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取代劉禪自立門戶是有原因的
分析歷史,就像交通事故分析。雖然過去的事已無法改變,但通過多維度的分析,卻可以總結經驗,降低悲劇發生率!
諸葛亮歷來在大家心中口碑甚好。諸葛亮的好口碑,是建立在他極為機智、極為忠心的基礎之上的。然而我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現實中的諸葛亮,並不一定像小說《三國演義》里那樣完美無瑕。
大家除了讚歎諸葛亮的機智外,還對諸葛亮的人品極為稱道。諸葛亮的人品最為歷代所稱頌的,是當老謀深算的劉備死後,他依然兢兢業業、沒有二心地輔佐劉備兒子劉禪(扶不起的劉阿斗)。其實劉備快離世時,已經讓諸葛亮自行選擇輔佐劉禪、或者取代劉禪自立門戶當皇帝。諸葛亮雖知劉禪才能不濟,卻還是當著劉備的面,承諾盡心輔佐劉禪。諸葛亮果真在劉備死後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一心一意地輔佐劉禪。但是我認為,諸葛亮能夠自始至終無二心地輔佐劉禪,除了其自身有為人臣子的節操外,和外部的因素也有關係。
首先,就現實層面來說: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這其中曹魏政權的實力最強大,並差點一統三國;孫吳政權軍事也不弱,甚至還打敗過蜀國;相比之下,蜀國的國力最弱。諸葛亮如果要取代劉禪,那麼必定會遭到劉氏家族抵抗。這種權利鬥爭必使蜀國出大亂子。如果蜀國出大亂子,必定會遭到其它兩國瓜分。——這是諸葛亮不能取代劉禪自立門戶稱帝的現實壓力。
其次,就輿論層面來說:當時劉備是以劉皇叔的身份建立的漢朝(後世為了區別於西漢、東漢而將劉備建立的漢朝稱為蜀漢,簡稱"蜀"。)。劉備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一脈相承的子孫,建立的蜀漢也是漢朝的延續。所以在法理上,蜀漢是正統王朝。並且在百姓心中,由於漢朝自西漢開始直至蜀漢,漢王朝歷經四、五百年的時間幾乎沒有中斷,所以誰終結了漢朝,誰就是極大的罪人。——這是諸葛亮不敢取代劉禪、終結漢朝的輿論壓力。
再次,從實際層面來說:當時劉禪登基後,事無巨細都全權交給諸葛亮處理。劉禪自己則成了個啥事都不管的逍遙皇帝。可以說,諸葛亮只是在名義上沒有當蜀國的皇帝,實際上則完全掌控了蜀國。——這使諸葛亮實際上沒有必要為了個皇帝的虛名而取代劉禪,背負全局失控的壓力。
雖然諸葛亮作為古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有他的氣節和操守,其忠君程度令人稱道。但物質決定意識,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巨額的利益面前抵禦住誘惑的。比如同時代的司馬懿家族,他們就趁登基的曹芳年幼,最終篡奪了曹魏政權的江山。
對比諸葛亮與司馬懿,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智謀都是頂尖級的。然而司馬懿趁曹氏沒有能人,便篡奪了曹氏江山;諸葛亮卻沒有趁劉氏無能人,而自己篡奪劉氏江山。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束縛諸葛亮不篡奪江山的條件,在司馬懿身上都沒有(1.因為曹魏政權的實力最強大,即使發生內亂,也不一定會有被其它兩國瓜分的現實壓力。2.曹操本就是竊取正統的漢室江山,所以司馬懿再篡奪曹氏江山無可厚非,不會有什麼輿論壓力。3.司馬懿處處遭到曹氏家族的猜忌和提防、一不小心就會掉腦袋,所以他只有"反客為主"篡奪曹氏江山才能有好日子過。)。假設諸葛亮當初輔佐的是曹操,那麼他也未必不會像司馬懿那樣篡奪曹氏江山。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分析得出:諸葛亮不取代劉禪而自立門戶,這其中是有諸多客觀原因的。所以我們不能單純地認為:做了好事的,必定是"高風亮節"之君子。——因為做好事的人,很可能是出於其它目的而做了這件事,一旦條件一變,"好人"就未必還是好人了!
TAG:暢想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