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菩提道次第廣論》親近善士》依師軌理》概要

《菩提道次第廣論》親近善士》依師軌理》概要

學誠法師:《菩提道次第廣論》總攝佛法,次第明晰,特別有系統完整的菩提心修法,能銷融宗派諍論,促進佛教界的團結,並且比較契合現代人系統次第的科學思維習慣。

要點

真正重要的第一件,是自己求自己,要成為一個修學佛法的具相弟子;因為你自己沒有這個條件,所以你拿這個貪、瞋、痴要想去求善知識的話, 一定會出毛病,越走越遠。

思考題:

1. 為什麼要先觀察自己是否具足弟子相,然後才能去依止善知識?不依次次第會有什麼過患?

2. 敦巴與桑朴瓦的公案說明了什麼?我們應該學哪一個比較好?為什麼?

那麼,現在我們了解了,進一步說前面老師是這個樣的條件,學生是這個樣的條件,那麼現在怎麼樣的運用這個條件,互相教跟學。

【「第三彼應如何依師軌理者。」】

這個時候怎麼樣去依這個老師。下面文:

【「如是若自具足器相,應善觀察尊重具否如前說相。應於具相,受取法益。」】

下面就告訴我們的,第一步先自己來觀察一下,具足不具足?具足修慶慰,不具足趕快努力。所以真正重要的第一件,是自己求自己,要成為一個修學佛法的具相弟子。

在這一點上面我一再提醒諸位,擺在心上面,現在我們不要一開口,「現在跑遍天下看見沒有一個人是像樣的」,這是完全錯誤。我們應該默默的反省自己是不是像一個修學佛法的人,這個必須要具足的。如果你這一個條件不具足的話,即使你在佛國裡面,你一條路,只有下地獄,這個非常重要。

有了這個,進一步,然後那個時候,就要善巧的,很認真的去觀察,你要依靠的善知識是什麼樣的情形?具不具像前面所說的這個條件。這個次第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我們不了解這個,不照這個次第的話,那是一個絕大的大毛病,非常大的危險。因為你自己沒有這個條件,然後就拿我們世俗的觀點去衡准那個對方,一定出毛病。

因為我們世俗上面要求的是什麼啊?世俗上面的要求就是貪、瞋、痴相應的。這個真正的佛法的善知識幫忙你凈化貪、瞋、痴的,一定在這個上面,兩個彼此間兜不起來的,完全兜不起來的,所以你拿這個貪、瞋、痴要想去求善知識的話,緣木求魚,越走越遠。

這是為什麼他這個次第擺成這個樣的,這一點要注意。所以我們看那個大善知識那些傳記什麼等等,他都是這樣,跑上來都給你一盆冷水。這為什麼原因呢?這個有很多特殊的道理在,這個事情在這個地方我們不能詳細的深談,總希望大家善自努力。

然後自己有了這個條件,也找到了可以依止的善知識,那個時候就跟著他受佛法,好好的修學。那麼這個時候,這個傳承當中又告訴我們有兩種不同的辦法。

【「是復有二傳記不同,謂善知識敦巴與桑朴瓦。」】

這是他們兩個人的作法不一樣,這兩個都是有不同的師承,有不同的內涵,這兩個當中應該採取哪一個,我們看一下。

【「桑朴瓦者,尊重繁多,凡有講說,即從聽聞。自康來時,途中有一鄔波索迦說法而住,亦從聽聞,徒眾白曰:『從彼聽聞,退自威儀。』答云:『汝莫作是言,我得二益。』」】

那麼這兩個人當中,先說後者桑朴瓦,他的善知識很多、很繁,多的話--數量,繁的話--內涵也很雜,各式各樣的善知識,乃至於凡是有講有說,他都要去親近他,要去聽聞他。乃至舉一個例子,有一次他從康,就是西康,進入到西藏去的時候,半路上面有一個在家人在那裡說法,他也跑到那去聽,所以他那個徒弟就說:「師父呀,這個在家人是普普通通的,你這樣子的一個了不起的大法師,你怎麼跟他聽呀!」他怎麼說?「你不要這樣說,我可得到兩個好處啊!」這樣的一位了不起的大善知識。

桑朴瓦那個人如果拿我們中國現在的,我們不一定現在的,我們中國歷史上的那些祖師,比擬一下的話,就相當於什麼?相當於什麼潮州,黃檗,那些大師。他是阿底峽尊者下面的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善知識,我們可以想像這個人的程度、成就,他在康地那個弟子非常多,那個道場非常了不起,這麼一個人,結果一個普普通通的那個在家人在那裡講經,他就恭恭敬敬跑的去聽。

這一點是對我們是一個絕重要的、絕大的一個提示,那麼這是一類。另外

【「善知識敦巴者,尊重少,數未過五。」】

他的尊重非常少,他的善知識不多,總共算起來還不到五個。那麼,現在這兩類當中那一個好呢?下面告訴我們。

【「博朵瓦與公巴仁勒喇嘛共相議論,彼二誰善。」】

說:那二者當中那一個好啊?現在說。

【「謂於未修心,易見師過,起不信時,善知識敦巴軌理善美,應如是行。現見此說,極為諦實,應如是學。」】

他有一個條件的,什麼條件呢?先要經過一個時候的修習,怎麼修法?他是在下面告訴我們,就是我們修習依止善知識的重要,種種方便善巧。你有了這個修習以後的話,你就看人家,只看見他的好處,不看見他的缺點。所以我們想一想那個法華上面的那個常不輕菩薩那個公案,他看見任何人,他說:你們都是成佛呀,我不輕你們。他看見任何人,他覺得他就是將來的佛,那是經過了修行以後的。

在我們沒有修,這個情況之下,我們動不動看見別人的過錯,那個時候,比較起來,學敦巴尊者來得好,學後者。不過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一點,說反正這個裡邊有兩個傳承,我們學後者,稍微找到幾個善知識就可以了,其它的人你動不動就看他的過失。這個錯了,這個概念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把它消除掉。想想看他真正的內涵是什麼?是說他已經認真的修習過了,必然的結果。而我們現在呢?沒有修習。你想不想向上爬?當然我們想。如果想向上爬的話,千萬不要自甘墮落。

所以前面告訴我們,那些真正的大善知識,他都把這個眼睛向上看。這個人,不怕自己差,就怕自己爛,一爛就沒有用;反正我就這個樣了,混混,那誰也拿我們沒有辦法。

所以碰見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是的,因為沒有修習過,所以應該采後者比較好。但是那個時候我們心裡感到慚愧,深深的慚愧!我們的條件太差,正因為條件太差,只能用這個方法,然後要努力增上,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歡迎分享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提道次第廣論 的精彩文章:

最究竟的孝道 學誠法師答疑

TAG:菩提道次第廣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