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月第一周,中國科學家發表的3篇CNS文章的系統介紹

4月第一周,中國科學家發表的3篇CNS文章的系統介紹

2018年4月份的第一周剛剛過去,中國科研工作者在這一周里,發表了3篇CNS原創論著,巧合的是,3篇文章均與病毒有關。3篇文章分別是:

4月5日,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張永振教授團隊在Nature發表題為: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vertebrate RNA viruses的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

4月5日,石正麗(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童貽剛(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馬靜雲(華南農業大學)、王林發(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等4位學者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Fatal swine acute diarrhoea syndrome caused by an HKU2-relatedcoronavirus of bat origin的研究文章(Letter)。

4月6日,饒子和院士團隊王祥喜(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與劉紅榮(湖南師範大學)和章新政(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以及王軍志(中國食品與藥品檢定研究院)等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Cryo-EM structure of a Herpesvirus capsid at 3.1 ? 的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篇Nature文章均有華南農業大學作為完成單位,分別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和共同一作單位,對於省屬高校華南農大來說,實屬不易。

一、脊椎動物的RNA病毒進化史

4月5日,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張永振教授團隊在Nature發表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vertebrate RNA viruses。發現了214種全新RNA病毒,刷新了科學界對「RNA病毒圈」的認識,該研究顛覆了現有病毒分類規則體系,並揭示了RNA病毒的遺傳進化規律。

研究團隊利用其建立的高度靈敏度的病原體篩查體系,從中國的陸地、江河、湖泊、海洋的包括爬行動物、兩棲動物、肺魚、鰭鰭魚、軟骨魚類和無顎魚在內的186種脊椎動物標本中發現了214種全新RNA病毒。新發現的病毒覆蓋了現已知的能感染脊椎動物的所有RNA病毒科,其中包括,能引起人類重大疾病的病毒科,如流感病毒、引起嚴重出血熱與腦炎的沙粒病毒科、引起埃博拉病毒病的絲狀病毒科、引起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漢坦病毒科等。

在不同的脊椎動物宿主群中識別與脊椎相關的病毒

這些病毒的分支指令廣泛地反映了它們宿主的系統發展史。我們為大多數的脊椎動物RNA病毒建立了一個漫長的進化歷史,並通過使用過時的同源的內生病毒元素來評估進化的時間尺度來支持這一過程。還發現了新的脊椎特定的RNA病毒和基因組結構,並重新評估了媒介傳播的RNA病毒的進化。

研究成果表明,至今仍在感染人類的RNA病毒其實十分古老,可追溯到第一個脊椎動物。研究人員在低等脊椎動物中新發現的病毒,表現出與其在哺乳動物中相似的組織嗜性。這表明RNA病毒與脊椎動物宿主之間有億萬年的共進化歷史,其中部分或代表了病毒進化歷史中的祖先型。

該研究對解析病毒的多樣性與遺傳進化有著廣泛意義,改變了學界此前對病毒圈的認識;為生命的起源進化研究提供有力基礎。團隊的微生物發現與鑒定能力,也將助力傳染病病原體的臨床診斷,提高中國乃至世界對新發突發傳染病與不明原因傳染病的精準治療。

二、致命豬病毒的起源

4月5日,石正麗(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童貽剛(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馬靜雲(華南農業大學)、王林發(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等4位學者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Fatal swine acute diarrhoea syndrome caused by an HKU2-relatedcoronavirus of bat origin的研究文章。該研究證實導致仔豬急性腹瀉症的致死病毒是來源於蝙蝠的一種名為「SADS-CoV」的新型冠狀病毒。

研究發現急性腹瀉仔豬的臨床常見病源均為陰性,經RNA測序和比對病毒庫樣本,確認本次病豬感染的是一種名為「SADS-CoV」的新型冠狀病毒。該病毒與2016年一次豬疫情爆發後在菊頭蝠中分離出的冠狀病毒最為相近,兩次病毒的基因組相似度高達98.4%。

仔豬急性腹瀉症疫情爆發地點

SADS-CoV病毒宿主為蝙蝠,經糞便傳播,感染豬的上皮細胞,在腸道增殖。研究也證實SADS-CoV病毒目前尚不會直接感染人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爆發的SADS-CoV病毒與SARS出現的地點接近,表明表明了中國南方作為新興疾病出現的熱點地區的特殊性。積極監控蝙蝠及其他野生動物中的病毒性感染,對獸醫衛生、公共衛生和全球經濟具有巨大的價值。

三、皰疹病毒的結構和組裝機制

4月6日,饒子和院士團隊王祥喜(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與劉紅榮(湖南師範大學)和章新政(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以及王軍志(中國食品與藥品檢定研究院)等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Cryo-EM structure of a Herpesvirus capsid at 3.1 ? 的研究論文。該工作首次報道了皰疹病毒α家族的2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核衣殼的3.1 ?的原子解析度結構,闡明了核衣殼蛋白複雜的相互作用方式和精細的結構信息,並提出了皰疹病毒核衣殼的組裝機制,為進一步研究病毒核衣殼與包膜蛋白的組裝以及為皰疹病毒的抗病毒治療奠定了基礎, 同時能夠以結構為基礎的病毒設計成溶瘤病毒為治療腫瘤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以HSV-2衣殼顆粒為研究對象,利用最新開發的冷凍電鏡單顆粒重構的計算方法「分區計演算法」和「欠焦值修正法」,解析了3.1 埃的核衣殼B顆粒,並搭建了結構模型,詳細地分析了核衣殼中各結構蛋白的構象變化與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闡釋了病毒核衣殼早期組裝的機制,為後續研究核衣殼在神經細胞的運輸提供了紮實的結構基礎。

HSV2 核衣殼B顆粒整體三維結構

針對於「大尺度顆粒」的重構方法的應用,使得冷凍電鏡結構解析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推廣,巨型病毒顆粒或亞細胞系級的超大蛋白質複合物的單顆粒重構可以實現近原子解析度,將進一步推動結構生物學的進步與發展。

論文鏈接:http://sci-hub.tw/http://doi.org/10.1126/science.aao728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顆棗核帶來的恐慌
採訪女生,玩夜店以來你經歷了什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