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蘇富比春拍兩件文物過億

蘇富比春拍兩件文物過億

4月3日,註定是一個引起文物界、收藏界高度重視和驚喜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香港蘇富比(微博)2018年春季拍賣的收官日,首度有3件我國工藝珍品以超過億元(港幣,下同)價格在半日內成交。其間清康熙御制粉紅地搪瓷彩花卉碗及明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皆以2.39億元成交,前者改寫了清康熙御瓷的成交價紀錄,後者改寫佛經國際拍賣紀錄。  為什麼清康熙御制粉紅地搪瓷彩花卉碗及明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能拍賣到如此高價呢?兩件文物的價值安在?

康熙御制粉紅地搪瓷彩 開光花卉碗

康熙御制粉紅地搪瓷彩開光花卉碗為康熙年間的御瓷經典器物,以粉紅色釉為地,非常稀有,御制搪瓷彩中常見色地有紅、胭脂紅、黃、藍、綠等,卻罕以粉紅作地者。此碗器形雅正,弧壁渾圓,高嶺為胎,質密細膩,誠景德鎮御窯佳品,皚白美如雪。著粉紅為地,嫣緋嫩色,彷彿半怯羞容,庸須胭脂紅。畫四面梅花形開光,輕抹碧藍,內繪群芳,恰似倚窗觀晴空,青雲映花濃。碗內巧留白,碗底紅料書「康熙御制」雙行四字宋體款,罩雙方框,字體挺拔雋朗,照證清宮絕藝。  據介紹,如此神品可謂獨一無二,獨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同著粉紅為地,繪花相異,但論色彩、布局,卻能與此匹配。二碗巧奪天工,同以罕色作繪,遙想康熙當年,二碗似分別由兩名畫師同坊並繪,成於一爐。  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我國古董部國際主管及主席仇國仕介紹了這隻碗的可貴之處:此碗遞藏記載明晰有緒,可上溯至上世紀30時代上海收藏,更曾為亨利奈特及日本出光美術館舊藏,來源顯赫,現在得見,難能可貴。他還表明,領銜的這隻康熙花卉碗絕跡市場達30年之久,是最精深的康熙御瓷之一,與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另一件有著「兄弟」之脈。  康熙皇帝道德拔尖,品性好學,積極務實,思想前衛,對科學態度敞開,且廣任賢達,吸引敏思之仕、巧手之匠,身世不拘。又力興御作,紫禁城內設作坊,造就宮殿畫家、藝匠,聯同歐洲傳教士,通力合作,地利人和,為時雖短,卻為文藝開展迎來新姿,成果前所未見,制有此般雅器,獨具匠心,啟搪瓷彩瓷先河。  康熙搪瓷作,設坊紫禁城內,規劃有限,燒制時間僅只數年。初作彩瓷構思不一、繪飾各異,因此所用彩料,常常斟酌調製,然不多已見沿用因循,多施鮮黃、紺藍、金紫為地,繪艷華彩葩,其他色地之搪瓷彩瓷甚為稀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碗,四面開光繪牡丹、池蓮、秋菊,以及寒梅山茶,剛好是春夏秋冬四季朵研,風格與傳統寫意花卉共同,應出自我國畫師之手。加上梅花式開光,恰似園林洞門花窗,窗外門後別有天地。惟四屏開光之間,罕飾黃褐色煙葉,滲異國情韻,暗示一縷西風東漸來。  而此次拍賣的粉紅地搪瓷彩開光花卉碗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紋飾皆見洋風,施藝立異,前所未有,且以紅料書款,可悉其時尚未受後來藍款法規所限,也未見因循拘束,應屬康熙年間搪瓷作前期御瓷。此碗時代雖早,卻又胎佳色雅,藝技精深,遠勝試驗雛例,故極其珍罕。

明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作為本次春拍的重點拍品之一,明宣德御制《般若經》十卷在拍賣前便被寄予厚望,香港蘇富比特別為其建立單品專場,拍品以6500萬元起拍,終究以2.1億元落槌,加上佣錢以2.39億元成交,創下國際佛經文獻拍賣的最高紀錄。  蘇富比我國瓷器及工藝部資深專家沈恩文表明:「作為博物館級著作,《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從明代撒播至今,歷經600年傳承保存完好如新,非常可貴。」現在宣德御制四大部經中,《華嚴經》不知所蹤,《寶積經》及《涅槃經》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只要這套《般若經》被私人藏有。  明朝宣德年間,宣宗賜聖僧慧進「毗盧冠織金(衲衣」,詔至宮中,與僧眾對寫「金字」版別的四大部經,為國祈福,傍邊就包含了今次上拍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即《般若經》)。這個《般若經》共600多萬字,眾僧以泥金對寫,這等人力物力是多麼誇大。  永樂一朝(1403-1424年),皇帝篤信藏傳釋教,對弘佛宣教之事竭盡全力,宣德帝(14261435年在位)延其祖父之業,續種善因。是以永宣年間,御制釋教重器輩出,唐卡聖像、鎏金銅像、瓷質供器,傍邊不乏巨著絕品,足見二帝虔敬之心。  據晚明和尚太汝明河(1588-1640/41年)所纂《補續高僧傳》,華嚴宗祖師慧進(1355-1436年)諳通梵學,眾所欽服。宣德年間,皇帝奉慧進為大國師,邀其進京開講佛經教義,且率一眾僧俗,泥金對寫《大寶積經》《聖大般涅槃經》《大方廣佛華嚴經》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四部釋教經典(後三經以下簡稱為《大涅槃經》《華嚴經》及《大般若經》)。  這四部御制佛經,其間《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以及《聖大般涅槃經》四十卷並《大般涅槃經後分》兩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這兩部佛經前皆具宣德皇帝御制寫經序,編年大明宣德五年(1430年)。不管書風、佛圖、泥金、箋紙,此《大般若經》均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大寶積經》與《大涅槃經》二部同。《大般若經》原共六百卷,現僅存十卷,其他命或與《華嚴經》同,盡皆佚失。  現見十冊《大般若經》,經折裝,磁青紙本,裱以羊腦及頂煙墨制,漆烏亮滑,猶如明鏡,是為羊腦箋,色澤含蓄靜寂,配以泥金書寫、製圖,歷久彌堅,是認為宮殿御制佛經專屬。磁青紙本泥金經文,以台閣體書寫,字體整齊正經,明亮清明秀逸。台閣體,乃明代盛行書體,書法家沈度(1357-1434年)尤擅此體,宣德帝也有書此體。此冊內經牌贊與佛說法圖等,有別於泥金經文,乃是羊腦箋上淺刻勾勒,再細筆填金,彷如戧金漆金,細緻入微。  此十冊《大般若經》之首冊前有勾勒填金經牌贊,上有「御制」兩字,下書字八十,為國祈願,四周飾以五爪游龍,江崖海水之上,逐珠穿雲而行。此經牌贊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編年宣德五年之經冊所見,千篇一律,卻有別於前述永樂年制例。此經牌贊上綴蓮花,似乎天降瑞蓮。  首冊經牌贊後,續有佛說法圖,共繪神明四十身,布局見巧思,細節知細緻,處處刻劃入微,莊重高雅,獨是此圖已足珍,其風格又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宣德五年經冊之佛說法圖挨近,僅布局與個別聖像有異,必屬同一御作所制。  十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宣德御制,種功積德,磁青雅紙濃色沉蘊,經文字體穆如清風,填金佛圖寶相莊重,款式裝幀沿用有法,種種皆有仗於朝廷僧俗通力協作,才可成此重冊,集法書、繪描、勾填等藝之大成。呈現於拍賣場之明初御制經卷極為稀少,寥若星斗。  此套《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品相尤佳,除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宣德御制《大寶積經》與《大涅槃經》外,現在沒有見到過其他同類藏品。這套上拍的明宣德佛經據錄早於1917年已為京都貴族珍存,再經Fujio Fujii 及 Thomas Phillips 三世上校所蓄,秘藏不露,直至2014年大英博物館明朝大展才重現人間,極為可貴。

文章:https://www.newpaimai.com/h-nd-92-103_356.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圈 的精彩文章:

哥窯為何在市場 輸在價格戰上

TAG:古董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