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嘉不死卧龍不出,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不死卧龍不出,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前言: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英雄造就時事,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文化,算得上最亂的,英雄最多的,當屬漢末三國。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1、郭嘉其人

嘉少有遠量。漢末天下將亂,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唯識達者奇之。」陳壽著《三國志》時在《郭嘉傳》內引入了《傅子》這段話,對郭嘉的評價很高。

無論我們對三國的印象是從《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得來,都應該知道郭嘉是曹操手下的傑出謀士。郭嘉並沒有陪曹操走完整個爭霸天下的馬拉松,他在常年征戰中,身患重疾,年僅三十七歲便逝世了——但曹操卻在被火燒赤壁之後仍感慨道:「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奉孝」就是郭嘉的字,他是穎川陽翟(今河南禹縣境內)人,生於東漢建寧三年(公元170年)。郭嘉少負氣節,胸懷大志,洞察力遠勝常人。各朝軍閥混戰,歷來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郭嘉以一介已經去世的謀士身份,卻能得曹操的另眼相待,足見其謀略過人,是為曹操爭奪天下的良助之一。史書贊郭嘉「腹藏經史,深通兵法,足智多謀」,但這其實是大眾化的說法,各朝文士,上了史書的多半能得到這種讚揚,是史官的一貫做法。

2、郭嘉其人讓曹操念念不忘

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來看,郭嘉是個有著非常理智的人。郭嘉早年以「見識才幹高人一籌,被 人敬重」,二十七歲就成為一方霸主袁紹的賓客。不過袁紹雖然網羅到了郭嘉,卻不被郭嘉看在眼裡,他認為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當機立斷地「跳槽」了。郭嘉看上的曹操,此時雖算不上疲於奔命,卻也遠遠不及袁紹的規模,別人看到了多半以為郭嘉腦子進水,可郭嘉卻在曹操的身邊安定了下來。其後袁紹轟轟烈烈來打曹操,卻是灰頭土臉地倒下,郭嘉的謀略終於顯現出其高明之處。在郭嘉投靠曹操的時候,曹操勢力雖然遠不及袁紹,身邊還是有很多舊人,但郭嘉能夠很快得到曹操的重用和信任,無論在其才智、謀略,還是為人方面,都是令人敬佩。

郭嘉跟隨曹操南征北戰,伐袁紹,擊張鄉,取劉備,終為曹操奠定天下霸主的地位,而反觀劉備、孫權之流,雖有諸葛亮相助,又有前輩基業支持,一個疲於奔命,一個偏安一隅,熟優熟劣,顯而易見。

郭嘉骨子裡還是個正統的人,或者說傳統。雖說古代謀士的天職,便是「損人利己」,但觸犯道德的事,郭嘉卻能儘力維護人倫立場,這是非常難得的。如曹操要殺劉備的使者,純粹的泄憤,被郭嘉攔了下來,「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但他其實也是個傲骨錚錚的人,孫策的使者就對孫策說:「曹操其懼主公,其幾下謀士亦俱敬服。惟有郭嘉不服。」

3、郭嘉不死卧龍不出

這句話的來源未知,可能是出自某個小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句話是比較值得我們去討論的。

考究這句話的來源,我們找到這麼一個資料,諸葛亮、龐統、徐庶都師從於水鏡先生。水鏡先生曾經告訴諸葛亮等人云,奉孝鋒芒太盛,待其死後,方可出山。意思很簡單,郭嘉的鋒芒太盛了,你們要等到他死了,才能出山作出一番事業。

我們來看一下時間表:

郭嘉:170年-207年,196年開始到曹總手下打工,此時郭嘉26歲。

諸葛亮:181年-234年,196年時15歲。

龐統:179年-214年,196年時17歲。

好,我們來對一下時間,國家207年去世,同一年(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也正是因為這個巧合,才有了郭嘉不死,卧龍不出的傳聞。

再一點,郭嘉和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極具戰略目光的「大布局人才」,同時兩人還是出色卓越的心理學家。

先說郭嘉,曹操196年迎漢獻帝,郭嘉同年進入曹操賬下,隨後曹操開始進入強盛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郭嘉展現才能,給曹操定下了統一北方的戰略布局,並在好幾場大戰中,揣摩對方心理,屢次力排眾議改變曹操軍事布局,為曹操的北方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郭嘉的戰略非常明確,曹操以天子為後盾,掃清北方諸強,然後一鼓作氣攻下南方,南方當時並沒有太強大的勢力,按照當時的形式來看,郭嘉的戰略是非常明智的,事實證明也是非常成功的。

遺憾的是郭嘉幫助曹操掃清北方期間病逝,曹操對南作戰接連失利,不可謂是損失。

再說諸葛亮,207年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當時劉備一個地盤都沒有,唯一有用的就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諸葛亮則弄出了一個至今被廣為傳頌的「隆中對」,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強盛,不可與之爭鋒,聯合東吳,向西南方向發展,如成功,則可三分天下。

可見,諸葛亮和郭嘉一樣,有極高的「大布局」眼光,在戰略布局上是有想法的。曹操強勢,不跟他打,東吳這邊之前也經歷了一些小戰鬥,而且孫家腳跟站穩了,有威望,戰鬥力也強,也不跟他打。那就只能去西南了,那地方沒怎麼打過仗,戰鬥力不強,就它了。

由此看出,郭嘉和諸葛亮都是制定最高方針的人,這一點兩人是想通的。但兩人也是有區別的,戰略家外,郭嘉更偏向于軍事,而諸葛亮更偏向於政治。

這一點其實也有待研究。曹操勢力挾天子後威望極高,不需要擔心其他事情,擴張勢力,攻打敵對實力就行了,郭嘉不需要操心政治。

而諸葛亮不同,制定方針後,劉備還算出色完成了任務,一統西南蜀地,但當時劉備收編了許多地方的降將,有文官有武將,有劉備的老家地,有劉表曾經的部下,有劉璋曾經的部下,還有本地的豪強等等,這些勢力混雜在一起,你能說劉備集團能太平嗎?

而就是以為諸葛亮坐鎮成都,才在很短的時間內,平衡了劉備集團的各方勢力,然後槍口統一向外,繼續和曹操作對。可見,諸葛亮在政治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

再有,諸葛亮後期出兵攻打曹操,幾次戰略都是比較正確的,但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可用的人才,這才導致屢屢失敗。這不是諸葛亮的錯,實在是因為「蜀中無人」呢。所以說,在軍事方面,諸葛亮未必輸給郭嘉,只是指令下達了,執行的人不給力,無可奈何。

反過來講,憑藉郭嘉對「心理學」的研究,在爭執上,也未必輸給諸葛亮。

後記:眾所周知,曹操是一個智謀兼備的英雄,極有主見的人物,但在謀劃一事上,對郭嘉可說是言聽計從,非不謀,而是自知不如,藏拙而已。郭嘉在世時,曹操可謂勢如破竹,聲勢浩大。但郭嘉死後僅一年時光,曹操便遭遇赤壁的大敗,天下一統又拖了數十年。

可以說,倘若郭嘉能夠多撐兩年,便沒有什麼三足鼎立了。

文章參考網路相關資料編寫

【遵化文史總第202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遵化文史 的精彩文章:

探尋遵化天上人間——萬佛園
揭開葬於遵化的千古一帝死亡之謎

TAG:遵化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