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背景下的門靜脈血栓如何處理?
【名醫小講堂】
主講醫生:張子曙教授
擁有美國最高級放射行醫執照ABR;芬蘭kuopio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湖南首位影像介入學博士。具有歐美多國放射及介入學10餘年工作經歷。致力於美國醫療精準化、規範化理念體系的引入,希望對長期從事放射與介入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者帶來幫助,現為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導師。
肝硬化背景下的門靜脈血栓怎麼處理?
肝硬化背景下的門靜脈血栓是常見病,但處理複雜。我們在涉及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了解於肝臟相關的凝血功能內容。
INR
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時間與正常對照凝血酶原時間之比的ISI 次方(ISI:國際敏感度指數,試劑出廠時由廠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實驗室,用不同的ISI試劑檢測,PT值結果差異很大,但測的INR值相同,這樣,使測得結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國際上強調用INR來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一種較好的表達方式。
INR的計算公式如下:
由於INR的計算沒有包括促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因此,簡單的INR計算不能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狀態。也就是說,INR升高,可以是低凝狀態,也可能是高凝狀態。這就是為什麼肝硬化患者的DVT發生率反而增高的原因。可以斷定的是,INR不是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理想評估指標。
由於上述原因,有人曾經提出肝臟INR的概念,但無法給出肝臟INR的正常值範圍。
門靜脈血栓的分為肝硬化性和非肝硬化性:
★非肝硬化背景下的門靜脈血栓往往與高凝狀態有關,常見5種原因,c蛋白,s蛋白,5因子,SLE抗體,凝血基因突變;
★肝硬化背景下的門靜脈血栓的成因很複雜,不明確,門脈瘀滯肯定相關,超聲門脈血流速度測定在15cm/秒之內時,患者PVT發生率明顯增高。
由於上述原因,肝硬化背景下的門靜脈血栓治療顯得較為棘手,沒有固定模式。由於可能的出血併發症,抗凝治療不推薦。總的原則是根據臨床表現,如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是否有腸道淤血壞死風險等。癥狀性肝硬化背景下的門靜脈血栓的處理原則是去除血栓,介入導管取栓/溶栓是方法之一,可以是經頸靜脈途徑或經皮肝穿刺途徑,但是有肝硬化背景的PVT溶栓效果較差,當溶栓不成功時,應該考慮TIPS,以增加門靜脈流速,提高溶栓成功率。
肝硬化背景的PVT的治療沒有共識,基本面如下:
★1. 肝硬化背景下的PVT多數可以自行消退;
★2. 少數可能加劇,但一般不會出現有臨床意義的後果;
★3. 是否抗凝存在爭議;
★4. 如果患者需要肝移植,或者門脈高壓併發症,如靜脈曲張出血或腹水等,應該更加激進的治療,包括溶栓/取栓及TIPS;
★5. 由於上述原因,偶然發現的PVT的隨訪變得非常重要。
關注我們
編輯:張斌 歐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