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咸豐有三大錯,第二錯毀圓明園,第三錯是災難性的

咸豐有三大錯,第二錯毀圓明園,第三錯是災難性的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權的皇帝,咸豐帝的一生可謂是備受爭議,喪權辱國,不思進取,愚昧無知等均是他人生的標籤。有人還說,咸豐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倒霉的皇帝,列強入侵,千年未有之變局,他遇上了;史上最大規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他遇上了;西方崛起,天國權威受挑戰,他也遇上了!

其實,咸豐本可以和這些「不愉快之事」說不,也不用承受來自後人過多的「指責」。咸豐的一生之所以「悲催」,只因為他幹了三件錯事:當皇帝錯,逃跑錯,選人還是錯。這些錯誤,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哀,更是大清的劫難!

當皇帝——第一錯。對晚清歷史稍微有點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道光皇帝理想的繼承人是恭親王奕?,而不是咸豐。歷史事實也表明,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說,蹩腳且柔弱的咸豐在治理國家方面遠沒有文武雙全的恭親王奕?強。若不是老師杜受田讓其「藏拙示仁」,「藏拙示孝」,避開與奕?搞正面競爭,估計他連皇帝寶座的邊都沾不上。

當皇帝也沒有什麼不對,畢竟這是每一位皇子的追求,可以理解。但問題是當時大清內憂外患,危機四伏,繼承大統之人必定需要有遠見卓識和過人之膽略,可咸豐並沒有。咸豐並非雄才大略之主,他思想保守,不思進取,排斥西洋事務,不暗國際規則,導致大清在自己的手中進一步沉淪。所以說,咸豐並不適合當皇帝,這位置,他坐錯了;當然,是道光讓他坐上去的。

放棄北京,逃往避暑山莊,至人民於水火不顧——第二錯。咸豐當上皇帝之後,其拙劣的治國才能與外交手腕就此暴露無遺。首先,他罷免了恭親王奕?軍機大臣之職務,使朝廷內部的開明人士深受打擊。其次,在與英法代表談判修改條約時,居然縱容前方將士扣留公使,還殺害幾人;取得小勝之後,乾脆直接撕毀《天津條約》,終於引來兵禍。

聞知僧格林沁騎兵團在八里橋戰敗,英法聯軍開往北京時,咸豐既沒有組織軍民抵抗,也沒有調兵進京勤王,更不敢親自鎮守國門,而是直接逃往承德避暑山莊,放棄首都北京,至人民於戰火而不顧。作為天朝上國的皇帝,外敵入侵之時,居然有如此窩囊之表現,著實令國人寒心。咸豐這一逃跑,不但使國都淪陷,圓明園被毀滅,自己也是威信掃地,屈辱終身!

挑選八大輔政大臣,不考慮奕?因素——第三錯。逃往承德避暑山莊後,咸豐下令恭親王奕?留守北京與英法代表談判,讓其全權處理外交事務,並簽訂新約。咸豐在承德避暑山莊「狩獵」期間,並不想著如何去重振國威,如何開展變法圖強,而是貪圖享受,連同在北京的戲班也徵調到承德為其服務,過著類似太平君王之生活。此外,咸豐體質不好,身體羸弱,但卻縱慾過度,以致英年早逝,年僅31歲。

咸豐臨終前,為年幼的儲君載淳(同治帝)挑選了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等八位輔政大臣。這八位大臣中既有宗室勛貴,也有皇親國戚,也有漢族官僚,但他們都同屬於咸豐的親信。如此之輔政人選,實在是大錯,而且必定會出現問題,因為沒考慮到奕?與慈禧的力量。要知道,自己逃往承德避難時,北京的爛攤子可都是由奕?去收拾的。在確定輔政大臣時,居然沒有奕?的位置,這自然讓其大為不滿,憋了一肚子氣。後來,恭親王奕?與慈禧聯合發動「辛酉政變」,逮捕八大輔政大臣,與此不無關係。

總而言之,在危機四伏的晚清時代,柔弱的咸豐確實不適合當皇帝。他一生的三大錯誤,影響極大,尤其是最後一個,影響了晚清五十年的歷史走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天京事變中,為什麼是韋昌輝殺楊秀清,而不是他人?
這些英雄曾用鮮血抗爭侵略者,值得每個人銘記!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