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為什麼有「家天下」的思想?歷史專家:一個原因
最新
04-11
三皇時代,講究的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血統世襲制,這個在五帝時代改變成了「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嘖嘖,瞅著都民主。禹之後指定了皋陶、伯益兩個候補人,但是禹兒子啟把候選人幹掉了自己稱了王,帶著「天下都是我的」思想把禪讓制廢了並且建立了華夏第一個王朝「夏朝」,也標榜著選舉變成了世襲,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但需要注意一點的是,禪讓和禪讓制並不一樣,歷史上有記載的可是一直到清朝都有禪讓的例子出現。比如漢朝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這個禪讓是沒辦法好么!刀子都架脖子上了不禪讓不行呀。
「家天下」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上的分化。離開華夏文明發祥地黃河流域,隨著統治者統治下的成員越來越複雜,地域越來越廣大,「家天下」這種做法也是為了讓統治更集中化、私有化。一代不行就下一代,第一代拼死拼活獲取了民眾和土地,總不能拱手讓給外人吧?「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就是家天下最好的表徵。
再簡單點,跟過去現代的「家」也一樣,父輩辛苦攢下來的財富當然是留給下一代,難道因為鄰居是十大好青年就拱手想讓?這不科學也不「人性化」。PS:也有無償捐獻全部家財的,但畢竟是少數。
※自古韓國是不是中國的一個省,歷史學者:看看歷史
※起兵反清,為何明朝遺民不支持吳三桂?歷史學家:三個原因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