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容忽視的消化道隱蔽殺手

不容忽視的消化道隱蔽殺手

導語:警惕癥狀不明顯的惡性傾向的侵襲性腫瘤!


來源:梅斯醫學

這是一例體檢時發現問題的病例。患者為一29歲年輕女性,體檢前無任何不適,在單位組織的常規體檢中發現胰頭區佔位,體檢醫生考慮腫瘤可能性,建議來我院就診。

體檢發現以來,患者未出現特殊癥狀,無畏寒發熱,無噁心嘔吐,無腹痛腹脹,無胸悶心悸,無咳嗽咳痰等不適,今為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就診我院門診,予查上腹部MRI提示:1.胰頭區佔位,考慮惡性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 2.肝左外葉及肝穹窿部結節,考慮血管瘤; 3.肝右後葉動脈期異常強化影,考慮擴張血竇; 4.肝胃間隙淋巴結,建議隨訪。

胰頭區結節狀異常信號(1.5x1.5cm),邊界清楚,T1WI呈低信號,T2WI呈稍高信號,DWI呈稍高信號

腹部CT示:(1.9×1.7cm)胰頭區下方佔位,考慮神經內分泌腫瘤

CTA示:胰頭區下方佔位由胰十二指腸上動脈供血

入院常規檢查及腫瘤標誌物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門診擬「胰頭佔位」收住入院。患者目前精神狀態良好,體力正常,食慾正常,睡眠正常,體重無明顯變化,大便正常,排尿正常。

入院時查體,患者精神狀態良好,無訴不適,全身肌力及肌張力正常,病理征陰性。全身皮膚及鞏膜未見黃染,腹部平坦,未見腹壁靜脈曲張,未見胃腸型及蠕動波,腹肌軟,全腹無壓痛、反跳痛,未觸及異常包塊,肝上界位於右鎖骨中線第5肋間隙,肝脾肋下未觸及,莫菲氏征陰性,麥氏點無壓痛,肝、腎區無叩擊痛,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4-5次/分,未聞及氣過水聲及血管雜音。

患者幾乎無癥狀,排除「慢性胰腺炎」的可能性,亦無黃疸及腹痛,暫不考慮「胰頭癌」,相關病史及查體與「胰腺囊腫」不符,亦可排除。根據患者患病以來毫無癥狀,考慮為「胰頭部間質瘤」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實際情況仍需通過病理檢查來確診。目前考慮需施行「胰頭腫物切除術+膽道探查T管引流術」治療。告知患者及家屬相關病情後,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後進行手術。

術中:

頭部與十二指腸間觸及一大小約2*2cm腫物陷於腸壁內

二指腸胰腺間腫物切除後,十二指腸漿膜層基本完好

腫物切除後予術中冰凍病理檢查,結果示:

1、「膽管旁淋巴結」:淋巴結(1枚)淋巴組織增生。

2、「十二指腸胰腺間腫物」:梭形細胞腫瘤, 傾向胃腸道間質瘤。根據病理結果基本確診胃腸道間質瘤(GIST),根據患者及術中情況未發現侵蝕情況。

術後病理回復:「十二指腸胰腺間腫物」:危險程度低的胃腸道間質瘤:最大直徑2.2cm,核分裂數<2/50HPF;CD117++++。

經腫瘤科會診,未發現侵蝕及擴張情況,暫不予藥物治療。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後予以出院。

解析:

臨床上,胃腸間質瘤是一種具有潛在惡性傾向的侵襲性腫瘤,這是一個隨著病理臨床技術發展而逐漸被認識的診斷概念,是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組織學上富於梭形細胞、上皮樣細胞、偶爾為多形性細胞,呈束狀、瀰漫狀排列,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其危險分級標準基於腫瘤大小及核分裂數目。組織病理學診斷仍是金標準,其惡性程度取決於腫瘤大小及有絲分裂指數來評估。2001 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制定了基於腫瘤大小和核分裂象的間質瘤生物學行為的診斷標準 [1]: 1. 直徑5 cm-10 cm、5 cm、>5 個/50 HPF,或只要直徑>10 cm 或>10 個/50 HPF 即視為高危。 超聲內鏡 EUS 引導下活檢行病理、免疫組化檢查並檢測其 C-kit 基因突變情況,如將它們聯合起來可使間質瘤診斷準確性高達 90% 以上。

據文獻回顧性研究統計,本病臨床癥狀多變,從無癥狀到非特異性的胃腸道不適、腹痛或觸及包塊等。胃腸間質瘤在早期較小時基本無癥狀,即使隨著瘤體的增大,亦無特異性癥狀,患者可表現出一些消化道常見癥狀,如噁心、嘔吐、腹痛、黑便和貧血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腸梗阻癥狀,因此極容易被忽視和漏診。很多患者都是在腫瘤篩查、體檢或其他手術時無意中發現罹患此病。據目前文獻報道在首次就診的胃腸間質瘤患者中,有 20%-30% 的患者已發展成為晚期;有 11-47% 的患者已發生肝轉移和腹腔轉移,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故體檢篩查此病的必要性是顯爾易見的。

手術切除是治療間質瘤的首選方法。間質瘤的主要擴散途徑是血行轉移,較少發生淋巴結轉移,因此術中一般無需淋巴結清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斯醫學MedSci 的精彩文章:

Am J Gastroenterol:童年體重異常增加成年炎症性腸病風險

TAG:梅斯醫學MedSci |