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范迪安:如何讓中國設計大有可為

范迪安:如何讓中國設計大有可為

編者按在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的歷史時刻,央美組織召開「中國設計40年:經驗與模式」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共有25位海內外設計和設計教育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在兩天的會期圍繞「戰略·決策」、「文化·選擇」、「城市·創造」和「教育·未來」四個板塊發表演講。

在此,我們特別選擇中央美術學院范迪安院長在研討會上的發言進行梳理與分享。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

我們已經進入全球時代和信息時代,過去所暢想的未來已經到來,中國正在邁向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

堅持創新發展,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已經是中國的國策,這也使中國設計將大有可為。

而中國新時代的大設計如何發展,是需要我們共同思考的主題。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致辭

四十年來,中國設計藝術的發展既艱難曲折又波瀾壯闊,突出地呈現出三個方面的特徵:

■ 一是從小變大、由微變強。

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結構的變化使設計的需求不斷增長,設計所涵蓋的領域不斷擴展,向著社會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延伸,覆蓋了製造產業和人們物質生活需求的各個方面。

在具體的專業門類里也不斷地充實內涵、拓展邊界,例如在平面設計(視覺傳達)中就細分出字體設計、招貼設計、書籍設計等方向。

「設計」自身的內涵不斷拓展,使設計與社會生活的變化形成千絲萬縷的關係,設計師的觀念、手法、風格更使得設計作品呈現出多種形態的發展態勢。

在中國藝術的整體格局中,設計藝術既衝破了思想認識與思維方式的局限,一舉躍上前沿,成為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表徵,同時在推動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提高中國產品質量和改變社會美學認知等方面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與力量。

設計也是「生產力」,好的設計能夠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市場競爭力等功能的延展,使設計成為社會關注度最大的藝術門類。

論壇 大合影

■二是從吸收外來經驗到適應本土發展。

在中國設計萌發於改革開放的地平線之時,西方國家已經歷了近百年的設計演變和發展,形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流派。

處於後發的中國設計,以放眼世界、勇追國際設計的步伐,及時引進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

隨著設計視野的開闊,中國設計日益與國際設計相互交融、互補長短,並且形成了文化對話,國際許多設計大展和大賽都成為中國設計師亮相的舞台。

吸收外來經驗的真正意義在於服務本土、解決本土問題特別是實現本土的轉換,在這方面,中國設計界也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將國際經驗與中國需求相結合,才是中國設計得以真正實現的路徑。

因時而思、因地制宜、因用而創,成為今天中國設計蓬勃發展的重要標誌。

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展示設計《清明上河圖》(潘公凱、黃建成等)

■三是從設計本體走向廣義的設計社會學。

當設計不斷地擴展其外沿的時候,設計的價值會更多地在社會意義的層面上體現出來。

四十年來中國設計在文化認知上的更新與提高是中國設計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的視野決定了設計的高度,文化的胸懷決定了設計的內涵,文化的理想決定了設計的品質。

中國設計開始更多地從經濟、技術、市場等層面打開發展方向,設計本體的價值也更多地建立在社會學、文化學的層面上,從而在助力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建設中發揮作用。

2008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設計(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團隊)

總之,對經驗的梳理、審視與總結有助於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更好的前瞻未來,尋求發展的路徑,而中國設計四十年來無論在設計創作還是設計教育上所形成的模式,更需要在學理上進行歸納和表述。

設計實踐中湧現出來的才華和智慧是豐富而深刻的,對這些才智的提煉和推廣對當今中國設計的發展大有裨益。

並且,從中國設計走過的道路中提取出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模式,更是與國際設計界進行對話的重要前提,也將激發我們更有信心地面向未來,把握時代提供的機遇,應對時代發展提出的挑戰。

/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博大的「工匠精神」,匠的意含既是文化理想與審美追求的載體,也是精湛技藝與製造標準的體現。

因此,中國設計應該將古來傳統中的匠心、匠意進行現代性的轉換和創新型的發展,更好地傳達中國創意體現中國氣派!」

左: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大勳章設計(周令釗等)

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張仃、周令釗、張光宇、高庄、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暢中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設計(周令釗、張仃等)

左:2008北京殘奧會會徽設計(劉波)

中、右;2022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會徽設計(林存真)

2008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團隊)

2016中國杭州G20峰會夫人宴會用瓷設計(黃春茂)

《暗香浮動》為葡萄牙總統席爾瓦夫人設計和製作的首飾(藤菲)

2010上海世博會生命陽光館標識設計(劉波)

2017「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文藝晚會新媒體節目設計(范迪安、費俊)

中國文聯標識設計(肖勇)

中國文聯標識設計(肖勇)

三江源國家公園標識設計(孫聰)

十九大海報設計(設計學院、藝術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學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海報設計(設計學院、藝術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學院)

《乃正書 昌耀詩》書籍裝幀設計(宋協偉)

《辨象》書籍裝幀設計(何君)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設計

(曾竹韶、傅天仇、王臨乙、滑田友、蕭傳玖、王炳照、張松鶴、劉開渠)

青島M2地鐵「空間一體化」設計(王中、崔冬暉、李震、郭立明、熊時濤、祿龍、王哲、王偉東、王威宇、陳立博、張楠、邵旭光、俞勤遠、譚詩語、劉飛飛、尚雨桐)

北京新機場公共藝術設計(王中、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團隊)

湖南省博物館新館室內設計(中央美術學院與磯崎新工作室聯合設計,建築總設計:磯崎新,室內與展陳總設計:黃建成)

國家博物館楠木廳磚廳室內設計(張綺曼)

故宮寶蘊樓室內設計(梁建國)

板萬村夢想家小學改造設計(呂品晶、建築學院第四工作室)

北汽集團B80V汽車設計(王選政)

C2共享型充電樁設計(劉玉傑)

《美麗的森林》(楊春)

《低頭人生》(謝承霖)

《韓熙載夜宴圖》IPAD應用程序(費俊)

| 范迪安

本文根據研討會現場整理

編輯| 厲亦平 鑠鑠

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從設計趨勢中找靈感?
遼博鎮館之寶「萬歲通天帖」,展覽延長至3月11日!

TAG: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