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款無線充電器對比測試:除了更方便,你還應該知道這些事!

10款無線充電器對比測試:除了更方便,你還應該知道這些事!

隨著iPhone8/iPhoneX的面世,無線充電技術被重新帶回手機行業的發展視野當中。

作為消費者,我們關心的不是炫酷的科技感,而是無線充電究竟實不實用?

隨著技術發展,市售無線充電產品陸續走進「10W輸出」的快充門檻,個別甚至能搭配高功率適配器實現相應快充。帶著這份期待,《消費者報道》從市面上採購了貝爾金、Mophie、綠聯、倍思、ROCK、機樂堂、Anker、品勝、億色、圖拉斯共10款無線充電器,就充電速度、發熱情況、充電難度等項目進行了對比測試。

本文約3000字,完整閱讀需時6分鐘,如果你趕著開會或換乘地鐵,也可以直接觀看下方的CCR選購推薦,那裡已經為你精選出本次測試的優秀產品。

CCR選購推薦

根據下面的推薦原則,《消費者報道》在本次測試的10款無線充電器中選出了其中2款。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10款產品的具體表現吧!


在充電速度測試上,《消費者報道》記錄了10款無線充電器各自對iPhoneX和三星S8充電30分鐘、60分鐘的已充電量百分比,以及充至電量100%的總用時。另外,消道長加入了「有線充電」作為對照組。

結果顯示,10款無線充電器中,沒有一款能在1小時內將iPhoneX從電量0%充至40%。這意味著他們1小時的充電量難以滿足消費者5小時的中度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12W的適配器接上數據線後,僅用時2小時12分鐘就將iPhoneX充滿,而接上實測速度最快的機樂堂無線充,都需要用時3小時38分鐘,相差近1.5小時。從輸入端一樣功率的角度去分析,無線充電的能量轉換率並不高,輸出端的功率是遠低於輸入端的。

更令人懷疑的是,標稱最高輸出功率7.5W,蘋果官網有售的貝爾金、Mophie,其充電時間竟然比iPhoneX標配的5W充電適配器有線充還要慢接近1小時。其餘8款產品都有「5W輸出」、「10W輸出(Max)」之類的標示。從實際充電時間來看,這10款無線充電器均沒有達到「5W有線充電」的水平,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對比三星S8與iPhoneX的充電數據,我們發現8款無線充電器搭配上「9V 1.67A」電源適配器(約15W)後,充滿S8用時基本在3小時左右;而搭配上12W的適配器後,充滿iPhoneX用時基本在3小時45分鐘左右。

這一結論也符合實際,因為輸入功率越高,在轉換效率差距不大的情況下,輸出功率越高,充電效率越高。《消費者報道》建議有快充需求的消費者可在選購時留意心儀的無線充電器是否支持高功率電源適配器。


無線充電的能量輻射是發散的,作為一種新的能量傳遞方式,它的發熱情況又會是怎樣的呢?

為此,《消費者報道》記錄了10款無線充電器充電60分鐘、90分鐘的正面中心溫度值;以及他們各自對iPhoneX和三星S8充至電量40%、60%的手機背面溫度值。

0o 至 35oC是蘋果官方給出的iPhoneX的工作環境溫度。考慮到部分人有一邊充電、一邊操作手機的習慣,故《消費者報道》將35℃列為無線充電器的發熱考核點。

圖片截取自Apple官網

溫度數據顯示,綠聯、品勝、機樂堂、倍思的表面發熱溫度均在35℃以下,不會帶來明顯的手感「溫覺」。

而Anker、ESR、Mophie、貝爾金,他們有多組溫度數據都超過了35℃,特別是蘋果官網有售的Mophie和貝爾金,二者的溫度均超過了38℃,有著較明顯的發熱感覺。而且他們聲稱的最高功率只有7.5W,但是比Apple的12W電源適配器和三星15W電源適配器的溫度還要高。考慮到這兩款產品在上述充電速度測試中同樣表現不理想,故《消費者報道》不予推薦。

通過對比兩組手機溫度數據,《消費者報道》發現,整體上10款無線充電器都沒有在充電時給手機帶來很高的溫升。但是Anker、圖拉斯、ROCK、ESR、Mophie、貝爾金的溫度都要比對照組中的電源適配器要高。其中,ESR和貝爾金將iPhoneX充至電量60%時,使得手機溫度超過35℃。

值得一提的是,無線充電的原理為「電磁感應」,手機上的發熱主要不是來自於無線充電器的熱傳遞。通俗來講,這個過程類似於電磁爐加熱,鍋發熱,但這種發熱並不是來自電磁爐的熱傳遞,而是一種感應發熱。


為了模擬手機保護套對無線充電的影響,《消費者報道》在測試時,逐步在手機與無線充電器之間加入A6紙,並在樣品不能給手機充電瞬間,記錄下已經放入的A6紙張數,以此來評價無線充電器的有效(感應)充電距離。

結果顯示,除了綠聯表現突出,能抵受8mm的充電阻隔外,其他9款產品的有效充電距離集中在5.5mm至6.5mm這個範圍內。其中,倍思和ROCK的實測值並未達到其標稱要求。

對比有線充電,日常使用無線充電器時,你或許還會遇到這樣的尷尬狀況:桌面的抖動或者不小心的推碰可能打斷了無線充電器的充電過程。

考慮及此,消道長針對性設計了一個測試場景:將手機放在測試樣品正中心位置,以水平方向為平移方向逐漸平移手機,並在樣品不能給手機充電瞬間,記錄下已經平移的距離,以此來確定無線充電器的有效充電區域。

結果顯示,方形結構的品勝,其平移充電距離超過了2cm。而Mophie和尺寸最小的Anker均只有1.2cm。

本刊認為,有線充電相較無線充電穩定性更高,因為線一直連著輸出端和手機,而無線充電受到環境影響較大。對於長時間不注視手機充電狀況的人群,使用有線充電相對更穩妥。


《消費者報道》測量了10款無線充電器的重量、厚度及直徑。

對於追求小巧輕便的消費者,消道長推薦Anker,它最大的特點在於直徑小,大概就是小杯蓋一樣的大小,而且重量只有50g。另外,這類消費者可能要謹慎考慮蘋果官網有售的貝爾金了,因為它的厚度值和直徑值都比較大。

最後為大家附上本次測試的綜合評價表!

如果大家還想了解10款產品在各個單項上的評分,歡迎關注「消費者報道」官方微博或者登入「消費者報道」官網進行查看。


具有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機一般內置有接收晶元,而且採用非金屬後蓋,以防止接收信號被屏蔽。

手機沒有無線充電功能,但是又想體驗無線充?不想換手機的你或許可以「走捷徑」,買張無線充電接收貼片。

從原理上講,接收貼片連接著手機的充電介面,當你將它們放置在無線充電器上時,貼片會將電磁感應產生的電量從充電介面處傳遞給手機電池。

為了驗證這種貼片的效果,《消費者報道》按照評論排行,從京東自營平台上購入一款聲稱可以為iPhone5/5s/6/6s/7實現無線充電的倍思充電貼,並選擇了充電速度測試中最快的機樂堂和蘋果官網有售的貝爾金進行測試。

結果顯示,使用標配有線充充滿iPhone6大概為2小時;而貼上貼片放在無線充電器上充滿大概需時2.5小時。

考慮到iPhone6的標配適配器為「5V 1A」,即有線充電的功率為5W,對比起當下安卓15W起步的快充來說是相對較慢的。所以,使用「貼片+無線充電器」的組合連5W的充電速度都比不過,《消費者報道》認為這是很不理想的。

而且本次測試的iPhone6,其電池容量相對較小,僅為1810mAh。以其他熱門機型來看的話(如iPhone6 Plus:2915mAh、華為P10:3200mAh、小米6:3350mAh),用「貼片+無線充電器」充電的時間會更長。

充電貼片是為了適應消費者「嘗鮮無線充電」心態而冒起的一款產品。考慮到蘋果已經加入到無線充電陣營,在其引領下,相信2018年將會有更多搭載無線充電功能的新手機出現。所以如果你短期內有更換手機的打算,可能就不太需要花錢買這個東西了;如果你一、兩年內沒有更換手機的打算,又想體驗無線充電的話就可以考慮。

需要注意的是,購買接收貼片時要根據自己手機介面來選擇,介面類型包括Lightning、Type-c以及Micro us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費者報道 的精彩文章:

「半價團「涼了!拼團返利到底是實惠還是陷阱

TAG:消費者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