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膳食習慣如何影響心腦血管健康?好好吃飯很重要!

膳食習慣如何影響心腦血管健康?好好吃飯很重要!

編譯 | 王冠琳

校正 | 潘安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心腦血管疾病(英文簡稱CVD),特別是冠心病和中風是導致全球各地區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1]。2015年全球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約為4億2270萬,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為1792萬,約佔全球總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其中約80%的因心腦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群集中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1]。

圖 | 2015年全球心腦血管疾病分布(Roth etal.,2017)

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在這些風險因素中,研究人員發現飲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非常重要的因素[2]。

過去幾十年,大量的研究讓人們對飲食和心腦血管健康之間的關係理解得更加深入與透徹了。但是不同的研究結果往往會引起病人、醫護工作者、政策制定者、科學家以及大眾的困惑。

例如,最近進行的PURE研究通過對包括中國在內的18個國家的135,000人的自我飲食報告進行了長達7年的跟蹤觀察,分析了三大供能營養素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得出的結論提示,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和高死亡率相關,而低脂肪水平的攝入和低死亡率相關[3]。這和之前的研究結果以及主流的飲食指南相互矛盾。

2017年9月,PURE研究在Lancet雜誌發表後,引起了科學界的激烈討論,很多媒體報道存在曲解。特別是在中國,由於傳統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水平較高,很多人對自己的飲食模式是否健康愈加困惑。

圖 | 健康學人

近日,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潘安教授、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的林旭教授以及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Frank B. Hu教授等人,受邀在代謝領域頂級期刊《Cell Metabolism》(影響因子18.16)上發表了綜述文章[4],從流行病學專家的角度對飲食和心腦血管健康之間的關係進行闡述,回顧了最近流行病學關於飲食類型和心腦血管健康的研究進展,指出了PURE研究中可能存在的方法學和數據質量問題。

潘安教授等人強調,為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帶來的負擔,人們應該更加關注飲食質量和不同營養物質(如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來源問題,而非過度強調數量。

那麼,飲食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什麼影響呢?

碳水化合物的質量

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

圖 | Unsplash

碳水化合物存在於各類食物中,是大部分人每日能量攝入的主要來源。

根據其聚合程度及其化學結構,可分為單糖、寡糖和多糖,後兩種同屬於複雜的碳水化合物。由於許多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如土豆和白麵包)也會產生較高的血糖反應,所以基於化學結構的方式並不能很好的區分碳水化合物的質量和對健康的影響。

升糖指數(GI)和血糖負荷(GL)可以用來測量碳水化合物對血糖水平影響的速度以及程度。GI能夠反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多快地提高一個人的血糖水平,而GL則進一步考慮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對血糖的影響。眾多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均表明較高的GI和GL水平可顯著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衡量碳水化合物質量的另一個指標是膳食纖維的數量、類型以及食物的加工程度。一系列研究表明,高膳食纖維和全穀物食物有助於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大量的研究都表明食物中添加的糖以及含糖飲料會引發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

脂肪的質量

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

圖 | 健康學人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脂肪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不同。

《美國心臟協會總統顧問報告》根據前期隨機臨床試驗和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結果預測,如果用多不飽和脂肪或單不飽和脂肪替代飽和脂肪,每5%的能量替代可以分別降低25%和15%的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使用精製碳水化合物(精緻澱粉、白米飯、添加白糖等)來代替飽和脂肪,則沒有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這也提示精製碳水化合物和飽和脂肪對於心腦血管健康方面並無明顯差異。

而用全穀物飲食替代飽和脂肪,則可以降低約9%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因此,當考慮脂肪對心腦血管健康的影響時,關鍵就在於應當食用富含健康的脂肪種類的食物來替代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基於當前的實驗研究和人群研究結果,《美國膳食指南(2015-2020)》(Dietary Guideline for Americans)取消了對脂肪攝入總量的限制,但推薦飲食中攝入的飽和脂肪不超過總能量攝入的10%,並且推薦食用不飽和脂肪來替代飽和脂肪。

飲食模式的重要性

圖 | Unsplash

目前的研究已經從分析單個食物和營養成分,發展到使用飲食模式來研究食物和飲料的綜合作用。通過飲食模式分析可以了解營養成分和食物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以及整體飲食情況的累積效應,這要比分析單個食物的成分更加有效。

大量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結果表明,地中海飲食法、DASH飲食法以及AHEI飲食方式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科學家們通過每四年對Nurses』 Health Study和Health Professional Follow-up Study進行追蹤研究發現,短期(4年)和長期(20年)改善飲食質量都可以降低心腦血管風險。這些研究表明,改變飲食方式有利於心腦血管健康。

儘管不同飲食模式推薦的食物類型各不相同,但是健康的飲食方式一般富含蔬菜,水果,全穀物、海鮮、魚類、豆類、堅果,適量的低脂或脫脂乳品,以及儘可能少的紅肉、加工過的肉類、精緻穀物以及添加糖的食品和飲料等。

參考文獻:

[1]. Roth, G.A., Johnson, C., Abajobir, A., Abd-Allah, F., Abera, S.F., Abyu, G.,Ahmed, M., Aksut, B., Alam, T., Alam, K., et al. (2017).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or 10 causes, 1990 to 2015. J. Am. Coll. Cardiol. 70, 1–25.

[2]. Forouzanfar, M.H., Alexander, L., Anderson, H.R., Bachman, V.F., Biryukov, S., Brauer, M., Burnett, R., Casey, D., Coates, M.M., Cohen, A., et al.; GBD 2013 Risk Factors Collaborators (2015).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79 behavioural,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and metabolic risks or clusters of risks in 188 countries,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386, 2287–2323.

[3]. Dehghan, M., Mente, A., Zhang, X., Swaminathan, S., Li, W., Mohan, V., Iqbal, R., Kumar, R., Wentzel-Viljoen, E., Rosengren, A., et al.;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 (PURE) study investigators (2017). Associations of fats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18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390, 2050–2062.

[4]. Pan, A., Lin, X., Hemler, E., and Hu, F.B. (2018). Die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Cell Metab. 27, 489-49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 的精彩文章:

想長壽,先清理血管!這些食物是清理血管垃圾的好幫手,別錯過
肝血管瘤的癥狀表現有哪些?肝血管瘤到底危險嗎?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