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感到焦慮,就做下面這3件事!

「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感到焦慮,就做下面這3件事!

知子花家庭教育

知子莫若知子花

焦慮如果可以當飯吃,全世界饑荒問題早就解決了。

前幾天,朋友圈炸出一篇爆文《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理所當然地被瘋狂轉發。

—— 新榜數據 ——

總結一下這篇爆文作者王先生的核心觀點:現狀不如意就是可恥!

大多的事情,都擁有善意的初衷。可一旦鞭策的說辭太過誇張,現實就會失控。

也難怪千萬級大V韓寒都忍不住要髮長文說道說道,多半是因為普通人的反駁會被定性為不思進取的理由吧?

韓寒很客觀,並沒有因為這個「被同齡人拋棄」的標題和不負責任鼓吹人創業的內容,就對焦慮的存在進行否定

每個人都會有焦慮,可以是錢,可以是權,可以是任何一樣你不滿足的東西。

但是,焦慮絕對不應該是別人給的,那是強加的毒雞湯。

不可否認,在當下快節奏的社會,焦慮似乎已成為生活的標配,買房焦慮、加班焦慮、交通焦慮、婚姻焦慮等,總而言之,不忙就焦慮。

- 01 -

林先生最近晚上總是失眠,翻來覆去就是很難入睡,妻子詢問原因,他也是沉默不語,總是搖搖頭說,沒事兒。但妻子知道,他經常睡不著,大半夜到衛生間吸煙。

其實,妻子明白,他最近工作上遇到麻煩了,公司內部人員管理出了問題,導致工作停滯不前,作為部門領導的他,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 02 -

雨桐媽媽最近也很焦慮,話變多了,但都是些重複性的話,每天沖著雨桐絮叨「別看電視了,趕緊寫作業!」「作業寫完了,就不能多複習一下啊,馬上要高考了,還不抓緊時間,真讓人著急!」「天天得催著看書,到底什麼時候能懂點兒事兒!」

……

雨桐,快被媽媽嘮叨瘋了。她只要回家,就戴上耳機,關上房門,一句話也不想和媽媽多說。

GIF

像上面這兩個案例的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當我們面對一些棘手的事情,面對一些超出我們預期或我們能力範圍的事情時,我們常常會被焦慮的情緒所圍繞。

其實四分之一的人都會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面臨焦慮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情緒,在你我的身上都會發生。

不過我想說明的是,幾乎每一種負面情緒都有它的正面意義。

而焦慮的意義,是指引我們尋找解決的方向。也就是說,事情很重要,需要我們額外的專註和照顧。

同時也是在提醒我們現在擁有的資源和能力是不足夠的,需要添加一些新的能力。

這樣看來,因為有了焦慮這份能量,會推動我們不斷學習和創造!正如美國心理學家,羅洛·梅,提到的「通常越具有創造力的人,往往越焦慮,他們通過焦慮提升自己。」因此如何將焦慮為我所用,就是我們應重點關注的話題。

有一句格言說:我們的頭腦可以是我們最好的僕人,也可以是我們最壞的主人。

當頭腦為我們工作時,它能熟練地解答一道數學題;也可以在我們以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開車時,有效地處理來自幾十個不同方位的視覺信息;還可以同時指揮我們身體中一千多塊肌肉的運動來配合,僅僅只是用來完成一個運球的動作。

但是當我們的大腦失靈時,它就會向我們發送錯誤信息,比如:「你現在應該緊張擔心起來,因為有一件很可怕的事即將發生在你身上」,因為接受到了這種錯誤信息,我們真的就會害怕起來。

那麼如何讓大腦成為最好的僕人,而不成為綁架我們的壞主人呢?

1

關注焦慮的感受,感受身體有哪些反應。

通常我們的身體會先感受到焦慮,然後才是大腦。

身體的反應就像焦慮打來的電話。因此我們要做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身體,並弄清楚身體的反應在告訴我們什麼。

比如,有個孩子一到考試的時候,就會容易頭疼暈厥。去醫院檢查,醫生說身體沒有什麼問題,後來家長帶孩子找心理老師諮詢,才明白原來是孩子擔心考不好,考試帶給他很大的壓力,他沒有辦法去應對這份壓力,所以身體才會發出「頭疼」的信號。

2

勇敢面對問題,避免逃避

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選擇的,你要做的是讓你的焦慮產生意義,而不是逃避它。逃避問題,只會讓我們更焦慮。

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一個孩子,一遇到大考的時候,就以頭疼暈厥的方式來逃避壓力,那麼他永遠都發展不出合適的應對考試的方式。家人和朋友會感到奇怪:「這孩子究竟怎麼啦?」

家人的態度會讓孩子體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比如羞愧、丟人、自責,而這些情緒會讓孩子的力量更弱,從而選擇繼續逃避,而長期的逃避會導致焦慮成為一種習慣,那麼孩子就永遠都無法跳出焦慮的圈子,從而錯失很多突破自我和成長的機會。

所以案例中講到的考試昏厥的孩子,他不是一開始考試就昏厥的,可能他最先體驗到焦慮的感受,選擇逃避的時候,有可能只是生了小病,讓他體驗到暫時逃避焦慮帶來的輕鬆。但是,當逃避成為習慣之後,大腦就會形成條件反射式的逃避鏈接,你想要再去面對你已經習慣逃避的事情,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3

記錄自己的焦慮模式

也就是說,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當時發生了什麼,自己的想法是什麼,身體都有哪些感受,然後按照1-5分的標準,給自己的焦慮等級打分。

同時還要列出自己的擔憂,並標明哪些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是無法改變的。對於可以改變的事情,我們可以列出目標計劃,來確定行動的方向。對於無法改變的,就寫下它,將它撕掉,內心暗示自己去接受。

首先,通過記錄自己的焦慮模式,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份焦慮,有句話說,當你看到它,它對你的威力就減小了。

其次,通過記錄哪些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是無法改變的,可以提醒我們下一步行動的方向,對於無法改變的事情無需耿耿於懷。

這世界上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自己的事情,我們需要全力以赴;

第二件事,是他人的事情,我們只能儘力而為;

第三件事情,是不可控的事情,也叫老天的事情,我們只能接受。

焦慮時代,比同齡人拋棄你更可怕的,是你逼死了自己。

當我們把精力收回到「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的時候,我們就會重新充滿力量。

作者:王玉霜,知子花高級講師,中科院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沙盤遊戲治療師。2年教育培訓從業經驗,團隊管理經驗,2年心理諮詢工作經驗。

焦慮是我們變好的開始

當你開始為青春期的孩子焦慮

你需要下面這個課程

為自己加持

本期精品專欄涵蓋青春期孩子的6大常見問題,共10個主題內容,50餘節青春期精品課程合集。

原價299的10個主題課程

現價只要69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子花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高情商父母,都這樣和孩子聊「愛情」!
夫妻鬧離婚,孩子的一句話看哭了所有人

TAG:知子花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