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韓晶元發展歷程給中國「芯」國產化帶來的思路

日韓晶元發展歷程給中國「芯」國產化帶來的思路

事件:3月23日美國宣布擬對華貿易戰後,首當其衝的是中美股市,滬指下跌了近4%,A股市場籠罩在貿易戰的陰影下,持續低位震蕩近半個月,A股節奏再次被美國打破,後市行情撲朔迷離。而首先衝出陰霾的晶元板塊,近期當擔起了護國英雄,自貿易戰以來表現十分耀眼,截止4月4日收盤,板塊指數已經累計上漲近10%,稱霸一方。

美國本次主要對華的高科技製造領域加征25%關稅,劍指「中國製造2025」,狙擊中國高新技術趕超美國,生死攸關時刻,科技強國顯得尤為重要。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晶元需求市場, 但國產晶元供給率不足三成,市場份額不足10%,嚴重依賴進口。2017年中國晶元進口額高達2601.4億美元,為我國第一大進口產品,約佔世界的68.8%。晶元是信息時代的根基,被譽為「工業糧食「,手機、電腦、家電、汽車、高鐵、工業控制等各種電子產品和系統都離不開晶元,晶元國產化不僅僅是經濟需求,更是禦敵於外的政治需求。2015年國家發布《中國製造2025》,國家開始加大對自主晶元企業的扶植力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發布為行業的發展描繪了明確的目標,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的成立則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急需的資金支持,《關於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出台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最大稅收優惠。

晶元國產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碼,國內企業也將晶元半導體行業作為下一個發力點。近期晶元板塊在國家政策和強敵壓境憂患情緒綜合作用下強勢反彈!

1

晶元產業經營模式介紹

晶元產業鏈主要由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和測試等環節組成。這三個環節各有側重,設計環節對研發能力要求較高,製造環節生產線的技術和投資成本較高,封裝和測試環節屬於勞動密集型,相對來說製造環節的壁壘最高,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美國,日本,韓國手中。

來源於同花順

晶元產業的經營模式主要分為 IDM(Integrate Design Manufacture, 垂直集成模式) 和 Fabless。 IDM 模式是指企業業務覆蓋集成電路的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的所有環節。這種模式對企業的研發力量、 生產管理能力、 資金實力和業務規模都有極高的要求,所以採用 IDM 模式的企業均為技術、資金實力雄厚的全球晶元行業巨頭,如 Intel(英特爾)、 TI(德州儀器)、 Samsung(三星半導體)等。 Fabless 模式是指無晶圓生產線集成電路設計模式,即企業只進行集成電路的設計和銷售,將製造、封裝和測試等生產環節分別外包給專業的晶圓製造企業、封裝和測試企業來完成,由於無需花費巨額資金建立晶圓生產線, Fabless廠商可以集中資源專註於集成電路的研發設計,具有「資產輕、專業強」的特點,高通、AMD、蘋果公司、飛思卡爾、聯發科技等知名企業均採用該模式 。

由於晶元生產設備採購和運維成本非常高昂,受到Fabless盈利模式靈活、輕便和高利潤率的啟發,越來越多IDM廠諸如TI、三星等紛紛將部分生產和設計業務外包,垂直分工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2

我國晶元發展現狀

1.我國是全球晶元最大市場,但主要依賴進口

我國目前是全球晶元最大市場,主要得益於13億人口對智能手機,電腦,汽車,家電等智能設備的消費。但是,我國是消費大,生產少。我國晶元產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核心產品主要依賴進口,國內製程工藝相對落後,主要原材料和核心設備基本依賴進口,目前12寸晶圓矽片和重要化學用品國內還無法生產,光刻機等核心設備嚴重依賴日美歐等外國廠商。2017年中國晶元進口額高達2601.4億美元,為我國第一大進口產品,國產晶元供給率不足三成。晶元產品不能自給,已經成為影響產業轉型升級乃至國家安全的因素。

2.結構不斷優化,設計能力較強

我國晶元產業起步於技術含量低、資金門檻適中的封裝測試環節,如中芯國際。但是封測環節的利潤率低,後來不斷優化結構,向晶元設計環節轉化,目前我國在晶元設計和研發實力方面相對較強,部分企業已經能與國際知名企業匹敵,如華為海思、展訊通信,兆易創新。

3

晶元國產化思路

1.晶元產業的轉移歷程

晶元行業於上世紀50年代起源於美國,發展於日本,加速於韓國台灣。晶元行業經歷了兩次產業轉移:第一次在20世紀70年代末,從美國轉移到了日本,造就了富士通、日立、東芝、NEC等世界頂級的晶元製造商;第二次在20世紀80年代末,韓國與我國台灣成為晶元行業的主力,繼美國、日本之後,韓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半導體產業中心。

來源於中國產業信息

2.日本和韓國的晶元產業崛起手段

日本晶元產業的崛起主要基於有美國這個好親戚的幫持,日本晶元發展先是從美國獲得授權,然後偷師學藝,把學到的技術分享給國內的其他兄弟企業;同時,政府積極推動技術引進,購買專利,並利用各種政策手段,比如稅收優惠,促進產業研發,同時通過經濟手段促進產業投資,保障行業均衡發展;舉國體制籌集資金研發核心設備,成立晶元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國家級研究中心,由各大企業分別研發不同課題 ,激勵企業間合作,共同研發,針對難度大的高風險研究課題,採用多個實驗室群起圍攻的方式,調動各單位進行良性競爭,保證研發成功率。

韓國在晶元行業在既沒有技術,也缺乏人才的情況下採取了與日本類似的手段。首先,通過從美國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其次,藉助」政府+大財團」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的高效融合:政府將晶元產業作為國家級戰略項目,通過低稅率,低融資成本的政策扶持各大財團,財團利用政府的金融支持,重金購買技術(包括技術授權及購併擁有技術的公司)及重金禮聘工程人才自行進行研發。

3.中國晶元產業發展思路

中國晶元產業的發展基本上借鑒了日本和韓國的經驗,唯一不同的是沒有日韓那麼好的命,有親戚幫襯。美國不但不幫住,還限制中國對美晶元的投資、出口和採購,同時和其他國家聯手,加強限制審查中國的海外晶元出口和投資,在晶元產業的發展上中國只能自食其力。

(1)政府扶植:2015年國家發布《中國製造2025》,國家開始加大對自主晶元企業的扶植力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發布為行業的發展描繪了明確的目標,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的成立則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急需的資金支持,《關於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出台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最大稅收優惠。

(2)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市場化的方式運作: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首期投資規模達1387億元,由「大基金」撬動的地方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包括籌建中)達 5145 億元,二期擬投資基金達2000億元人民幣,將撬動更大的投資規模。

(3)以競爭的方式研發存儲晶元

中國的智能手機企業飽受存儲晶元短缺的困擾,存儲晶元價格的暴漲導致國產手機企業的利潤下滑,加上存儲晶元對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這讓中國加速發展自己的存儲晶元產業,目前中國三大存儲晶元企業——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等正加緊投資存儲晶元研發和建設。長江存儲投資240億美元建設3座全球單座潔凈面積最大的3D NAND Flash FAB廠房,預計明年正式投產,2020年完成全部項目;合肥長鑫聯合兆易創新投資180億元,研發DRAM存儲晶元,預計2019年投產;福建晉華投資370億元研發DRAM存儲晶元,預計明年投產。

(4)高薪獵挖人才

中國的晶元企業一擲千金,從韓國,台灣引獵挖人才,給出高於其他企業兩倍以上的工資,同時還提供住房和車,並承諾解決子女教育問題等。

結語:在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無人駕駛,5G等科技產業發展的催化下,晶元產業正在發生第三次轉移,無疑中國將成為下一個主戰場!

聰明源於堅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思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靜思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