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黃揚名:你沒有想像中與眾不同

黃揚名:你沒有想像中與眾不同

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讓每個人都有了發聲的機會,也讓歷史進入了另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人人渴望著展現自己與眾不同的那一面,渴望著成為那個可以「爭鳴」的人。但,你真的可以與眾不同嗎?如果可以,又該如何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呢?黃揚名老師的這篇文章就為你解答這一切。


你沒有那麼與眾不同

你渴望與眾不同。然而,很可能只是你的想像。如果你覺得自己很獨特,那麼你可能低估了與別人的相似。

真正與眾不同的人,擁有三類特質:

大眾較少擁有

較易被大眾察覺

評價正面

在強調個人主義的社會,人們傾向與眾不同。如今,追求與眾不同的風潮也開始在華語地區興起。但是與眾不同究竟是一種真實的現象,還是自我感覺良好?以及怎樣做一名與眾不同的人?Chadly Stern 博士好奇究竟與眾不同的感覺會受到什麼影響,與眾不同是自己想出來的嗎?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

Chadly Stern 博士請實驗參與者填一份問卷,這份問卷有 19 題和政治傾向有關。研究步驟如下:

針對每一個問題,你先評判自己對於句子陳述事實的認同程度;

接著,你要再看一次題目,並評判其他實驗參與者與你的評判的符合程度,也就是你要自評自己是否「與眾不同」。

實驗結果顯示:政治傾向上比較開放的實驗參與者,會低估自己和其他實驗參與者的相似程度。換句話說,也就是說比較開放的實驗參與者,會自以為自己與眾不同。政治傾向中立或保守的實驗參與者,則會高估自己和其他實驗參與者的相似程度。

接著在第二個實驗中,研究者用了類似做法,但是實驗參與者這次要評判美國民眾與自己的評判的符合程度。此外,實驗參與者也要說明自己對於「與眾不同」的需求。

第二個實驗重現了第一個實驗的結果。而且,研究者發現,實驗參與者對於「與眾不同」的需求是一個中介變數。也就是說他們的政治態度會通過影響他們對於「與眾不同」的需求,進而影響他們對於自己是否「與眾不同」的評判。

中介變數是一個心理學研究常用術語,如果不明白的話不要緊,上面這句話大致解釋就是:

自以為開放的人,會覺得自己是獨特的、別人都不懂他們,但實際上他們高估了自己「與眾不同」的程度。他們是因為自己很渴望「與眾不同」,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認知。

但對於保守的人來說,他們會認為大家的想法都一樣,不在乎自己是否是與眾不同的,當然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希望別人都能夠認同他們的想法。

所以,如果你常常自戀地覺得自己很獨特時,可能要提醒自己,這是不是因為很渴望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所以低估了自己與別人的相似程度。反之,如果你本身不是一個喜歡與眾不同的人,可能要提醒自己是否常常誤以為別人都同意自己的看法。藉助心理學研究,你才能真正理解「與眾不同」;否則,你可能一輩子都活在自我幻想之中。


與眾不同的人怎麼樣?

相信大家周邊都有這樣的現象:一些朋友喜歡特立獨行,而另外一些人喜歡從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與眾不同的人又有什麼特殊的人格特質呢?為了解答這一問題,Daniel Leising 教授做了另一項研究。

研究做法很簡單,Daniel Leising 教授要求 168 位實驗者用 3-10 個形容詞來形容他們自己,然後用同樣的方式去形容下列四種人:

一個你熟識且喜歡的人

一個你不熟識但喜歡的人

一個你熟識但不喜歡的人

一個你不熟識也沒特別喜好的人

最終,這個實驗總共產生了 624 個形容人的形容詞,接著研究者請另外不同的實驗參與者分別針對這些形容詞的屬性去評分,評分標準包括:

這個詞在社會上的評價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這個詞是否是容易被你察覺的

這個詞的重要性

這個詞是否長期可用而非短暫的

這個詞的具體程度

這個詞的特質是否為多數人所擁有

在這些指標上,只有「社會評價」這個指標的分配是有兩個極端的,也就是說比較正面和比較負面的辭彙數目都較評分居中的辭彙多;但其他幾個標準中,都是評分居中的最多,兩個極端的辭彙較少。這個結果表明:

1:評價越正面的、越重要的人格特質也是越多人所擁有的;

2:重要的人格特質不一定容易被察覺,可能是比較內斂的;

3:評價與重要性之間的關係為非線性的,比較正面或比較負面的辭彙都被認為是比較重要的。

我想大家更想知道的是各類別中得分比較高與較低的辭彙是哪些吧,在此介紹一些有意思的詞:

評價正面的:智慧的、受喜愛的、誠實、聰明的、可愛的、有吸引力的、獨特的

評價負面的:反社會、厭世、沒有人性、懷惡意的、卑劣的、不誠實、厭惡的女人

較易被察覺的:有吸引力的、外向的、運動型的、有男子氣概的、有魅力的、超友善的、有企圖的

較不易被察覺的:深層的、不忠的、假的、沒原則的、虛偽的、卑劣的

重要的:誠實、獨特、可信賴、真誠、令人喜愛的、寬容的

較多人擁有的:有人性的、好人、脆弱的、社交的、努力生活的、有生產力的、需要被愛的

較少人擁有的:充滿恨意的、有毒癮的、沒人性的、沒有偏見的、冷血的、卑劣的、厭世的

這裡有一些現象很有意思:比如人們普遍認為,最重要的特質里有寬容;大部分人都有的特質包括「渴望被愛」。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分析更多有意思的現象。


如何做一名與眾不同的人?

Daniel Leising 教授的實驗除了描述現狀之外,其實也可以提供大家一些生活上的指引。假如你想要當個與眾不同的人,那就應該多培養較少人擁有的特質,也應該多具備一些較易被大眾察覺的特質。試試看以下兩組辭彙,想想看,你心目中最與眾不同的人是不是或多或少具備以下氣質呢?

較易被察覺的:有吸引力的、外向的、運動型的、有男子氣概的、有魅力的、超友善的、有企圖的;

較少人擁有的:充滿恨意的、有毒癮的、沒人性的、有偏見的、冷血的、卑劣的、厭世的。

另外,如果希望做一名與眾不同的人,還被世人接受。那就應該多具備一些評價正面的特質,也就是:

評價正面的:有智慧的、受喜愛的、誠實、聰明的、可愛的、有吸引力的、獨特的。

當然人格特質並非想要就會有的,但我們可以透過生活習慣的改變,漸漸讓它散發出來。


小結

喬布斯說過: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里。

很多人聽這段演講時很激動,但聽完後卻鮮有人做到。不是因為不懂,而是不知道自己過的是別人的生活。當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就越來越不太可能有跟你一樣的人。尋求同理很難,尋求認同更難,所以反倒不如將你自己從別人的期望中抽離出來,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文章:黃揚名

編輯:李亮


開智好文

如何從智力不對稱到信息不對稱?

如何快速獲取優質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如何科學決策?你需要知道這 7 種心理模型
想學習認知科學?台灣輔仁大學黃揚名教授招收大陸學生啦!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