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其實驪山並不只是秦始皇的陵墓

其實驪山並不只是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陵南依層層疊嶂、山林蔥鬱的驪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卧在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現代考古證明,秦始皇陵地宮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幾千年來未被盜掘。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園,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奮和聰明才智的結晶,是一座歷史文化寶庫,在所有古代帝王陵墓中以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而著稱於世。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著棺材,墓室裡面放滿了奇珍異寶。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靠近就會被射死。墓室里還注滿水銀,象徵江河湖海;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徵日月星辰;墓里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殊不知驪山並不只是秦始皇的陵墓,在這裡還埋葬著其他帝王,往上追溯七千餘年,在那個上古時期的華夏文明歷史中,曾經也有幾位帝王埋葬於此,而且她們還是純血緣的伏羲女媧氏的後人,華夏文明的先祖,甚至比我們公認的炎黃二帝都要早上兩千餘年。

故事是從羲暤說起的。羲暤,男,姓風,名羲暤(hao),為純血緣伏羲氏傳人,中國氏族聯盟時代伏羲女媧氏政權的第十任帝。

羲暤生於伏泰九年(己丑,前7472),出生在陝北的洛川。他的父祖兩代一直都居住在陝北的洛川,他本人也是在陝北長大成人,是一個地道的陝北人。他從小就極聰明,青年時代便以發明「刀筆」和「陶書」而聞名於世。

在伏羲女媧時代,雖然已經有了一部分上古文字,但卻沒有紙筆,把文字記錄下來還極為困難。羲暤發明了用堅硬的石塊磨製成鋒利的刀筆,這種刀筆可以在岩壁、獸骨、陶器和石板上刻寫文字。後來他受到燒制陶器的啟發,又發明了用泥土製成板狀,放入窯中燒製成陶片,然後用來刻錄文字和圖案,這便是遠古時代最早的陶書。

現代地下挖掘所見遠古陶書均為古老的符號文字,因年代久遠極難辨認。我國的古文字學者和考古專家目前正在努力破譯這種文字。

羲暤的聰明才智,贏得了伏羲大氏族各部落的尊重和敬仰,他很快被九任帝伏泰任用為輔政重臣,後來又被確定為帝位繼承人。公元前7444年,伏羲女媧政權的九任帝伏泰去世,羲暤正式稱帝,成為伏羲女媧政權的第十任帝。

羲暤即位後不久,帝都密城再次遭到洪水襲擊。羲暤率領部族逃亡於高地,都城已經被洪水沖毀。羲暤只好把帝都遷到關中的臨潼。

羲暤執政期間,仍施行原始公社的政治制度,各部落村民由村社統一管理,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人與人之間完全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各部落村社的頭領都是由村民公選的,他們的職責就是領導族人發展生產,改善生活,並沒有任何謀取私利的特權。其婚姻制度也還是以女性為主的對偶婚姻,本部族有血緣關係的男女仍禁止通婚。

羲暤在位時,曾創造了許多上古符號文字,這些文字促進了我國遠古文明的發展,同時也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羲暤在位執政虛記四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卒於羲暤四十一年(戊戌,公元前7403年),終年七十歲。羲暤死後,遺體葬在了驪山(今陝西西安市臨潼區東南),尊號帝羲暤。

伏羲女媧政權的十任帝羲暤去世,他的族人印槍正式即帝位,仍立都於臨潼,成為了伏羲女媧氏政權的第十一任帝,也是一位女帝。

印槍執政的後期,大伏羲氏族的各大部落逐漸強大起來,一些部落的首領開始覬覦帝位,提出了民主選舉輪流執政的建議。印槍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對一些政治制度進行了改革,把原來的伏羲氏獨家執政,修改成由各部落民主選舉有德者為帝。當時,崛起於太行山的大庭氏部落最為強大,年輕的女酋長新印頗有才華。經過各部落大酋長民主選舉,新印被確定為帝位繼承人。印槍執政的晚年,國家的政務基本上已經控制在了大庭氏的手裡。

印槍在位執政虛記四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卒於印槍四十二年(庚辰,前7361),終年七十三歲。印槍死後,遺體葬在了驪山(今陝西西安市臨潼區東南),尊號帝印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范兒 的精彩文章:

看了這個故事才知道,歷史上最兇悍的皇后賈南風原來是有遺傳的
《甄嬛傳》:甄嬛才是真正的腹黑女

TAG:愛歷史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