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頭的人不簡單!
七年多前,那時還未與石結緣。有次出差溫州,在入住的酒店大堂里,看到了幾方奇石。雖然完全不懂,卻對那家酒店尤其是酒店老闆頓生敬意,覺得他絕非等閑之輩。昨日,去小區物業辦件小事。在不大的休息區竟擺放著一塊靈璧景觀石,此石雖算不上精品,卻立馬讓我對物業刮目相看,平添了幾分好感!
是的,不管玩石不玩石,大多數人對於石頭和賞石人都懷有幾分敬意。石,雖出山野,卻自然天成。其居華堂而不驕,置草舍而不卑,矗立天地之間,似鐵甲力士,又如隨風之煙,靜中有動,剛柔並濟。它經歷過自然水火,容得下人間煙火;遭受過大風大浪,無所謂波折流浪;看到過最好的也目睹過最壞的,故而能夠泰然自若、寵辱不驚。
而賞石人能在萬千什物之中選擇看似普通實則非同一般的石頭作為閑趣,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同一般和極不簡單的事。何況此事還融入和滲透了如此深厚的傳統文化和思想意識呢?古代文人視賞石為一種風雅,自宋以來,賞石甚至成為了一個文人的外在標誌。今人雖無法與古代文人比風雅,但很多人的身體里卻流有傳統風雅的血液、骨子裡卻深藏著對賞石文化的迷戀與熱愛。
兩千多年來,國人都深受儒釋道三種思想文化的交織影響。不論是哪一種文化思想,在賞石中無不有所體現。在儒家思想上,孔子以石之堅貞「比德」,籍喻「仁者」;在道教思想上,道家耽樂山水,陶醉自然,崇尚「虛靜」。其以山形多洞之石象徵「洞天福地」,看作是理想世界中「仙境」的幻化;佛教思想則認為石性沉靜、清凈之極,故賞石的內核是「禪」,它蘊含著朴初本善的禪宗心意,讓賞石者深受「純一無雜」之心,直入心性。
在節奏日益加速的現代社會,一個人能夠以石為趣、靜心賞石,無法繞開儒釋道三種思想文化的影響。或是以石養徳,或是以石修心,或是以石悟禪。而能有如此動機者,絕非碌碌無為、庸庸自擾之輩。
很多人都會嚮往陳繼儒《小窗幽記》中所描述的畫境:「小園幽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閑雲。花前無燭,松葉堪燃;石畔欲眠,琴囊可枕。」而越來越多不甘流俗的賞石人已開始嘗試創造和踐行這樣的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供學習和欣賞
TAG:奇石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