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武夷岩茶7-10日後大面積開採!新茶就要來啦!

武夷岩茶7-10日後大面積開採!新茶就要來啦!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岩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岩茶課堂

丨作者:李麻花

早在三月,武夷山市茶葉局公布了2018年武夷岩茶的採摘參考時間。

望著這張參考表,不少岩茶發燒友的心裡美滋滋的,尤其是4月伊始,連續晴好的天氣,讓我們更加激動:岩茶新茶季,終於要來了!

喜大普奔!

然,計劃趕不上變化。

萬萬沒想到,清明節後,武夷山竟然降霜!倒春寒嚴重,4月7日、8日,高山地區的最低溫才3℃。

如易安居士所言:咋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所謂倒春寒,是在春季天氣回暖過程中,因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明顯降低的現象,這種巨大的溫差變化,對茶樹生長有一定的影響。

春季氣溫升高後,茶樹開始生長發芽,這些嫩芽抵禦低溫陰雨能力弱,此時出現的倒春寒降溫天氣,會使已發芽的茶葉大面積芽葉、部分枝葉失去活力,必須剪去死枝,使之重新發新枝。

如同生活在赤道的人,穿短袖都嫌熱。要是把他空降到北極去,必然會受不了。尤其是在沒有禦寒裝備的情況下,這傷害指數,直線上升!

倒春寒下的茶樹,就是在北極穿短袖的人!

茶農說,受倒春寒影響,今年武夷岩茶大面積開採,還要等7-10天!

好事多磨,瞧,老祖宗的話總是這麼有智慧。

咦?我朋友圈的茶農,都在說開始采黃觀音了,你們怎麼還要等這麼久啊?——茶友甲的疑問。

淡定,兄台。

目前大面積開採的,多是外山茶。

外山,指的是非武夷山行政範圍內的地帶,常見代表是建陽和建甌。

外山氣候相對而言較乾燥,整體溫度高,茶樹發芽早、生長速度快,採摘時間自然更早。

而武夷山茶區,氣候潮濕,整體溫度高,茶樹發芽慢,生長較緩慢,採摘時間自然晚。

但生長期長的茶樹,內質更加豐富。就像種植時間長達半年的水稻,就是比只種三個月的水稻好吃,整體更黏、更糯、更甜。

且武夷岩茶,剛剛經受降霜的磨礪,還沒緩衝過來呢,哪能這麼快就開始大面積採摘?

再說了,這茶葉還嫩著呢,還沒達到開採標準。

要是為搶佔市場先機早早開採,麻花還不敢喝呢,這種葉片太嫩做的茶,又苦又澀,還沒有韻味,怎麼泡都難喝。

想喝高品質的武夷岩茶,還是勸您耐心點,再等等吧。這大半年時間都等了,也不差這十來天。

唉,不都是岩茶嗎,怎麼還有外山茶,武夷山茶的說法?——茶友乙的疑問。

都是住宅,還有價格差異呢。

市中心的房價動輒五位數逼近六位數,而五環以外的房價,四位數就能搞定。

地段不同,房間當然有差別嘛。

武夷山的岩茶,就是三環以內的地位(正岩茶,相當於市中心)。至於外山茶,那就是五環以外。

武夷山產的岩茶,價格較高。外山產的岩茶,相對來說價格便宜些。

既然價格有差異,我們在買茶的時候,該如何區分?才不會花武夷岩茶的價格買到外山茶的品質?

在此,李麻花簡單分享區分外山茶和武夷岩茶的方法。

要區分外山茶和武夷岩茶,方法簡單,主要靠喝。

單看外表是分不出差異的,畢竟我們有沒有X光透視眼,能夠看穿它們的結構差別。

外山,因當地土壤、氣候等原因,產的茶往往內質偏薄,喝起來勁道不足,韻味欠缺。就像喝一杯泡幾片茶葉子的水。

除此之外,外山茶還容易出現苦澀味。給人感覺就像一個徒有其表的整容美女,沒有絲毫的內涵可言。這種茶,只是第一眼美女,經不起端詳。

而正宗的武夷岩茶,因生長環境特殊,土壤、氣候等綜合條件好,這裡產的茶,內質豐富,喝在嘴裡有勁道,舌頭在茶湯中能明顯感受到茶湯的厚度、濃度。

若要比喻,那正宗的武夷岩茶就是集美貌、智慧於一身的職場女精英,越接觸越喜歡。

茶好不好,一喝就知道。有時候真不是麻花嘴挑,而是茶的品質真的很差!咽不下去的茶,還如何能喝?

這個春茶季,看過了白茶採摘、綠茶採摘,有些審美疲勞。

等到岩茶採摘時,多少失了興緻,甚至還會耍點小脾氣,抱怨武夷岩茶為什麼要這麼晚採摘。

但想來,人家武夷岩茶採摘時間晚,也是有道理的!

畢竟武夷岩茶是要經過揉捻、焙火的茶,若是葉片太嫩,經不起炭火烘焙,還如何能感受到獨特的岩韻?

只有生長期足夠,才能鍛造出好品質。

厚積薄發,是武夷岩茶最美的狀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新手儲存白茶,極其容易把茶存壞的幾點,你中招了嗎?
移植,荒野白茶樹之殤!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