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強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試問誰與爭峰?

最強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試問誰與爭峰?

原標題:最強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試問誰與爭峰?


經過一天半的演示彙報和評委評議投票,「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2018年4月10日在北京揭曉。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名單如下(以時代早晚為序):


1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


2 山東章丘焦家遺址


3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

4 寧夏彭陽姚河塬西周遺址


5 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


6 陝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


7 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


8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


9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


10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



通天洞遺址及其環境


1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

發掘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作為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完整保存著從舊石器時代到3500年前古人類生活、居住的遺存。遺址內發現了舊石器—銅石並用—青銅—早鐵時代的連續地層剖面,填補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舊石器文化層內出土典型的勒瓦婁哇-莫斯特文化石製品,這對重新認識莫斯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進一步探討亞歐大陸東西兩側史前時期人群的遷徙、擴散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此外,遺址的青銅及早期鐵器時代地層堆積中經浮選所得碳化小麥證明這裡或許存在一條小麥傳播通道



北區晚期居住期房址分布圖


2 山東章丘焦家遺址


發掘單位: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


章丘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遺址內發現了極為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存,包括1圈夯土牆和壕溝、215座墓葬、116座房址和1座陶窯,974座灰坑絕大多數屬於大汶口文化。空間上排列有序的房址,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通過對墓葬的清理,取得豐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埋葬和祭祀材料,墓葬等級分化明顯,存在毀墓現象。近半數墓葬出土有玉器,應是黃河流域一處重要的用玉中心;發現的夯土城牆和壕溝遺迹表明,焦家遺址應是目前發現的海岱地區年代最早的城址。



偏洞室墓M283

3 陝西高陵楊官寨遺址


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高陵區文體廣電旅遊局


楊官寨遺址是關中地區仰韶中晚期的一處特大型中心聚落遺址,其東北部發現一處大型公共墓地,發掘面積約3800平方米,共發現史前墓葬343座。墓地內墓葬分布密集且無疊壓打破關係均為東西向,應經過嚴格的規劃。墓葬形制主要有洞室墓和豎穴土坑墓兩類,其中偏洞室墓占墓葬總數的80%以上。部分墓葬附近發現疑似柱洞遺迹,推測可能是「幡」類墓上建築遺存。這是國內首次確認的廟底溝文化大型成人墓地,本次發現的偏洞式墓葬屬目前所知最早的同類遺存,將偏洞式墓的出現年代提前了600多年,為以及該類墓葬的起源與傳播,以及關中地區與中國西部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影響提供了珍貴材料。



車馬坑(馬匹壓在車輛的下面)


4 寧夏彭陽姚河塬西周遺址


發掘單位: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彭陽縣文物管理所


姚河源遺址是寧夏南部涇水上游地區首次發現的一處大型西周遺址。遺址分為晚商、西周、東周三個時期,以西周為主,遍布整個遺址,東周其次,晚商遺存僅零星分布。遺址分居址區、作坊區和墓葬區。居址區內發現有水網、路網、壕溝、牆體、灰坑等。墓葬區位於遺址東北部,發現墓葬、馬坑、車馬坑、祭祀坑50餘座,包括一處特殊的刀把型馬坑和分層埋葬有羊、牛、人三層犧牲的祭祀坑。值得一提的是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計7塊,共計完整刻辭35字,是迄今最西北的甲骨文發現地。上述發現進一步顯示了姚河塬遺址等級和地位的特殊,屬於某一西周封國的都邑遺址,是目前西北地區發現的唯一一處西周城址。



鄭國三號車馬坑全景

5 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遺址


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近兩年來,位於新鄭鄭韓故城、一北一南分布的北城門遺址和鄭國三號車馬坑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首先,對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的發掘,揭露了春秋戰國時期城門的構造以及16條春秋至明清時期道路的走向,從而印證了對鄭國「渠門」的記載。同時還首次在中原地區東周時期王城遺址中發現了戰國時期帶有防禦體系的瓮城城牆;其次,鄭國三號車馬坑坑內殘存4輛拆車葬式的木車,出土的彩席頂棚和各類車馬器為研究我國周代車馬葬制、葬俗等內容提供了重要的學術依據。



櫟陽遺址三號古城三號建築遺址(上北下南)


6 陝西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


發掘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


據文獻記載,櫟陽城是秦獻公秦孝公時期、秦楚之際塞王司馬欣時期,漢初劉邦的都城所在。櫟陽城遺址的發掘是一項持續了多年的考古工作。在復探早年考古成果的基礎下發掘確定了「二號古城」、「三號古城」,在三號古城內發掘了多座大型宮殿建築。三號古城發現的半地下建築、浴室、壁爐等等設施,空心磚踏步、巨型筒瓦、瓦當等等遺物是迄今為止在秦考古發掘中的最早發現,多數秦漢建築制度均應始於櫟陽城。此外,在試掘手工業區時發現有大量灰坑以及鑄銅業相關遺迹。



朱倉M722陵園遺址1號台基東部及內陵園東門址(由東向西)

7 河南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


發掘單位: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東漢帝陵封土平面為圓形,墓葬為長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為南向。東漢陵園採用內外陵園制度。內陵園是以帝後合葬墓為中心,周邊有周垣或道路環繞。外陵園以大面積夯土建築基址為主,集中分布在內陵園的東北側。文獻中記載「石殿」、「鍾虡」、「寢殿」、「園省」、「園寺吏舍」等陵園諸要素與考古發現初步對應。



大上清宮遺址總平面圖


8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


發掘單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江西省鷹潭市博物館


目前已揭露出大上清宮核心區域上清宮中軸線以東的範圍5000平方米,建築基址有龍虎門、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閣、三官殿、五嶽殿、天皇殿、文昌殿、明清碑亭、東廂房等,周邊環繞磚砌院牆。根據文獻推測主體殿宇基址的建築年代為明代。上清宮院牆東側揭露出兩處清代基址—崇元院和提點司,並發現宋、元時期磚砌地面、灰坑等遺迹。遺址內出土大量宋至清的瓦當、滴水、脊獸、石欄杆等建築材料和貨幣、陶瓷器等生活用具,為探究大上清宮的歷史沿革、研究道教考古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JZ1、迴廊西南轉角、與亭式建築JZ6(上北下南)

9 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


發掘單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寶馬城遺址是近年來發掘的保存狀況最好、揭露面積最大的金代建築遺址之一,也是近年來東北地區遼金時期乃至全國歷史時期考古工作中少見的高等級遺址。經考古發掘,完整揭露了位於院牆內迴廊外東南角的大型夯土台基式建築址(JZ4)以及外牆東南角與南牆正中南門。搞清了城內主要建築(組群)的形制與布局,增強了對城內排水溝設置以及城內外整個排水系統的了解。該遺址的發掘,是中原地區以外首次通過考古發掘揭露的國家山祭遺存,對了解當時生活習俗與宗教信仰,研究金王朝對於東北邊疆的經略以及南北方文化的交流與互動,探索中華文化多樣性、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文物出水現場


10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


發掘單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工作的開展,證實了彭山江口是張獻忠大戰失敗後的沉銀之地,以考古實物為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不是傳說。遺址共出水各類文物三萬餘件,其中包括屬於張獻忠大西政權的金封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和「大順通寶」銅幣等。此外還有屬於明代藩王府的金銀封冊、金銀印章等。從時代上看,從明代中期延續至明代晚期;從地域上看,這些文物的來源涵蓋了明代的大半個中國。本次考古發掘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內水考古項目。圍堰排水進行水下考古的工作方法,也開創性地為今後灘涂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借鑒經驗。在專業性較強的考古工作中公開招募志願者且全程參與考古發掘,真正做到了讓公眾了解考古、走進考古和享受考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的精彩文章:

【新書介紹】學習考古
【佳作推薦】清涼寺史前墓地

TAG: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