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牡丹花成為群眾 同步奔小康的致富之花!」

「讓牡丹花成為群眾 同步奔小康的致富之花!」

近日,位於安龍縣招堤街道辦西河社區碧第塘組的安龍牡丹園裡,五顏六色的牡丹競相綻放,紅的似火,黃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前來賞花的遊人紛紛拍照留影,徜徉在牡丹花的海洋里。微風輕輕吹過,陣陣清香便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安龍牡丹園由貴州宜森達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於2014年投資600多萬元,從當地村民手中流轉300多畝土地修建而成。牡丹園所種的牡丹分為觀賞牡丹和油用牡丹兩種。該園的觀賞牡丹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色,以及複色九大體系10種花型,36種品種,共有100餘畝。而油用牡丹則是以白花為主,面積有200餘畝。每年一到牡丹花開的季節,都會吸引很多遊客前來觀賞遊玩。

一位來自廣西百色的遊客說:「我們是從網上得知這裡有牡丹花的,從百色到這裡只要兩個小時左右就到了,這裡的牡丹花那麼好看,品種也多,我們不用再花幾天的時間跑去河南洛陽看牡丹了!」

從牡丹園入口進去,只見左、右兩側全是海棠和油用牡丹,高的是開著紅色或粉色花兒的海棠樹,海棠樹下則是開滿了白色花朵的油用牡丹,顯得很有層次感。幾個村民戴著太陽帽,邊聊著天,邊給海棠樹下的牡丹鋤草、鬆土。

「我們幾個都是碧第塘組的村民,大家都流轉得有土地給牡丹園的老闆,每畝每年的租金是800元。現在我們在這裡鋤草、鬆土,每個月下來,活路少時一個人都有千把塊錢的收入,活路多時一個人也有近2000元的收入。」村民陳正琴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關鍵是離家近,不僅可以照顧家裡人,還可以有時間忙活自己的土地。」

「我們這些五六十歲的人想去外面務工,但是沒有多少文化和技術,人家不要。現在除了忙自家的農活外,能夠來這裡干點農活,每個月賺個千把塊錢的零花錢,感覺也挺好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說想在牡丹園裡務點工,學點技術,以後也種上油用牡丹,與宜森達公司一起發財。

「其實,他們在牡丹園裡面務工掙的錢畢竟是小錢,我們公司準備在下一步擴大牡丹種植規模,帶動周邊村民一起加入到牡丹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壯大中來,讓大家通過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油用牡丹儘快地富起來!」宜森達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祥說。

陳祥介紹,牡丹屬多年生落葉灌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牡丹形大鮮美、儀態萬方、色香俱全、冠絕群芳、國色天香,是很受歡迎的觀賞植物。觀賞牡丹可以在培育後種在花缽里拿去賣,少則可以賣到八九十元一缽,多則上百元、上千元,甚至上萬元一缽。而油用牡丹,主要是種來收穫牡丹籽,用牡丹籽加工成牡丹食用油,目前國內牡丹油市場價格可以賣到每公斤860元。按照畝產牡丹籽200-300公斤,每100斤牡丹籽出油22-26斤計算,1畝油用牡丹的收入最少也有3萬餘元,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而且,油用牡丹種下去後,從第三年起開始結籽,產籽壽命在60年以上,加上它耐乾旱、耐瘠薄、耐高寒,可以單獨種,也可以在牡丹地上套種高桿苗木,是很好的綠化美化樹種,也是綠化荒山、改善生態環境的先鋒樹種,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另外,油用牡丹作為我國一種優良的木本油作物,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涉及種植、管理、觀賞、加工、銷售等環節,屬於綜合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的全鏈式產業,深受國家林業等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木本糧油樹種和新資源食品,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社會效益明顯,目前已在山東荷澤等地推廣種植50餘萬畝。

「牡丹全身都是寶,牡丹的根、葉可以入葯,花可以入葯,也可以做成茶品或化裝品,油用牡丹的籽可以加工成牡丹食用油,牡丹花開的時候可以觀賞,帶動旅遊業的發展,進而帶動當地蔬菜、水果、水稻等種植業,以及家禽、牲畜等養殖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陳祥說。

「去年貴州省林科院對安龍牡丹園培植的油用牡丹籽進行考察檢驗,籽粒個頭和出油率都高於原產地山東菏澤的油用牡丹籽。實踐證明,我們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是適合種植牡丹的。」招堤街道辦副主任楊啟榮說。

楊啟榮表示,接下來街道辦將加大對牡丹產業的扶持力度,積極發動群眾調整低效作物,轉到發展牡丹產業中來,規劃發展種植1萬畝牡丹以上。同時,引進技術人員做好技術指導,聯繫企業開拓市場,通過訂單回收等方式保障銷路,讓群眾實現低風險投入高回報收益。

「牡丹產業的形成,也會有力地促進牡丹觀光業的發展,對招堤的旅遊業來說,是一個有益的補充,對於鄉村產業振興來說,也是一個有益的補充。」楊啟榮介紹,招堤有許多旅遊資源,包括4A級景區招堤濕地公園、半山亭、皇宮、興義府試院、草紙街71號等歷史文化景點及紅色旅遊景點,以及仙鶴坪國家級森林公園、食用菌農業園區、大秦光伏農業園區、金惠花卉園區和在建的影視小鎮、溫泉度假中心等自然景觀和農旅融合的現代農業園區、度假中心,打造牡丹觀光業將與街道各景點連接發展成新的旅遊網路,促進街道旅遊業的向前發展,並進一步帶動當地蔬菜瓜果種植、畜禽養殖、農副產品加工、旅遊產品加工以及民族服飾加工、民族特色食品加工的發展。

「我們將努力做好生態脫貧這篇大文章,促進群眾致富同步奔小康。」楊啟榮說。

通過近4年時間對安龍牡丹園建設和發展的觀察,西河社區主任趙正剛也對發展牡丹產業信心十足:「我們社區共有2800畝地、1000餘畝田,現在雖然發展了80多畝食用菌,動員群眾發展果樹種植和畜禽養殖,但都沒有形成規模。從宜森達公司發展油用牡丹來看,牡丹產業很有發展前途,我們社區準備動員大家一起,採用適合的模式,跟著宜森達公司發展牡丹產業,帶動發展其他產業,讓大家找到致富門路,儘快過上小康生活。」

陳祥表示,今後,公司將和招堤街道以及西河社區的群眾共商,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或農戶)的模式來做大做強牡丹產業,爭取在州內發展油用牡丹1萬畝以上。公司會充分尊重當地老百姓的意願,願意種植油用牡丹的,由公司免費提供技術和種子,群眾自己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公司按市場價格回收牡丹籽;不願意種植的,也可以流轉土地給公司,公司給予租金,並優先安排他們在牡丹園裡務工。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方式,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讓牡丹產業為鄉村振興助一臂之力,讓牡丹花這種富貴之花真正成為當地群眾全面同步小康的富貴之花!」陳祥說。

來源:黔西南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黔西南州文化產業 的精彩文章:

TAG:黔西南州文化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