝換代。即使如此,改朝的前期也相當不太平,從上到下都在舊王朝生活慣了,便想方設法恢復過去的一切。比如清朝初建的時 候,以身殉明的人不僅有大臣還有普通百姓;清朝滅亡後,所謂的「遺老遺少」中又何嘗只是身居高位的人?什麼叫「環境」「氛圍」?

這就是!

在這樣的制度之下,出幾個楊廣,實在不是奇怪的事。歷史上,比楊廣還不如的君主不是也有嗎?楊廣的作為,並不單純是一種個人行為,也不能僅僅歸咎於他的 道德品質。專制制度與暴虐是連在一起的,前者為根本,後者是枝葉,專制制度不改變,不僅會有楊廣,還會有張廣、王廣、某某廣。以後清朝雖然秘密立儲,一定 程度上避免了預立太子容易激化諸皇子之間,甚至太子與父皇之間的矛盾之類的問題,緩解了廢除宰相制後皇權獨攬的困境,但宮闈內幕仍然不斷,接班人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加速了隋朝滅亡嗎
繁榮與開發的社會-----隋朝的統一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